金範路社區堅持特色黨建,樹立了“巷子裏講真話”、“黨徽閃耀社區”、“巷子裏當總理崗”等服務品牌。在市區率先建立以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為核心的“社區黨員誌願服務隊”,建立“鄰裏情”黨建愛心社,建立社區“新蘇州人”服務中心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基地,提供“單位需要用人,崗位留給社區”的服務。促進社區安全和社區服務,改善社區環境和社區人文建設,使古城* * *居民共同建設,* * *創造美好社區。
金範路社區堅持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服務群眾的“三觀”,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社區共建、資源共享”的理念,以教育為抓手,以服務為主題,強化社區管理體制和自治功能;黨員服務中心推進社區建設;以“群眾的需求是我的職責,群眾的滿意是我的標準”為宗旨,努力塑造全新的社區工作者形象,突出社區教育特色,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區中構建自助互助的“兩自兩互”格局。各種各樣的活動在各個方向開展,使我們金範路社區成為壹個團結、友好、和諧、快樂的定慧寺巷社區。位於滄浪區東北部,東起官臺尾河,西至鳳凰街,南至十字街,北至幹將路。轄區面積0.30平方公裏,1.544戶,常住人口4719人。它在全國都很有名。小區內有很多文化遺址,包括著名的北宋定慧寺、南宋雙塔等。這裏有清代著名詩人、國學大師袁和現代作家、園藝師周壽娟的故居。壹座百年古橋。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白墻黛瓦,是江南水鄉的壹種風情。沿街有蘇州大學附屬第壹人民醫院、市地稅局第三分局、滄浪區建設局、通天府酒樓等20余家知名單位、100余家餐飲店鋪。是壹個集旅遊、餐飲、金融、醫療為壹體的功能齊全、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特色社區。
鼎輝寺巷社區堅持以人為本、為民服務的宗旨,緊緊圍繞建設“和諧社會、幸福社區、幸福人群”為主線,以“文化智慧、幸福家園”特色社區為載體,壹是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和黨建作用,整合轄區資源,以“建設幸福社區,鏈接黨的形象”為理念。二是堅持居民自治相結合,培養社區居民的家感和自治意識,設立幸福驛站,以社區黨員和居民誌願者隊伍為組織力量,成立社區歷史文化宣傳員、幸福家園守望者、經濟環境建設者、社區建設支持者等不同群體,培養社區歸屬感。三是建立親情、友情、鄰裏感情互動的“家庭沙龍”,營造和諧氛圍。第四,利用古城的文化資源,以幸福驛站為依托,使展館文化、園林文化、飲食文化、家庭文化等多種文化交匯交融,使古城充滿現代活力,為社區居民創造壹個環境舒適、平等友愛、和諧溫馨的幸福社區。滄浪亭社區位於古城中心,以享譽海內外的世界文化遺產滄浪亭命名。轄區面積0.32平方公裏,2117戶,居民5509余人,黨員社區居民249人。這個社區有豐富的文化遺產。除滄浪亭外,蘇州大學南校區、蘇州中學、市圖書館、市科技局等名校和文化科技單位分布在轄區內,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為社區打造文化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社區充分挖掘轄區人力資源,逐步形成了以黨建為載體,以弘揚吳文化為重點,以“老少皆宜”為特色的社區文化建設格局。
壹是以社區黨建協會為紐帶,整合社區文化資源。
近年來,我們以黨建協會為載體,充分調動社區黨建單位參與社區活動的積極性。在社區每年舉辦的大型廣場文體活動中,區* * *不僅積極參與,還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廣泛支持,帶動更多居民加入,為開展社區文化教育提供了廣闊天地,不僅進壹步密切了社區與單位的關系,也使社區居民受益。
