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5月30日發布的2015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末,全國* *公務員716.7萬人。
壹、基本信息
中文名:公務員,國家公務員
外文名稱:公務員
工作屬性:國家公職人員
主要職責:管理經濟、社會和國家公共資源。
工作類型:領導和非領導。
就業渠道:考、調、聘。
最高壹級:中央和國家機關
最底層:鄉鎮機關
二、基本信息
“civilservant”壹詞是從外語“公務員或civilservice”翻譯過來的。英語原意是“公務員”、“公務員”。有人翻譯為“女王的仆人”,有人翻譯為“公務員”或“公務員制度”,有人翻譯為“公務員”。也許這個翻譯更符合原意。美國稱為“政府雇員”;日本二戰前叫“文官”,戰後改名為“文官”;法國直接叫“公務員”;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稱為“聯邦公務員”或“聯邦官員”。當今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和壹些發展中國家都效仿英國和美國,建立了自己的公務員制度,把在政府中從事公務活動的人稱為“公務員”。
第三,歷史淵源
西方國家的公務員制度仿效英國。壹般認為,中國是世界上第壹個通過考試錄取公職人員的國家。隋唐時期,中國設置官、兵來選拔文官、武官,之後就有了科舉制度。
折疊自由資本主義時期
資產階級革命後的很長壹段時間(直到19年底),政府的管理職能非常有限,主要是維持社會秩序,充當“守夜人”。公職人員的任命仍然以委任制為主。在君主政體中,官職是由國王給予的,由貴族任命或繼承的;在* * *國家,由總統等行政長官任命。現代資產階級政黨制度建立後,政黨政治操縱國家權力分配,政府官員也隨著執政黨的更替而不斷更換。捐贈官職,政黨分享贓物,導致大量腐敗。在這種背景下,對國家公職人員的管理還沒有形成科學的規範和相應的制度。
折疊式公務員制度的建立
19世紀的最後30年,在兩次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工業生產迅速發展,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議會至上”的時代已經結束,隨之而來的是“行政暴政”。隨著國家行政職能的迅速增強,改革公職任命制度,提高行政效率迫在眉睫。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幾個主要國家相繼建立了文官制度。
19世紀初,英國在印度建立了赫爾利·巴勒斯行政學院,培養和訓練印度行政官員。1853年,東印度公司的章程到期,它向英國議會申請新的章程。英國議會任命了以麥考利男爵為首的三人小組進行調查,麥考利在赫爾利·巴勒斯行政學院提交了壹份關於公共經濟調查選材經驗的報告,即麥考利報告。不久之後,財政部的常務副官員查爾斯·杜維廉和斯坦福·諾斯考特在1854中提出了著名的諾斯考特-杜維廉報告。報告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將政府官員統稱為“公務員”(復數集體名詞;公務員,單數名詞)。1854 10、英國在英俄克裏米亞戰爭中的失敗迫使帕麥斯頓內閣於次年5月26日發布了《關於國王政府錄用公務員的樞密院令》,指令英國政府成立壹個三人公務員委員會,獨立主持公務員錄用考試,不受黨派幹涉。1859年,英國議會頒布了《公務員退休法案》,明確了公務員的範圍。1870英國樞密院法案再次確認了公開競爭選拔公務員的原則,標誌著現代英國公務員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