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公布的第七批全國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指導教師名單上,有壹個特殊的遭遇——被稱為“小兒王”的國醫大師王烈和他的第二批繼承人袁曉鳳、李立新同時出現在名單上。
王烈第七次被選為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指導老師。但第壹次入選時,他沒想到幾十年後,他的繼承人都成長為杏林人才:李宏偉深受群眾歡迎,被譽為“李小子”;李立新和袁曉鳳都成為繼承工作的指導者;孫立平成為科技部R&D重點項目首席科學家;馮曉春被評為吉林省名老中醫...
“像我的超我壹樣向我學習”。隨著繼承老中醫學術經驗工作的深入,王烈對學生的期望正逐漸成為現實。
7批學術經驗傳承工作,14繼承人,傳道授業32年。王烈的傳承故事是全國各地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工作的壹個縮影。自1990項目啟動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遴選導師3404人,培養接班人6562人。首批六批繼承人中,有24人被評為全國名老中醫,22人成長為黃綺學者,265,438+09成長為傳承指導教師,220多人入選青年黃綺學者、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等拔尖青年人才計劃,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三尺診所也是三尺平臺。
“鑒於具有獨特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的老中醫專家年事已高,必須采取緊急措施加以繼承,否則這些經驗和專長將會流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1990年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部、衛生部聯合作出《關於采取緊急措施傳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決定》,表明了名老中醫學術傳承的緊迫性,啟動了我國第壹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工作。
這壹年,壹大批有真本事的老中醫專家王力可列成了導師。也是從這壹年開始,在王烈的三英尺診所旁邊,有了更多的繼承人。
早上6點,長春的風格是外面冷。義診開始前1小時,在王烈的義診室內,傳承人依次入座。王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講話稿,詳細講解了自己對該病的認識、臨床經驗和方藥。小班結束後,進行臨床教學,進壹步鞏固傳承人所學知識。這是王烈傳承學術經驗的獨特方法——小班與教學相結合。
這些濃縮了王烈學術思想的講義,越積越厚,最終匯編成王烈學術經驗叢書。
著書是王烈繼承學術經驗的另壹個重要方式。在王烈看來,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臨床教學,能得到自己個人傳記的人總是有限的。但將他們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整理成論文和書籍,會大大增加傳播半徑,讓更多的中醫兒科醫生受益。
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童門診工作的主任醫師孫立平回憶說,學術交流時,王烈總是帶著厚厚的壹摞書來換取厚厚的壹摞書。他以書籍為媒介,壹方面傳播自己的學術經驗,另壹方面也吸收別人的學術思想為己所用。
今天,92歲的王烈仍然保持著不間斷寫作的習慣。他天不亮就起床,寫書寫演講稿,6點去醫院給接班人上小課,7點開門診。在第七批繼承人加入他的遺產後,王烈在業余時間給他們上了八堂小課。
“師徒傳承是古代中醫傳承的主要形式,也是當代傳承的重要方式。從我前六批學術經驗的傳承來看,這條道路是正確的,應該堅持。”王烈認為,大學教育為中醫學生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而向老師學習重在繼承老師的經驗。兩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缺壹不可。
值得壹提的是,王烈對師徒模式的重視也源於他對導師的感情。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兒科專業的王烈對中醫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長春汽車廠工人醫院工作期間,受到醫院三位老中醫的開導,為中國第壹個中醫班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幸運的是,他得到了當時長春中醫學院的彭雲、胡永生等名醫和長春市中醫院的朱誌龍等名醫的指導,在中醫臨床、教學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還記得老師的教導,朗朗成了聖詠:“書被我的老師看多了,讓我的朋友選擇付費;壹千方易得,壹方難求;臨床實踐的方式,沒有古方,不能治病。拿著古方治不了病;方桂芝不是在當下和現在,而是在適合病情和治療有效方面……”
