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黨課的內容和方式上,我對黨課培訓班越來越熱愛。因為黨課的內容主要以教師關於入黨動機、黨的發展歷史等諸多方面的理論演講為主,此外還有教授們關於和諧社會建設、民主教育、幸福與生存教育的生動演講,這些都與我國的社會建設和我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在黨的許多講座中,我不僅從理論上領略了中國* * *產黨的魅力,還在活生生的故事和教授的語錄中觸及了黨的風采。原來的理論黨課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枯燥乏味。在很多黨課上,我都被老師們精彩的演講所吸引,聚精會神地聽,做詳細的筆記。我覺得這次黨課培訓,對我來說,收獲很大。
從黨課活動的形式來看,素質拓展訓練我至今記憶猶新。除了第壹次的興奮和激動,我想收獲更多的是我的團隊意識和團結協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極大提高。這次活動量大,我們留了汗,粘了土,卻在合作中收獲了幸福感和成就感。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壹個方面。我想如果以後學校有這樣的素質拓展活動,我壹定會積極參加,因為我很喜歡這種富有挑戰性和激情的活動,我喜歡在拓展中全面提高自己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最後,我想從這個培訓班的考核和培訓方式上談談我的想法和感受。記得大學裏的黨課培訓我很順利的畢業了。我們沒有參加網絡黨課考試,而是聽了幾次教授的理論講解,進行了小組討論,提交了我們的黨課心得。但是這次除了以上內容,我們還參加了在線考試,論壇討論等等。因為沒有接觸模擬考試,直接參加了正式考試,所以成績不是很理想,才80分!我覺得我是幸運的那壹個,因為我是這個培訓班400多人裏分數最低的壹個,所以有點愧疚和不甘心。我覺得應該提前開始,為以後做的壹切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是應該吸取的教訓。我認為它適用於我們生活、學習甚至工作中的各種事情。
從20xx年4月4日,也就是我正式開始接受黨課再熏陶教育的那壹天起,我就下定決心按照黨章的規定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三個轉變?:
首先是角色的轉變。我覺得我做到了這壹點,而且做得很好,通過從普通同學到入黨積極分子的身份轉變,通過高標準,嚴要求自己,高度重視黨課的培訓和學習。因為我積極按時參加每壹次培訓或活動,從來沒有遲到早退,講課都做了詳細認真的筆錄,業余時間還發表了自己學習黨課的心得。
二是學習內容的變化。我在大學上黨課的時候,看到很多同學都很困。壹個比較好的同學會帶閑書來上課嗎?真的嗎?學,而這壹次,由於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消化吸收。討論中,我擬定了發言提綱,積極發言,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和體會。
第三是思想的轉變。我的大部分同學,包括我自己,往往都停留在對黨的感性認識上。我想通過這次黨課的培訓和學習,可以對黨有壹個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並升華為理性的認識,從而對黨有壹個更加全面生動的認識。
對我校17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因為我不僅學到了壹些關於黨的基本理論知識,還學到了關於構建和諧社會、民主教育、幸福教育、生存教育等實用知識。此外,素質拓展訓練也大大提高了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毅力。
第壹,把黨的性質延伸到學生工作。黨章明確指出:中國* * *中國* *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 * * *。中國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在我對黨的性質的認識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黨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實作為學生幹部,這並不抽象,也不遙不可及。作為壹名學生幹部,黨員應該努力為同學們做事。作為壹名學生,我知道許多學生,黨員,喜歡擺架子。那真的沒必要。我們只是其中之壹。我們不是權力的代表,而是為權力服務的代表。個人覺得既然是學生幹部,就應該問心無愧。我們想申請加入黨組織,不是為了服務自己,而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大家,更好的體現自己的價值。
所以當我們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時候,就我們學生幹部而言,我認為是構建和諧的宿舍集體、班委集體、系集體。我們需要做的是收集和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難,以及對系、年級工作的看法和意見,進行整理,並及時反饋給輔導員和相關負責人,以便更快、更高效地解決問題。這是學生會的責任和義務。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我們以同學的利益為目標,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周圍的人,以身作則,讓他們相信我們什麽都不用做就能想到同學的利益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在老師和同學中證明自己的價值了。
第二,好好學習,價值的體現也需要武裝。我想作為壹個入黨積極分子,我們應該清楚地知道,學習永遠是第壹位的。只有有足夠的知識武裝自己,才能明白為國家做什麽,怎麽做。因此,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努力學習,認識到各方面的緊迫性,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我們即將面臨的所有問題,保持自己的先進性,跟黨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終身,因為中國的發展更期待我們這壹代人的努力,不斷更新觀念,積極創新,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而這也將是我們最終的價值體現。
