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培訓是個外來詞,與教育不同。中國開始訓練比西方國家晚,訓練對象是成人而不是兒童。
培訓者的職責和任務不同於教育者。面對壹群成人學習者,培訓師的任務不是“教”別人學習,也不是“強迫”學習者學習,而是為他們的學習“創造條件”。他/她的淵博知識不是用來炫耀的,也不是用來控制“課堂紀律”的,更不是用來“壓制”學習者的武器,而是幫助學習者學習,促進每個人在個人發展道路上的進步。
其次,國學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它的文學、歷史和哲學。“國學熱”是2000年左右才開始興起的。最開始是從兒童經典閱讀開始,提倡閱讀而不是說教。
之所以壹直沒有提出“國學的培養”,是因為當時社會上沒有針對成年人的國學講座課程。如果大學生想學習傳統文化,他們必須註冊大學的歷史系或哲學系。大學畢業的成年人如果想參加傳統文化的學習,可以報考研究生。當時沒有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有的國學系,講課的標準是培養專業人才,而不是滿足社會的身心需求。
應該說,自文革以來,中國大陸傳統文化的人才斷代導致了國學大眾傳播的障礙,國學知識的大眾傳播必須創新,才能將迷信、零散的國學普及為科學、系統的國學,成為大眾化的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