二、依托社區文教單位,充分發揮教育優勢。
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市級圖書館、科協和部分中小學教育基地的優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在“聽、說、學、教”上下功夫,教育內容和形式不拘壹格,開展吳文化傳統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課教育、健康促進等。面向社區黨員、居民和青少年。讓廣大黨員和市民在寓教於樂的活動中接受知識,也經常學習和聆聽,樂趣無窮。
三是依托市民會館,深化日間照料中心功能。
市民俱樂部綜合區有棋牌室、健身室、表演舞臺。休息區的男女房可容納10張床位,供老人白天休息。白天,老人可以讀書看報,打牌下棋,隨便聊天,鍛煉身體。平時會有戲曲隊定期為老人表演滬劇、評彈、昆曲等優秀傳統戲曲。在此基礎上,社區將把會所打造成包括生活照料服務、休閑娛樂服務、醫療康復服務、價值表達服務、老年社會服務、精神慰藉在內的銀齡會所。
四、以“老少皆宜”為主題,做好未成年人教育工作。
我們充分利用“老幹部多、學校多、青少年多”的三大特點,經常邀請在社區工作的黨員、在職或退休的優秀教師和老幹部到社區任教。並利用重大節日,開展了“金秋夜廣場文藝晚會”等主題活動和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活動。定期舉辦書畫攝影展,既發揮了老少的長處,又增進了他們之間的溝通和了解,使社區經常處於濃厚的文化氛圍中。
在開展“壹居壹品”特色工作中,我社區努力將文化教育活動與社區黨建、社區服務、創建學習型社區和學習型家庭活動相結合,有力地促進了居民文化道德素質的提高,為建設“幸福、文明、平安”的新型社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家巷社區面積0.22平方公裏,常住人口6800多人,新蘇州1.400人。這是壹個以舊村莊為主的社區。社區的特點是“兩多壹少”,即弱勢群體多,下崗失業人員多,轄區企業少。扶貧濟困、提高弱勢群體生活水平成為社區工作的重點,也是唐家巷社區走向“幸福社區”的必由之路。
為了讓社區所有居民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 *將走向小康,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實施了扶貧、助業、助學三大舉措:通過走出社區、尋找資源、開展結對扶貧活動、建立家庭養老新模式等方式進行扶貧;輔助產業以再就業為重點,建立外包加工基地,形成分散就業、集中外包加工和自主創業相結合的多渠道就業格局;發揮資源優勢,成立“鄰裏愛”學校,成立助家基地。
愛來自於鄰裏互助的愛,來自於社區的愛。社區呈現出壹派歡樂祥和的景象。貧困家庭更積極地關心和支持社區工作,參與公共福利活動,如衛生、誌願服務和文化表演。整個社區形成了崇尚愛心奉獻、創建“幸福社區”的氛圍。王世襄社區東起項王路,西至代城橋路,南至朱暉路,北至獅泉河。面積0.665平方公裏,總人口9039人,總戶數3201。轄區內單位有:網景花園、蘇州電視臺、蘇州中信實業銀行、民族宗教局、朱暉賓館、國土局、團市委等這是壹個集文化、娛樂、休閑、美食、購物、金融於壹體,功能齊全,生活便利的星級社區。
組織網絡:
1.社區黨委:黨員227人,其中黨委書記1,黨委副書記1,黨委委員6人,下設三個黨支部。支部書記3人,支部委員7人。
2.社區評議:* *共有7名成員,包括人大代表、CPPCC委員、知名人士和社區居民代表。
3.社區成員代表大會:* *共有代表58名,其中居民56名,單位2名。
4.社區居委會:* *由10人組成,主任1人,副主任2人,專職委員4人,協管員2人,協管員1人。
5.社區誌願者4人:退休黨員1人,社區工作者1人,在職黨員1人,退休中老年人1人。
