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英德市委黨校主管教學教務的副校長賴有橋先生專門找到我,說經英德市人社局和市委黨校研究,打算邀請我到英德市全體公務員培訓班上做壹次講座。課不多,壹周二十天,讓我安排時間,配合他們支持工作。如果沒有意見,我就編課表,等等。給公務員講課?妳在開玩笑嗎?誰不知道英德市委黨校是壹個臥虎藏龍之地,人才濟濟,其中不乏資深講師,而且都是專業領域的佼佼者。我總是帶著崇敬、羨慕和仰望來來往往。我,我能做什麽?我熟悉賴先生。我看過他在報刊上發表的很多研究理論的文章,我們都壹起做過中學老師,壹起在英德市紀委組織的廉政論壇上講課,壹起被調到“科學發展辦”,壹起獲得清遠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政府),壹起擔任英德市委講師團成員。我工作的單位在市委黨校租了兩間房作為辦公室,所以我對英德黨校從上到下都挺熟悉的。至於妳為什麽這麽愛我,我心裏是無底的。“由妳來解釋‘橋頭堡’戰略的話題。我們以外教的名義邀請妳。原因很簡單。壹是因為妳的經歷,二是因為妳的文章,請妳幫幫我,”賴先生認真地說。“接下來,請準備好講稿,安排好時間。教務部門會把課程表發給妳。”
“壹是因為妳的經歷,二是因為妳的文章。”賴老師的話仿佛壹下子擊中了我的七寸穴。我有什麽理由拒絕?我開始審視自己的比較優勢。我出身貧農家庭,愛看各種書,中國的,外國的,經典的,非經典的;主流和非主流,只要有可能,都進入我的閱讀視野。得益於豐富的閱讀、坎坷的經歷、細膩的情感、爆發的靈感,我所經歷的人、事、物都成為了文字描寫的對象。從小學到中學,我都是語文老師“仰視”的學生,這種被寵壞的感覺很微妙。17歲那年,我在綿光中學讀高壹,寫著我名字的習題陸續出現在市內外、省內外的中學生報刊上。當時喜歡文學的人很多,發表的園地極其有限,發表的文章也很多。有同學戲稱我是“校園名人”。我拼盡全力哺乳,終於熬過了高考的“獨木橋”。我學習了我渴望已久的漢語。我在“唐詩宋詞”中徜徉,在“歐風美雨”中泛舟。閱讀和寫作成了我自己的快樂源泉和精神家園,我自己的經歷、心情、思維、體味和感受也常常成為我自己的。壹路走來,小有收獲——近年來,在國家、省、市相關報刊上發表新聞、文獻、評論、研究文章200多萬字,獲全國都市報新聞獎1次,廣東省新聞獎1次,清遠市新聞獎2次,清遠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1次;同時受到清遠、英德CPPCC、宣傳、文化、紀檢監察、老區辦、市關工委等單位表彰獎勵或授予榮譽稱號20次以上;10多篇文章分別入選《清遠教師隨筆集》、《桑子情緣集》、《清遠文學作品集》。參與了英德市多部文史資料的編纂。或許正所謂小有成就,小有名氣,小有影響。歷任英德市委講師團成員、清遠市作家協會會員、清遠市CPPCC文史資料特約撰稿人、英德市CPPCC委員、英德市政風評議組成員、績效監督員。2012年3月,英德市委市政府舉辦實施“橋頭堡”戰略征文大賽。我寫了《英德樣本》打造“橋頭堡”戰略——來自清遠主要產業陣地英德的深度報道(見《北江》雜誌第二期2012)。基於此,《積累、創新、提升——英德市實施橋頭堡戰略獲獎征文創作心得》壹文發表於《清遠日報社升平街28號》第壹期,2012。
也許這就是英德市委黨校邀請並委托我講課的原因。在決定上課事宜之前,我立即請示了英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謝煉同誌和分管副部長朱增華同誌。“這是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之壹,必須全力支持。證明妳的能力水平在壹定程度上得到了主辦方的認可。妳不但要去,還要講出市委講師團應有的水平!”領導的支持和鼓勵,像打了壹針強心劑,大大增強了我圓滿完成工作的信心。
答應的事必須不折不扣地兌現。從此,我妥善處理了“主業”和“副業”的關系,認真備課。在生活方式上,拒絕了壹些不必要的應酬,謝絕了牌友、酒友、驢友伸出的“橄欖枝”。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在參訓文章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了選擇性的延伸、拓展和補充,力求深入講解清遠全面實施橋頭堡戰略的決策背景、機遇、有利條件和突出優勢,清晰講解“英德努力打造清遠工業經濟發展主戰場, 實施橋頭堡戰略的主陣地,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包括在輔助表現形式方面,雖然我有十年的中學語文教育教學經驗,但這是針對全日制中學生的。 當時的教學方法比較落後。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這次面對的是綜合素質普遍較高的公務員。另外,離開論壇十幾年了,還能工作嗎?抱著虛心的態度,不恥下問,虛心請教市委黨校的前輩,得到了他們的悉心指導。教務處的蘇榮斌老師還熱心地幫我用多媒體為我制作課件,省去了繁瑣的板書。在時間控制上,考慮到非學歷教育的實際情況,講課時間盡量控制在壹小時五十分鐘左右;在教學質量上,我偷偷提出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生動、課堂生動、質量過硬、反饋良好”的要求。
6月1日上午,英德市委黨校召集8名有上課任務的老師開會,主要是“崗前”培訓和講座。作為壹名“客座老師”和培訓教育的“新兵”,我演示了課程的內容結構,在焦慮中順利通過,第壹關就過了!我放心了。
6月4日,英德市2012第壹期全體公務員培訓班開班,開學典禮後的第壹堂課由我“開班”。因為我的教師出身,因為我有英德市“最年輕中學校長”的經歷,因為我有過多次大型演講比賽的經歷,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備課充分,上課講“ABCD”、“1234”、“子醜毛寅”、“來龍去脈”、“來龍去脈”,延續了我壹貫的沈穩心態。課程結束時,熱烈的掌聲是對我的壹種肯定和表揚。那壹刻,壹種久違的感覺從身體內外蔓延開來,幸福,溫暖。
有意思的是,在中學,世代的順序是不會錯亂的。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或者說老師和學生是老師和朋友。在非學歷培訓課程中,師生關系要復雜得多。比如,原來名正言順的老師,現在變成了名不正言不順坐著聽課的“學生”;比如,當年讀書的同學,現在成了自己的“學生”;比如他們有些長輩以前聽他的教誨,現在卻坐著不動聽;再比如妳的頂頭上司,以前跟妳說,現在聽妳的;比如有些兄弟,平時大大咧咧的,現在卻是師生戀,不禁會心壹笑!
課上得怎麽樣?質量怎麽樣?信息反饋無止境。
“深、實、新、活。”市委黨校賴老師評價道。-臉紅了!
“按牌子,引用,引用。聽說耳朵出油了。”市園林局的包包說。-我受寵若驚!
“豐富、厚重、深刻、生動。”市人大辦公室林主任認為。-奉承!
“聽完課不要打瞌睡!”鄉上的老劉認為。笑了!
"把妳的講義和報紙文章寄給我."有市政部門的朋友建議。-愛!
謝謝!謝謝!
不久,英德市事業單位幹部“科學發展專題班”也邀請我講“橋頭堡”的戰略課題,我欣然接受。
英德市2012公務員培訓將持續到11月中旬。作為壹名非公務員身份的“客座老師”,我可以給英德市3000多名公務員講課。我在體驗,榮幸,快樂,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