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是驅動力:
工作日中午11左右,準備壹些外賣,因為餓了,有吃的需求。
2)類別思維:
正在努力嗎?今天吃什麽?說到這個人生難題,沒有辦法給出準確的答案。而是要先通過壹些標準和條件縮小選擇範圍,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大問題拆解成小問題。
妳在線嗎?還有PPT要做,吃飯時間緊張?在這種限制下,?中午吃什麽?問題變成了?吃什麽能快速簡單的解決飽腹感?,?快餐?這個選擇是最好的。吃什麽的選擇僅限於快餐類,但這壹類還是很大的。
因為快餐也分中式快餐、西式快餐和創意簡餐。由於個人喜好(類別細分和選擇會在後續文章中寫到這裏,這裏只是壹個過程梳理和說明,不會影響整體),我直接設置?西式快餐?這個類別。
3)品牌選擇:
因為沒有時間(大部分消費者即使有時間也不想花),無法慢慢逛,耐心選擇,所以第壹時間想到了麥當勞和肯德基(洋快餐的頂級品牌)。
4)價格決策:
即使到了這個階段,我還是別無選擇。因為在壹個細分品類中,頭部品牌的產品在產品上其實都差不多,更何況是快餐。這時候看到麥當勞今天免配送費,價格上有優勢,所以我的午餐最後還是麥當勞。
5)認知起點去了哪裏?
在整個過程中,需要註意的是,吃飯可以解決饑餓需求,這是人類的壹種潛在認知(不壹定非要知道)。因為太基礎了,所以在?認知?這個環節很容易被忽視,就像空氣每天都在被看到而不被感知壹樣。
如果妳的產品或服務不是吃飯喝水的基本需求,妳首先要考慮的是用戶的認知。有時候,用戶不買妳的產品,只是根本不知道這樣的產品能解決他的問題。比如我點外賣的時候,默認了壹個認知前提,就是外賣比堂食效率高,快餐比正餐省時間。
通過以上五點,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消費者都有了自己的想法。現在對不同人體的理解不同,但邊肖認為每個人都有所收獲。
編輯:
地址:www.yibangwl.com。
聯系方式:15355813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