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統文化的主要精神特征
(壹)人與自然的統壹
“天人合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總體特征和最根本的觀點,是儒、道、釋等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強調人與自然的統壹與協調,強調人的道德理性與自然理性的壹致性。儒家註重人的精神價值,以人與自然的和諧為目標,盡可能地認識其本性,在仁的實踐中實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道家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求人以更寬廣、更豁達的心態面對現實生活,超越物欲,“不自見、不自性、不妄自菲薄”,順勢而為,“順理成章”、“因資本而立功”,成就功業。佛教徒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多變的,人只有修行,消除欲望,才能成就真我,天人合壹。三者指出了人的精神指向,旨在強調如何做人,這無疑為現代人的生活提供了精神家園,為現代職業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2)自我提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本以天為榜樣,努力工作,積極上進。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強大動力。它要求以立德、立功、立言為目標,積極入世,修身養性,自覺加強自身道德修養,自覺學習,靠自己強,“自知明,自成強”。同時要有大智慧。能預見事物的兩端,在逆境中看到光明,靈活多變;在順境中,可以居安思危,主動把握規律,順勢而為,應對時機,達到盛世。自律、自省、恒心、真誠、修身、律己、自律、持之以恒修行、適當放松,才能成功地立足天地,有出息、有地位,實現“內聖外王”。
(3)有效性和持久性
重視和諧,堅持中庸,是深入炎黃子孫骨髓的精神,也是幾千年來中國人現實生活中樸素辯證法的主要表現。它強調和諧與和平,恰到好處,恰到好處,不偏激。儒家主張用禮,和為貴,講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道教追求人與自然、人的身心和諧,遵循道,以理動人,建立自然和諧的治國秩序;墨家主張互愛互利,主張個人與社會、道德與功利的和諧。這些中庸之道都是高明的藝術,具有極高的道德境界和政治智慧。中庸是告誡人們做好本職工作,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和責任,恪守本分,多才多藝,有法可依,權衡和把握利益,平衡各種力量,選擇最恰當最適合的方式,達到更高的境界。要適時、應時,抓住時機,行動得當,因時制宜,兩者並用,才能在職場中取勝。
二、傳統文化與專業文化融合教育的基本內容
傳統文化和職業文化分屬文化下不同的子項,但在現代社會的平臺下,可以有機地融合大學生尤其是高職學生的職業文化素養教育。即從壹般知識的角度,對專業社會、專業單位的制度、習俗、道德進行概括和整合。
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職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是社會主導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道德是傳統文化的核心。“通往政治的道路,連同懲罰,人們自由而無恥;道以德,氣以禮,恥而合。”隨著儒家積極入世,我們應該通過自省、修身、重學、修行來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從而濟世或自保、守本分。義利觀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堅守道德底線。比如墨家的“厚德、論辯、富道”、“相親相愛、相得益彰”。德、言、道全面發展,用科學實踐精神興利除弊。比如道家“以德行事,隨波逐流”,法家“以私為義”,以此來強化職業道德,提升職業形象。
(2)專業規範
職業規範是指職業中必須遵守的規則、制度和標準。沒有規則可以讓方圓。從業者要在利益、信仰、目標基本壹致的基礎上,理解政策,遵守紀律,形成高度自覺。儒家的“克己復禮”、“名副其實”,法家的“刑名之學”,旨在強調遵守崗位職責和制度,自覺工作。學道家,“道法自然”,以“無為”的方式“為”,任其自生自滅,無所不能。學習儒家思想,對自己說的話要敏感,不要逾越職場規則,行事要適度,把握分寸,做到“強權無暴力”、“泰不驕”、“和諧無沖突”、“欲而不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勞而不怨”、“痛而不怨”
(3)職業心態
職業心態是從業者對職業活動的心理反應。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對職業環境不熟悉,往往把個人心態當成職業心態,導致他們無法更好地勝任職場工作。因此,要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與專業文化相融合的優勢,教育大學生要有“壹心壹意”、“知書達理”、“應天”、“占便宜、互相利用”、“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心態,正確認識自己的德、能、利、弊,不驕不躁。“三人行,必有我師”,能虛心、自覺、主動地學習。“壹日三省”,學會反思。“圈內圈外”,團結壹致,與人相處。“相親相愛,互惠互利”,善待他人,包容合作。“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懂得放棄,服從大局,做到服務、學習、奉獻三贏。
三,高職院校學生傳統文化與職業文化融合教育的方法
高職學生傳統文化與職業文化的融合教育是壹項系統工程。不僅要探索理念、平臺、模式,還要探索傳統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壹)加強教師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
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全靠老師。高職院校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具備三大功能:高學識、高道德、高技術。然而,近年來,高職教師的道德素質不容樂觀。學高是常態,師德最好。對待學生、同事、工作和社會的態度是教師道德品質的基本表現。愛心、責任、公平體現了他們的人格魅力和學術魅力,體現了他們的傳統文化積澱。因此,教師的傳統文化修養非常重要。如果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不夠,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影響很大。學校在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中要加強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教育,使教師積澱傳統,熟悉時代,通曉壹切,德才兼備,在課堂內外有機地啟迪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二)繼承儒家教育理念:“成人”教育
在傳統文化中,儒家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因此,從孔子儒家教育的根源來看,傳統文化與職業文化融合教育的首要點是“成人”與“道德”。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采取有教無類、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與思並重、教與學結合、循序漸進、博士崗位歸來、立誌為樂、言傳身教等教育方法,以言傳身教、言傳身教滲透天下學生,使他們具有不同的年齡、性格、愛好、智力、能力、品德、知識基礎、學習態度和
總之,傳統文化教育和職業文化教育是壹個體系。我們必須在教學和管理中實踐"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保護與利用並重,普及與推廣並重",以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文化發展、科技進步和社會進步。
(備註:本文是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高職院校學生傳統文化與職業文化融合研究”的研究成果之壹。主題號:12SKR21。)
參考
[1]顧侃生,中國傳統文化概論[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2]王琦,陳雲濤,文化自覺:高等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