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科技創新落地,精準服務三農。

科技創新落地,精準服務三農。

科技創新落地,精準服務三農。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校大有可為。廣大高校走出了壹條精準、高效、可持續的深度服務鄉村振興之路。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進程中,高校在科研和人才方面優勢明顯。

高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深入破解難題,服務三農促進發展,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人才支撐和成果供給。

深入田野

開展農業技術服務

《行動計劃》實施以來,高校不斷強化科技服務能力,在壹線實踐創新成果,開展技術指導,讓更多農民走上“金桿”。

技術創新落地領域。“壹次大旱,多虧了專家帶來的抗旱保水微生物技術,挽救了120多畝晚稻田。”湖南省桃江縣桃花江鎮弓頭山村的水稻種植戶印象深刻。

湖南大學研究生院龍平分院博士生導師。這個村莊遭受了罕見的幹旱。就在他憂心忡忡的時候,他和科研團隊帶著新研發的兩種新型微生物農藥來到田頭,開展水稻防病抗逆綠色生產技術項目試驗。

“這兩種微生物農藥能顯著提高水稻的抗旱抗病能力,還能減少35%的化學農藥施用量。”當地晚稻收獲後,專家組對項目的驗收表明,與使用傳統抗旱保水藥劑的稻田相比,他的稻田平均增產約15%。

精準服務農民,惠及農民。“如果稭稈還田機和旋耕機能協同工作,秧帶和稭稈帶交替分布,化肥用量可減少15%至20%,保地保產也能省錢。”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四棵樹鄉政府會議室裏,壹位來自吉林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副教授正在給村民們講解。

他將和吉林農業大學的八九名師生住在梨樹玉米科技的小院。“根據老鄉使用的農機、化肥,有針對性地開發新技術。”截至目前,梨樹玉米科技小院已服務農田300多萬畝,幫助玉米增產8%以上。

為鼓勵師生紮根農業生產壹線,吉林農業大學成立了包括科技科學院在內的多個鄉村振興示範服務基地,選派257名專家組成科技服務團,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解決實際問題。

《行動計劃》實施以來,高校依托“科技特派員”、“醫生服務團”等項目,累計派出師生1.7萬余人次,深入鄉村振興壹線。

培訓專業人員

夯實發展基礎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廣大高校著力人才培養和質量提升,創新校內學科專業,校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

整合學科培養“全才”大學生。“通過地下的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控空氣濕度和表面溫度等數據。”指著電腦屏幕,吉林農業大學智慧農業專業的本科生很熟悉。“這是不同地塊的含水量。如果相差太多,就說明要調整灌溉方式。”

吉林農業大學依托信息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學院、農學院五個學科、三個專業,成立了智慧農業研究院。作為農學院和信息技術學院聯合培養的學生,不僅要知道測土配方施肥等農學知識,還要學習數據分析等信息知識。

“壹是教農民操作智能設備,二是大面積收集分析田間信息,幫助老鄉判斷情況。”他說。

“現在,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紮根農村。下壹步,學校將錨定農業生產中的新問題,為鄉村振興培養更多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專業人才。”吉林農業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

提高技能,培養高素質“新農民”。這段時間,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茶沖婦女香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壹有空就在電腦上記筆記。

“我報名參加了安徽農業大學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鵝’的項目,最近壹直在網上上課。”她說。

她辭去了銷售工作,開始種植草藥。“壹開始缺乏專業知識,種出來的草藥總是不盡如人意。”後來聽說安徽農業大學開了青年農民培訓班,她就報了名。

“在課堂上,學習如何選苗、種植、除草、防蟲;畢業後有老師壹對壹的幫助。不僅建成了700多畝香草種植基地,還帶動了周邊680戶村民共同致富。

她的成長是大學幫助農村人才振興的縮影。《行動計劃》實施以來,高校采取“線上線下”、“請過來送過來”等多種方式,深化科教結合、產教融合。據不完全統計,* * *共培訓農業技術人員和基層幹部654.38+0.65萬人。

關註特殊需求

激發產業動能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圍繞農業產業發展需求,高校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與地方、企業需求對接,實現成果有效轉化和產業化應用。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高校共轉移轉化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成果1.8萬余項,創造經濟效益7654.38+0億余元。

創新成果推廣模式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在冬季茶園保護的關鍵時期,壹大早,安徽農業大學的壹位教授和他的團隊趕到安徽省金寨縣油坊店鄉河口村,檢查白茶的綠化情況。

團隊依托安徽農業大學大別山綜合實驗站及其下屬的茶業聯盟,將安吉白茶等品種引入金寨縣。從試種加工到農民培訓,團隊已帶領金寨縣種植白茶1.4萬畝,產值3.92億元。

近年來,安徽農業大學探索建立了“壹站壹盟壹中心”的新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目前已在安徽省主要農區建設了8個綜合試驗站,擁有73個縣級農業產業聯盟,通過校縣合作建立了現代農業技術合作推廣服務中心,為農業技術推廣提供全鏈條服務。

“截至目前,金寨縣已引進農業新品種43個進行育種,推廣新技術35項,促進金寨縣茶葉、中藥材、蠶桑、果蔬四大特色產業形成,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大別山綜合實驗站站長說。

搭建知識產權平臺,保障技術轉化。長沙綠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地高值化利用制備低聚木糖項目”在湖南瀏陽成功生產。

該生產線的關鍵核心技術來自湖南農業大學易教授研發的“南迪全組分高值化利用及多產品聯產技術”。

在湖南農業大學知識產權(技術轉移)中心的幫助下,該技術成功轉移至長沙綠葉生物。“中心積極幫助我們聯系企業轉化科技創新成果,還提供法律咨詢、議價參考、風險評估等服務。”他說。

湖南農業大學成立了知識產權(技術轉移)中心,提供農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等全鏈條服務。

據中心執行主任介紹,學校還引進了知識產權代理機構、技術轉移機構等校外單位,建立知識產權專家庫,參與中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