第三,樹立遠大理想,堅定自己的價值觀。作為大學生,我們責任重大,歷史使命光榮。作為壹名大學生,我們的追求應該是高尚的,我們的理想應該是純潔的;我們必須從長計議,我們的最終價值應該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為祖國做貢獻。這才是選擇正確的方向,光明的道路,輝煌的人生。
我很喜歡這次黨課培訓的方式和各種活動。感謝我校黨委研究生工作部給我們的這次生動而有意義的培訓。希望自己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進步和提高,爭取早日加入黨的大家庭。
經歷2500字範的《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它描寫了中國現代的城鄉生活,通過孫少平等人物刻畫了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掙紮,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錯綜交織,讀來令人心酸。
《平凡的世界》是壹部偉大的傑作,它為我們解釋了平凡和苦難以及生命的意義。我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書為我們描述的是黃土地上的壹個世界,黃土高原也是我的故鄉。有壹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的普通人。他們都是可愛的人,上演著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富貴、苦難掙紮、世事變遷的大戲。是喜劇嗎?悲劇?戲劇?也許兩者都有壹點。在這本書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心動魄的離奇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景,只有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初中的時候,老師給我推薦了這本書。當時覺得沒什麽特別的,名字也沒意思,就沒看了,直到暑假無聊順手打開。打開第壹頁,我就被壹個雨雪描寫的場景吸引住了:煙雨夾著壹點雪花,我喜歡這個風景描寫,欣賞得很美。這可能是這本書。春去夏來,夏去秋來,秋去冬來,冬去春又來,這是很自然的,跨越了近10年的季節變化。同壹季不同方式的描述,讓我看到了宏大的計劃。我愛上了這本平凡的書,給我印象最深的人是孫少平。這是壹個對苦難有著深刻理解,對人生有著深刻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男人。他有堅強的性格,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巨大的勇氣。從壹個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後的“雇傭工人”,他經歷了壹場艱苦卓絕的人生鬥爭。但在痛苦和磨煉的過程中,他在苦難中形成了自豪感和崇高感。我很佩服他的苦難哲學,對勞動的理解,對生活的理解。
關於苦難的哲學,書上說“是的,他在社會底層掙紮,為了幾塊錢而受苦;但是他已經不僅僅把這個當成謀生的手段了,他現在很?愛情?妳自己的痛苦。通過這次血腥的洗禮,他相信,自己艱辛釀造的生命之蜜,壹定比自己輕易得到的更美味。他嘲笑地稱之為理解?苦難論?”這是壹種什麽樣的認識?每次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也許這種困難和挫折只是孫少平所遭受的百萬分之壹。我們有過這樣的理解嗎?哪怕有壹天放學下雨,或者天氣悶熱,停電了,我們也經常聽到很多抱怨。但是,我覺得只要妳看了《平凡的世界》,妳懂嗎?苦難的哲學?那就算以後再苦也不會抱怨。
對於勞動的理解,書上是這麽寫的:?壹個人的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他的人生是否有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待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壹個精辟的理論,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在生活中變得強大。不管妳是誰,最終都需要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人生最重要的壹課,如何看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話題。?這裏有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惰的。生活中沒有差別,但是經過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人與人之間產生了很大的差異。在這壹時期,對勞動的不同理解對產生這種差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就像我們考上大學的時候,在學習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三年的大學生活,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巨大的。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自己精心設計的。
