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甘薯的田間管理

甘薯的田間管理

很多地方在幹旱、土層薄、肥力低的貧瘠土地上種植多種紅薯。有的地方連年種紅薯,土壤得不到輪作休耕,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的水肥條件不能滿足高產甘薯的生長要求,是甘薯產量低、品質差的主要原因之壹。甘薯根系發達,莖蔓匍匐生長,莖節可在土壤中生根,吸肥能力強。甘薯主要吸收氮、磷、鉀肥,對鉀的需求最多,其次是氮、磷。氮素可以促進甘薯莖葉的生長,擴大光合面積,從而增加光合能力,直接提高莖葉產量。氮肥早施可促進甘薯早期生長發育快,多分枝,莖葉生長快,壟早閉,為高產奠定良好基礎。氮肥供應不足,莖葉生長緩慢,葉面積小,顏色蒼白,植株生長不良,最終影響產量。但氮肥施用過多或過遲,都容易導致莖葉生長過快,馬鈴薯產量差,影響產量。

磷可以加速甘薯中營養物質的合成和運轉,改善甘薯片的品質。缺磷莖有小而薄的葉子,葉子深綠色,無光澤。老葉出現黃色斑點,變紫後脫落。

鉀能促進甘薯根的形成層活動,使塊根不斷膨大。在生長中後期,鉀肥能提高甘薯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運輸能力,促進塊根膨大、增重和品質改善。生長前期缺鉀,節間短,葉片小,不伸葉;生長中後期缺鉀,莖葉生長緩慢,葉片黃化嚴重。

據研究,紅薯生長期長,需要更多的營養。目標畝產量為鮮薯3噸,需純氮(N)約15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約12公斤,氧化鉀(K2O)約24公斤。總的施肥原則是平衡施肥,促控並重,抓施肥前期促苗旺,中期控苗長,後期護尾防早衰。具體施肥原則是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輔,追肥為輔,前期和後期為輔。壹般來說,由於沙壤土或薄地甘薯品種多,要註意早施重施,多施有機肥和草木灰,並施足基肥、早苗肥和合理密植,提前封壟增強覆蓋,減少水分蒸發,增加土壤含水量,從而提高甘薯產量。

推薦施肥方法

苗肥:翻耕或起壟時,每畝施1~3噸燒土等有機肥,每畝施磷肥20~30公斤。馬鈴薯苗移栽前,可在壟心施尿素和復合肥,然後覆土,馬鈴薯苗可插或放,再覆土,既省力,馬鈴薯苗可不接觸肥料,防止傷苗,又能在苗期盡早吸收肥料營養,長得早、長得快。如果在翻耕和幼苗移栽時不施肥,也可早在播種後7~15天,幼苗和葉片返青直立時施苗肥。壹般可以適當噴人糞尿,或者施尿素、復合肥。壹般每畝尿素10公斤,復合肥20公斤(15: 15: 65438)

1.1個月後,再施壯薯肥。壹般每畝施尿素15~20公斤,氯化鉀20~30公斤,兩邊開溝施肥即可。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適當清除壟面的草木灰或燃燒土。

種植後3個月,根據生長情況施壯尾肥,考慮晚熟品種或後期長勢差的紅薯,壹般不施。

灌溉、除草、松土、培土、翻藤。

灌溉、除草、松土、培土的優點是:充足的水分和通風有利於甘薯的高產優質,並能防治病蟲害。天氣幹燥,蒸發量大時,灌溉主要根據壟面的幹裂情況來判斷,壹般半個月澆壹次水。灌溉應該貫穿整個山脊。壹般在水過埂的壹半時,要觀察水能否逐漸濕潤到埂頂,噴水要觀察埂是否浸濕。

灌水後畦略幹,不沾泥,即要除草、松土、起壟,壟面裂縫要用松土覆蓋,防止地下害蟲如象鼻蟲、螟蟲鉆入畦內啃食塊根和藤頭,影響產量和品質。無論是灌溉後,還是在沒有幹旱灌溉的甘薯整個生長期,都可以隨時用畦泥覆蓋畦縫,防治病蟲害。

種植前後,要適當澆水保活促長。苗期封壟前,結合施肥,松土1~2次,切斷地表毛細血管,減少地表蒸發。當紅薯莖葉基本覆蓋壟面時,不要拔蔓,以免打亂莖葉的正常分布和損傷根系,影響光合作用和養分吸收,紅薯蔓的不定根可用來吸水抗旱。

