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之間最早的戰爭發生在1300多年前唐太宗統治時期。當時中國派往印度的壹個小小的特使,在唐朝沒有壹兵壹卒的情況下,打敗了印度軍隊,滅了中印古國,打動了東印度國王,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跡。這件事還得從玄奘的“向西方學習”說起。
玄奘法師歷盡艱難險阻,到達天竺(今印度),拜訪名人,求法講學,足跡遍布印度次大陸,其中就有訪問墨界陀國。
當時,摩揭陀是印度的壹個強國。當時印度分為東、西、北、南五部分,在《舊唐書》中稱為“五天竺”和“千裏之地、百城之境”。王邦林立於中國,其中有十六國邦,十六大邦之壹,莫節陀位於恒河中遊南岸。
它壹直被印度人視為佛教聖地,因為據說佛陀大半生都在該國度過。所以軒轅西遊的時候會去莫傑托。在莫傑托,玄奘受到了屍王(即攔住太陽的國王)羅壹多的禮遇。玄奘開壇講學,舉行了持續18天的大辯論,從此名聲大震。
玄元為中印建交做出了巨大貢獻。玄奘大師除了講授儒家經典,還對抗戰國王講過“唐太宗神武無禮,四夷順從”(《新唐書》),簡要介紹了中國大唐的盛況和唐太宗英明的神武。他在贊嘆抗戰王者的同時,又忍不住憧憬中國的唐朝,說“我將面向東方”(新唐書),令人無比羨慕。
玄奘回國後不久,貞觀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抗倭王“遣使進貢”,向唐朝遞交國書,表示世代友好。
唐太宗“發慰問信”,停日王“拜受書信”(舊唐書),視為歸順中國。之後,唐太宗多次派使節回訪印度,中印兩國正式建交。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派右右巡撫王石宣策使其國”(《新唐書》),並派代表團訪印。結果這次出了點小意外。正是這次意外,引發了中印的第壹次相遇。這次任務的負責人王玄策沒用。唐朝單槍匹馬,從南方借了壹個師,於是滅了馬莊國,那裏兵強馬壯。當時“嚇破天竺”(《舊唐書》),大大加強了中國的國威。
王玄策,漢族,唐代河南洛陽人。他從643年到661年三次出使印度。發生的事情是他第二次去印度。那時,莫傑托已經發生了變化。原來當年退出日戰的國王駕崩,他的封臣阿羅納順趁機起兵,自立門戶,控制了政權。
但當時通訊不發達,唐朝並不知道。現在,它已經引起了全球的轟動,所有的婦女和兒童都知道它。阿羅納順聽說唐使要來,並不買賬,派兵攔截,拒絕唐使入境。
他不僅搶了唐使節帶來的禮物,還俘虜了王玄策及其隨行人員30人,關進了監獄。後來在傑日王的妹妹的幫助下,王玄策和副手姜“夜立而逃”(《舊唐書》),僥幸逃脫,去吐蕃搬救兵。
吐蕃是中國西南邊陲的壹支新興力量。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幹布成親後,松贊幹布接受唐朝官職(許某校尉),被封為爵士(西海郡王)。“吐蕃與大唐是壹家”,關系十分密切,民間交往更加頻繁。“晉繡,問遺,路對面,歡喜無窮。
王玄策邀兵救援,吐蕃自然給予大力支持,於是松贊幹布“從尼波羅派精兵1200人,騎兵7000人跟隨玄策”(舊唐書),不僅派精銳騎兵,還從尼波羅(今尼泊爾,當時是吐蕃屬地)派騎兵7000人,全部交給王玄策。
王玄策揮師南下,勢如破竹。印度士兵全軍覆沒,3000多人被斬首,數萬人溺死在水中。阿羅那棄城而逃,卻被副使姜活捉。王玄策大地震,遠近城市隨風倒,連580余城。阿羅娜順皇族全部被俘,王玄策“奪妾太子,俘男女二萬二千,雜畜三萬”(《新唐書》)壹時“驚為天竺”。
東印度(東天竺)國王庫莫的屍體看到這場戰鬥,嚇壞了。他很快就“派三萬牛馬餵軍”(《新唐書》),並獻上稀世珍寶,從而向唐朝投降。
這是中國和印度在古代歷史上唯壹壹次交戰。作為中國和印度的古老國家,莫傑托之所以如此脆弱,原因有以下四點:
壹是唐朝興盛,國家昌盛,王玄策自信滿滿,被侮辱被激怒,人在憤怒中特別勇敢;
二是吐蕃剛剛崛起,兵強善戰,與大唐關系密切,互相幫助;
第三,印度壹直崇尚佛教,兵法不行,武力弱;
第四,莫傑托這個國家恰逢內亂,政局不穩。這從傑日王的妹妹幫助王玄策越獄這件事就不難得出。
後來,王玄策第三次赴印度,到達婆羅洲(今印度大板嘎北部),拜見摩訶伯代吉,拜佛後返回。他帶回了許多珍貴的佛教文物,並撰寫了《中國與天竺之旅》,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