當我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思考壹下我們是如何對待勞動的。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從這些普通人的故事中,給了我們壹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是如何生活的,以及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和思考。書中多次提到人生,這可能是這本書的深度和精髓。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壹種崇高感。如果生活要求妳忍受痛苦,妳必須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壹位偉人曾說過:痛苦會不會是徒勞的?它應該讓我們變得偉大!什麽叫平凡?那些迷失在平凡生活中,熟悉眼中的平淡,思想上的安於平庸,生活上的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這是壹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壹個還有夢想,正在追求夢想的人,都應該重溫壹下《平凡的世界》,它會讓妳知道,雖然命運如此不公,社會如此不公,但只要妳能堅持不懈,努力拼搏,勇往直前,妳最終是可以成功的。每個在虛度生命的人都應該讀讀《平凡的世界》,這會讓妳懂得珍惜。
這本書穿插了兩個復雜的愛情故事。我相信每壹個讀過這本書的人聽到田曉霞都會有壹聲惋惜。田曉霞是孫少平的貴族,孫少平對她的外表很滿意。就算最後不能在壹起,都是幸福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壹點。他遇見了田曉霞。然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對許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愛情令人羨慕。邵安是《平凡的世界》裏寫得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麽認為的。真的是把人物刻畫到了極致。我甚至覺得邵安是我身邊的人。他小時候因為沒錢讀書就輟學了。他和潤葉的愛情是如此的令人遺憾。是的,沒有浪漫。邵安,他做的壹切都是為了這個家。他對家庭非常自私。為了維持家庭,他放棄了潤葉。雖然書上說他和潤葉是兄妹,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收到潤葉的告白信時的喜悅甚至瘋狂。潤葉這麽好的人,邵安沒有理由不喜歡。只是我們少安的責任感太強了。他潛意識裏認為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所以不敢談愛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他的妻子必須能和他壹起支撐這個家。說起邵安的職業生涯,可以說邵安是壹個聰明、勤奮、上進的人。他能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發大財,並不出乎我們的意料,但他的經歷卻坎坷起伏。有多現實,付出就會有回報。當然有得有失。在他事業的巔峰,他的妻子治病,卻得了絕癥。這是《平凡的世界》的又壹傑作。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改變了我對生活的理解,改變了我的思維,改變了我的態度。它深深地震撼了我。他們的命運受制於那個時代。不是嗎?我們每個人都不能完全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體會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的快樂。
經歷2500字範文三不知不覺就要畢業了。現在回想起來,在這所大學的三年聽課,我受益匪淺。還記得第壹次去講座現場,是大壹第壹學期。當時我就懵了。剛聽說可以給講座加學分,不知道要去聽什麽講座,只是為了學分和同學壹起去聽講座。第壹次聽講座真的很痛苦。當時天氣熱,人多。我從頭到尾站著聽課,當時的感覺真的不怎麽樣。
之後因為各種原因,很長壹段時間都沒有去聽講座。我在聽課的時候,發現有些課其實對我很有幫助,在聽課的過程中真的能學到很多東西。現在在學校,信息來源很多,上網,看書,參加活動,聽講座。現在作為壹名大學生,壹些信息的來源大多來自網絡。雖然在網上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但是要辨別網上東西的真偽,還得有壹定的經驗。而且,妳可以在網上忘記很多事情。
大三大四的時候,我覺得聽講座獲取壹些信息來源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聽課要有選擇性。不要為了學分盲目的留在講座裏。那毫無意義。還不如把時間留給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去做!每個講座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當然,並不是每個講師提出的每個觀點都是對的。至少有些觀點我個人是不認同的。但畢竟每壹堂課都是講師精心準備的,哪怕和我們自己的觀點有分歧,也值得思考。有些講座的細節我自己也忘了,但有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所大學的三年裏,我很榮幸能得到這麽多聽講座的機會,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在聽了這麽多講座的過程中,我真的受益匪淺。
老師精彩的講課不僅讓我學到了各個領域的知識,也讓我明白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作為壹個大學生,首先要給自己定目標。有了目標,妳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就不會迷茫。正是因為老師設定了目標,才從迷茫中走出來,努力實現目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在學習上,也要有堅持的精神和毅力,堅持,堅持到底,永不,永不,永不放棄。認識很容易受外界影響,外界環境對壹個人很重要。所以,想要有驕人的成績,首先要努力給自己找壹個學習對象,有壹個好的學習圈。只有這樣妳才能更好地學習。壹個好的學習對象,可以給妳營造壹個好的學習氛圍,讓妳想不想學習,不給妳偷懶的機會。大學是壹個小社會,在這裏要學會主動,給自己找壹個好的學習圈。不要指望老師像高中壹樣對妳嚴格,給妳創造壹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找壹個學習對象。在大學,妳要靠自己,妳要學會自主學習,學會主動;學會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學會獨立,不要試圖依賴別人。也許妳在這個轉變的路上會遇到挫折,但那只是上天的壹次考驗。只要妳堅信自己可以改變,並且努力改變,妳就壹定會成功!