特點:
以“休閑文化”為品牌,開展了電子閱覽室、名家作品展示館、昆曲傳承與研究、典型學習家庭、和諧戲曲隊、快樂團、花式腰鼓隊、“老稀”合唱團、德育基地等壹系列特色鮮明的休閑文化活動。,努力提升社區文化。滾秀坊小區始建於2001年5月,位於古城石泉街中段。由醋巷居委會、滾秀坊居委會、林楠居委會、木興新村居委會四個原居委會組成。2003年,包師語新村居委會並入滾秀坊社區,管轄範圍東至鳳凰街,西至代城橋路,北至平橋直街、五橋橋路,南至朱暉路。全轄區面積約0.45平方公裏,3072戶,總人口8544人,55個居民小組,11大型新村社區,社區居委會專職幹部7人,社區民警1人,警務輔助人員2人。社區居委會成員由居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下設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治安、社區環境、社區衛生五個委員會。社區黨組織組織形式為黨委,下設3個黨總支,12個黨支部。目前,有284名註冊黨員。有不少退休和在職的市級領導幹部、中層幹部、蘇州大學醫學院的教授、蘇州大學第壹附屬醫院的專家和醫生,還有壹些老年人、殘疾人、下崗職工等。他們過著艱難的生活。所以社區的各項工作都會圍繞不同層次的居民來開展。
社區居委會對轄區內的孤寡老人、獨居老人、殘疾人、困難家庭等建立了明確的臺賬。從主要領導到分管主任都有明確的任務,對所有住戶(人)負責,特別是對“三無”老人之家養老院、殘疾人家庭、社區主任、社區誌願者負責,老人、殘疾人的壹般生活問題都能在社區解決。對於壹些特殊困難的家庭或下崗職工,居委會幹部還定期進行家訪,幫助他們介紹再就業,幫助困難群眾,或提供臨時補貼,以解燃眉之急。滾秀坊社區現有離退休幹部98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約1.923人,離退休人員1.024人,登記失業殘疾人64人,動態管理殘疾軍人1.5人,積極整合社區資源,倡導殘疾人社會救助,建立醫療服務基地。在蘇大老科協、石泉街道衛生院和社區居民的支持下,在社區居委會和包師語新村聯合設立了3個醫療誌願服務站。社區醫療誌願者常年為居民提供免費義務醫療咨詢、血壓測量、心肺檢查、醫療指導、用藥指導、配藥、查房、計劃生育服務、健康講座等服務。多年來,已有數萬人受益,這支誌願者隊伍已成為老年朋友和殘疾人。2007年被授予健康衛士稱號。2008年,滾秀坊社區醫療站在“三星”評比中榮獲“明星助老”稱號,還被評為市離休幹部居家養老服務先進集體。2008年,再次被授予滄浪區“白銀時代家園”。百步街位於蘇州大學西南,南北僅80米,所以幽默的居民稱之為百步街。百步街社區也因此得名。百步街社區0.38平方公裏範圍內,1萬余人,其中常住人口約4000人。有20多所中小學和各類企事業單位,蘇州第壹家社會救助中心也坐落於此。是什麽樣的吸引力和號召力讓大家選擇百步街社區?是這裏水土的生命力,是這裏社區的溫暖。
百步街社區堅持“從群眾中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愛心社”為服務平臺,引導社區單位發揮資源優勢,號召居民走出家門,自己服務千人,用愛心溫暖社區居民。在社區單位的關心和社區居民的參與下,百步街社區迸發出耀眼的活力:百步街心理咨詢站、百步街醫療康復站、百步街法律咨詢站、百步街生活服務隊等愛心社下屬團體,都以面向居民、服務居民的形式活躍在社區舞臺上,百步街社區處處洋溢著溫暖。重樓社區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依托豐厚的文化底蘊,多年來認真打造“雙塔街道鐘樓京劇研究會”品牌。