"因為老師不嚴格,所以很難解決這個問題。"
“老師經常用‘學我如我超我’來鼓勵我們,希望我們能在繼承的基礎上突破創新,超越他。”孫立平解釋說,“向我學習”就是學習老師的看病思路和方法,不斷總結和借鑒經驗;“像我”,即像老師壹樣,思路正確,辨證合理,用藥得當,處方嚴格;“超我”就是從老師的經驗中學習。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和實踐,善於用現代科學理論把中醫的療效講清楚。
“向我學習很容易,像我壹樣也不難,但超我必須努力做到正直和創新。”王烈說。
因此,王烈非常重視繼承人創新思維的培養。他經常以自己發現和應用白屈菜的故事為例,鼓勵後繼者努力思考,勇於創新。
從65438到0969,王烈偶然得知白屈菜常用於治療腹瀉,於是他親自嘗試了這種藥,以確定這種藥的效果和劑量。在壹次偶然的臨床實踐中,他發現白屈菜仍有治療咳嗽的功效,於是將白屈菜用於治療單純性百日咳,並不斷優化制劑。最後,他將白屈菜納入中藥飲片,並收入《中國藥典》1977版和2020版。
“老師還鼓勵我們做科研,做項目,在臨床實踐中總結提高。他帶領我們開展兒童哮喘的臨床、理論和基礎研究,形成了‘三論、五方、十四法、五新藥、六制劑’,在病因、治則、預防等方面形成了創新的理論體系,不斷優化了壹系列防治方案,得到了國內同行的認可,並作為適宜技術載入教科書。孫立平補充說,科技部重點R&D計劃的重點專項“中醫藥應用於減少兒童細菌感染性疾病的示範研究”也是在王烈的鼓勵和指導下完成的。
“不守紀律的醫生傷害病人卻輕視生命,不守紀律的老師誤導孩子,導致問題難以解決”,而繼承人“像我的超我壹樣向我學習”的背後,是王烈對他們近乎苛刻的苛刻。
“老師對我們要求很高。因為門診病歷沒寫好,我被訓哭了。”孫立平說,王烈對病歷的格式、四種診斷的描述甚至標點符號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有壹次,孫立平在匆忙中犯了壹個錯誤,病歷被王烈憤怒地扔到了地上。
“老師布置的任務,每次都要扒皮!”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任袁曉鳳早就聽說了王烈的病情,甚至因為害怕而退出了教師隊伍。袁曉鳳回憶說,如果有臨床靈感,王烈會“逼”她及時總結提煉,寫學術文章;兩萬多字的卷子,王烈逐字逐句看著,讓她改了壹遍又壹遍;如果有人敢在學習上“愚弄”王烈,他壹定會被教訓壹頓。無數個燃燈燒油的夜晚,從袁曉鳳等傳人那裏帶來了中醫的真本事。
希望中醫兒科的路越走越寬。
“小馮,妳從小在我身邊長大,年齡也太大了。妳是個大器晚成的人。妳壹定要為中醫兒科的發展做點事情。”王烈總是嘮嘮叨叨地催促著原曉鳳。
記住王烈的教導。袁曉鳳在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擔任兒科主任後,立誌要把中醫兒科做大做強。
在王烈及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兒童門診中心從壹個臨床科室發展成為擁有300張床位的門診,其中醫特色享譽全國,日均門診量高峰時達到1000余人次。
“王老醫德高尚,壹切從病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從來不開妳的處方,甚至不資助錢給病人買吃的,買票。我們中心的醫生深受王老的影響,學習王老的關愛風格。處方本著有效便宜的原則,患者平均費用壹兩百左右。”袁曉鳳說。
據介紹,兒童診療中心團隊以兒童肺部疾病防治為主要研究方向,註重突出中醫藥治療優勢,構建了哮喘三期分治理論、兒童哮喘苗期理論、哮喘咳嗽理論;依據養土生金、化痰開合的治療原則,建立痰濕閉肺型肺炎喘嗽;形成了三階段治療過敏性紫癜、開胃進食治療小兒厭食癥等診斷思路,臨床療效得到了廣泛認可。
王烈及其後繼者也通過撰寫書籍、舉辦中醫繼續教育學術會議、培訓班等方式,向全國各地的中醫兒科醫生“傳經送寶”,毫無保留。
“大家都是各個中醫院的兒科主任。經過嚴格篩選,他們從全國各地趕來,就是為了學點真本事。妳可以把這些藥方抄下來背壹背。等妳回去了,就有效果了,讓患者看到真正的療效。”在壹個培訓班上,王烈把他治療兒童抽動障礙的常用藥方壹字不漏地教給了學生。
在《小兒醫錄》這本書的勸誡中,王烈記下了老師的訓誡:“以杏林真本事吃飯,讓本草真說話。”如今,他不僅實踐師訓,還把自己所有的真本事傳授給了自己的弟子、中醫兒科的同行,甚至陌生人。
“他不怕自己的真本事被人學會。相反,他認為學習的人越多越好。會有更多的人體驗到療效,會有更多的人信任中醫兒科,中醫兒科的發展之路才會越走越寬。”袁曉鳳說。
“現在我老了,還是會堅持聞雞起舞,繼續我的教學和臨床工作,為中醫兒科的發展貢獻力量。”王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