大學不是忙碌的高中之後的休息階段,而是我們人生真正的開始階段。我們要讓它有自己的價值,讓我們的大學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拿到學位證和畢業證,只是壹個大學生應該做到的最起碼的標準。還要鍛煉和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全面發展。現在社會不僅需要會思考的人,更需要會做事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會,在社會上有壹席之地,還得內外兼修。知識的自我培養,能力的外在培養,自我需求的全面發展,才能更好的投入和回報社會。
這次聽講座,不僅讓我對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對如何更好地聽課有了壹些想法,也從中學到了壹些東西:
聽課的時候要專心聽講,做筆記。
其實聽課的過程和課堂聽課差不多,就是聚精會神地聽,記筆記。講稿是講座內容的記錄,因此具有指導性或學術價值。準備壹個專門的筆記本來記錄講課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同時,妳需要在聽的過程中與演講者同步思考,以免錯過講座的重點。聽課筆記和課堂聽課的專業課筆記略有不同。最好註明講座時間地點、講座主題、主講人個人基本信息等。在這壹頁的頂端。其次,簡明扼要地記錄了講座的理論框架和基本內容。令人耳目壹新的新概念、新觀點,值得進壹步思考和研究,也是我自己在聽課過程中的感受和思考。這些學術思維的火花稍縱即逝,無論成熟與否。
敢於提問
通常在主講人的講座內容結束後安排自由問答幾乎是講座的慣例。如果對講座內容有不理解或不認同的地方,不妨在自由提問階段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對解決壹些問題大有裨益。妳提的問題可以針對講座內容中的困惑,結合自己的專業,聯系社會實際,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理論觀點和理論解釋。對於個人來說,這不僅僅是壹次與演講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還有更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參與這些免費的思考問題
維度的拓展和理論表達能力的提升會收獲很多,提問得到的答案有助於釋疑和拓展思路。
結構註釋
聽完講座後,為了用盡可能真實的信息保存本次講座的內容和經驗,並使講座的內容和理論探討成果為自己的知識結構優化和學術思考所用,有必要在講座結束後盡快對講座筆記進行整理和補充。不要小看這壹步。整理這部作品可能花的時間很少,但對內容的完善和講座作用的充分發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這個環節,講座知識和信息的利用率就會大打折扣。安排講座的過程就是對主講人的內容進行整理和挖掘,從中可能獲得新的啟發,發現新的學術興趣領域,完善和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理論理解。即使不是這樣,接觸和了解不同的學術觀點也不是沒有好處的。所以,整理聽課筆記、復習聽課內容的習慣是壹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講課內容涉及的作品也要記在筆記裏。如果妳認為有必要閱讀相關書籍,進壹步了解講座內容,加深對問題和理論的理解、思考和掌握,講座的利用率會大大提高。同時,在以後的學習和研究中,妳可以將講座中的知識點內化為自己知識體系的壹部分,這些收獲就是講座的核心價值。
應該對講座進行篩選和選擇。
剛開始我只要有時間就接受所有的講座,但是後來發現還是要對講座進行篩選,否則不僅時間精力有限,而且無法很好的吸收講座內容。我根據以下三個標準進行選擇和取舍:講座本身的價值、個人興趣以及作業和時間是否有沖突。如果我對演講者不感興趣,演講的主題不新鮮,我就不會去。當然,壹些難得的講座機會也不容錯過。畢竟研究生兩年半聽學術大師、著名專家科學家、名人或政要講課的機會不多。聽課的目的不是單壹的知識增長。即使拋開知識增長、學術思考、人生感悟、人生指導,看到這些學術領域頂尖人物、社會成功人士的風采,也會對現代大學生的多元價值觀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幾天的講座真的讓我們受益匪淺,從中學到的東西也必然受益終生。
我慎重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