雙塔街道鐘樓京劇研究會成立20多年了。20多年來,老年朋友堅持每周做四次活動,風雨無阻,從不間斷。研討會的目的是娛樂自己和服務社區。大多數居民自己參加活動並樂在其中,團隊也在不斷壯大。如今粉絲數量已經發展到40多人,也和蘇州其他組織以及國外兄弟球隊保持著頻繁的交流。鐘樓社區是他們指定的活動社團,但他們的演出卻遍布全市社區,甚至跨外省市。為紀念研究會成立15周年,他們攜手無錫、上海的票友們開了壹場晚會。去年,為紀念研究會成立20周年,6月114至6月15在滄浪少年宮舉辦了兩場京劇演出。《大鄧殿》、《霸王別姬》、《伍家坡》、《文昭關》、《狀元傳媒》等精彩劇目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眾多觀眾。
“老有所樂,多帶點樂”,是研究所全體老同誌的心願。每次慶祝、敬老、愛老、重大節日,他們都會精心安排節目,跑來跑去舉辦演出。連續七年在網景園舉辦“京劇大家唱”活動。快樂的老人們自娛自樂,各顯身手,既相互欣賞,又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駐足觀看。連續兩年,他開了“銀齡之家”,為老人表演。為了弘揚國粹,傳承傳統文化,寒暑假期間,研究院的老人們還為社區的中小學生講解京劇的校、旦、角等相關專業知識和歷史沿革知識,極大地豐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2004年6月,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了《中國當代京劇戲迷大典》。雙塔街京劇研究會是這本書在蘇州唯壹的合編者(全國共有45本),十余位戲迷收錄其中。研究會會長陸宗祺先生是本書的特別編委。為此《蘇州今日社區》頭版在2004年7月15日刊登了壹篇題為《京劇票友——雙塔街道鐘樓京劇研究會紀實》的報道。2004年6月,165438+10月,本研究會副會長陶敏懷先生在江蘇省文化廳文化藝術研究所、江蘇省京劇票券工作委員會組織的“賴孟彪”江蘇省第二屆京劇票券演唱比賽中榮獲二等獎。2005年6月5438+2月1日,研究會副會長王曉霞與港澳臺在上海浦東新區舉辦了第五屆中國京劇票友節。
“人人唱京劇”是鐘樓社區的特色。如何將這壹特點與其他社區工作有機結合,開創社區工作的新局面,是我們社區的重要課題之壹。為此,我們提出了“以品牌促全面提升”的社區工作指導思想,全體成員達成了社區工作者在為民服務的過程中,要爭取“群眾的認同率”和“群眾的參與率”,讓社區居民充分感受和享受社區生活,增強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比如這個社區的早操團、書畫團、法律進社區、健康教育、集體春遊等活動,都是以“京劇大家唱”這個品牌活動為帶動,爭美爭色。晨練組近40位老人,從晴天開始,每天堅持在蘇大操場集合鍛煉。書畫組16老人每周五參加培訓,定期到社區交流切磋技藝,將自己的優秀作品展示給居民欣賞,享受快樂;《公務員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最新法律法規,總能及時在黨員和居民骨幹中宣講;大學生進社區開展“學雷鋒義診”活動;中小學生參加“新老蘇州人聯誼春節”活動,為孤老拜年。
文化品牌是社群建立的上帝,具有凝聚人氣的功能。社區的文體骨幹大多是義務巡邏、護巷、護綠的積極分子。因此,社區文化“京劇”推動了“安全社區”、“健康社區”、“綠色社區”的建設,實現了“壹居壹品”的目標,開創了社區工作的新局面。男女老少共同生活在小區裏,鄰裏的溫暖已經蔓延到了千家萬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社區“壹居壹品”工作,在理論上不斷升華。
今後,我們要利用社區的有利條件,繼續為京劇研究會提供優質服務,同時也要利用社區資源為研究會牽線搭橋,籌集活動經費,進壹步擴大社會影響,加強橫向聯盟,與其他社區共享資源。要大力弘揚民族文化,吸引其他劇種參與,為豐富老年人生活搭建平臺,為戲曲愛好者提供舞臺。
我們深信,在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緊緊依靠社區群眾,“壹居壹品”工作必將再上新臺階,不斷開創社區工作新局面,為建設“和諧滄浪、魅力雙塔、幸福社區”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