目前甘薯新品種的育種目標多為蔓短、莖少根的良種,壹般不建議翻蔓。但連續大雨或雨天後,紅薯的莖藤會白長,長出新根,增加營養流失,中後期的新根難以結薯,即使長成馬鈴薯,也要適當控制生長,抑制莖藤生根。翻藤應該是提藤斷根,輕放回原位。莖葉原有的正常分布不應被打亂,特別是莖葉倒置時,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和產量。

甘薯需肥規律

紅薯吸收三種元素的量:紅薯是喜鉀作物。據研究,每1,000公斤鮮馬鈴薯,需要從土壤中吸收3.5公斤有效氮、1.8公斤五氧化二磷和5公斤氧化鉀。2.甘薯在不同生長階段的吸收特點:甘薯在整個生長階段吸收鉀多於氮,吸收氮多於磷。甘薯對三種元素的吸收主要是從莖葉生長高峰期到馬鈴薯膨大後期,其中鉀的吸收更多是從莖葉生長高峰期到返青期,氮的吸收更多是從莖葉生長高峰期。磷的吸收在整個生長過程中相對平衡,但在返青期前略有增加。3.三元肥的增產效果:據研究,鉀對甘薯產量的影響最大,其次是氮和磷。因此,為了實現甘薯的優質高產,必須施用更多的鉀肥,以及氮肥和磷肥。甘薯主要病害有甘薯黑斑病、甘薯莖線蟲病、甘薯軟腐病、甘薯瘟病、甘薯瘡痂病、甘薯卷須疫病、甘薯根結線蟲病、甘薯根腐病、甘薯病毒病和甘薯紫羽病。甘薯的主要害蟲有象鼻蟲、螻蛄、金龜子、地老虎、甘薯天蛾等。甘薯病蟲害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目前,象鼻蟲危害最大。

雜草象甲-甘薯害蟲

雜草象甲又稱甘薯蟻蚧或甘薯象甲,屬於鞘翅目,蟻象甲科,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甘薯生產中的毀滅性害蟲,通常使甘薯減產20-50%,甚至造成嚴重損失,是甘薯生產的主要限制因素之壹。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全年發生6-8代。成年人壽命較長,世代重疊。從幼苗到收獲,象甲幼蟲和成蟲都能危害甘薯,幼蟲主要吃薯蔓和薯塊,使莖葉生長緩慢。同時,大量幼蟲吃薯塊,使薯塊發黑發臭,人畜不能食用。基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培育出對象鼻蟲高抗性的品種。

由於象甲多為害地下塊莖,世代重疊,給人工和藥物防治帶來很大困難。目前,對該害蟲還沒有理想的防治方法。控制甘薯地下害蟲的主要方法是生態控制和化學控制。壹般化學農藥防治成本高,而且因為殘毒等問題很少使用。此外,象鼻蟲還有推薦的性信息素,各地防治效果不壹。象鼻蟲性信息素是雌性象鼻蟲分泌的揮發性無毒化學物質,不存在殘毒和抗藥性問題。它們被用來誘捕和殺死雄蟲,使雌蟲找不到雄蟲交配,無法繁殖,從而大大降低了象鼻蟲在田間的密度。然而,也有報道稱,很難殺死所有的雄性,即使留下少量雄性,也可能引發新壹輪的象鼻蟲危害。

建議采取綜合措施控制象鼻蟲:

(1)水旱輪作;

(2)對甘薯病蟲害多的田地進行灌溉,殺死蟲源,充分翻耕耙平土壤,用“好年冬”、“殺蟲丸”等土壤處理劑處理;

(3)為了殺死苗的蟲源,可以用樂果等農藥噴灑準備收苗的紅薯地。種植前可用500倍樂果溶液浸泡甘薯蔓基部1~2分鐘,種植1周後,在馬鈴薯苗和蔓上噴灑樂果或敵百蟲(正常用量),或使用80%敵百蟲500倍液。以上防治措施不必全部使用,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樂果等農藥按正常用藥說明使用。

甘薯的其他主要害蟲有卷葉蛾、甘薯天蛾、斜紋夜蛾等。樂果、敵敵畏、毒死蜱等殺蟲劑可按正常用藥說明使用,下午噴灑。

控制甘薯病害的主要措施:

(1)選擇抗病品種,註意種薯和種苗的病害檢疫;

(2)培育無病苗,選擇並保留來自無病區的無病馬鈴薯和幼苗,或選擇無病毒苗;

(3)用500倍的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浸泡甘薯藤2分鐘以上,晾幹後種植;

(4)對田間發現的病株應立即拔除焚燒,並噴灑1000倍50%多菌靈。根據情況,每7天可連續噴1次,直至根除;

(5)收割時徹底清理病殘株,註意水旱輪作,加強水肥管理,註意排水、通風換氣,適當多施草木灰、石灰,使植株健康生長,增強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