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有人能幫我得到這組問題的答案嗎!?

有人能幫我得到這組問題的答案嗎!?

a、凡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壹定潛伏期和臨床表現,並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稱為傳染病。

二、傳染病的特點:

1.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傳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的生物體有特定的反應;

1.抗性動物可以獲得特異性免疫;

⒌它有特征性的臨床表現;

6.具有明顯的流行規律;(周期性、季節性)

三、傳染病的發展階段(傳染病的病程):

1.潛伏期;4.前兆期;3.明顯(發病)階段;4.過渡期(灰色恢復期)

4.壹類傳染病,是指對人畜危害嚴重,需要采取緊急、嚴厲的強制預防、控制、撲滅措施的疾病。

5.壹類疫情包括:口蹄疫、豬水皰病、豬瘟、非洲豬瘟、非洲馬瘟、牛瘟、牛傳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綿狀腦病、瘙癢癥、藍舌病、反芻獸疫、綿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

二類疫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嚴格控制和撲滅措施的疾病。

三類疫病:指常見、多發的,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需要控制和凈化的動物疫病。

六、感染的類型:

1.外源性和內源性感染;

單純感染、混合感染、原發感染和繼發感染;

3.顯性感染和隱性感染;

2.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5.典型感染和非黃色感染;

最急性、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感染;

壹旦持續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第二節動物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基本環節

1.傳染病流行過程中的三個基本環節:1。傳染源;傳播途徑;3.獸群的易感性。

2.傳染源:指病原體生活、生長、繁殖並能排泄的活體動物體內。

傳染源包括:患病動物和病原體攜帶者。

4.傳播途徑: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後,以壹定方式侵入其他易感動物的途徑稱為傳播途徑。

5.傳播途徑包括: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

6.水平傳播:傳染病在群體或個體之間水平平行傳播。包括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

7.直接接觸傳播:指在沒有任何外界條件參與的情況下,病原體通過染病動物與易感動物直接接觸而引起的傳播方式。

8.間接接觸傳播:病原體通過媒介感染易感動物的方式稱為間接接觸傳播。

9.間接接觸傳播包括空氣傳播、被汙染的飼料和飲用水、被汙染的土壤和活體媒介傳播。

X.垂直傳播:即父母對後代的垂直傳播。包括胎盤傳播、卵子傳播和產道傳播。

11.疫源地:傳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體存在的區域稱為疫源地。包括傳染源、被汙染的物體、房屋、牧場、活動場所,以及懷疑在此範圍內被感染的可疑動物群和儲存宿主。

十二、根據疫點的大小,可稱為疫點或疫區。通常,由小病竈或單壹傳染源組成的病竈稱為病竈。若幹疫區連成片,範圍較大時,稱為疫區。

自然病竈:有自然病竈疾病的地方稱為自然病竈。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病原體可以在沒有人或牲畜的情況下代代更替的傳染病。

十四。傳染病流行過程的表現:散發、地方病、流行(暴發)和疫情。

15.流行過程的季節性:某些動物傳染病往往在某壹季節發生,或在某壹季節發病率明顯上升。

十六。季節性發生的原因:1。季節對外部環境中病原體的存在和傳播的影響;季節對生活媒體的影響;3.季節對動物活動和抵抗力的影響。

17.流行過程的周期性:某些傳染病在壹定間隔後可以再次流行。這種現象被稱為傳染病的周期性。

18.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和飼養管理因素。

第三節動物流行病學調查

1.發病率:指在壹定時間內,患病動物群中出現臨床癥狀的動物所占的百分比。

2.死亡率:指在壹定時間內死亡的9只患病動物占該組動物總數的百分比。

3.死亡率:指在壹定時間內死亡的患病動物數量在患病動物群體中所占的百分比。

4.動物流行病學調查的步驟和內容:1。疾病流行情況;調查疫情的源頭;3.傳播方式和途徑的調查;2.當地條件。

第四節動物傳染病的診斷方法

壹、動物傳染病的診斷方法包括:1。臨床綜合診斷;2.實驗室診斷;

二、臨床綜合診斷方法包括:流行病學診斷;臨床診斷;病理解剖診斷。

三、實驗室診斷包括:①病理診斷;②微生物學診斷;③免疫學診斷;④分子生物學診斷。

4.微生物診斷包括:收集患病材料;患病材料的塗片和顯微鏡檢查;隔離、培養和識別;動物接種試驗。

5.免疫學診斷包括:血清學試驗;過敏。

六、血清學診斷包括:凝集反應、中和反應、沈澱反應、補體結合反應、免疫熒光抗體試驗、免疫酶技術等。

七、分子生物學診斷包括:PCR技術、核酸探針技術、DNA芯片技術等。/*

第五節動物傳染病綜合防疫措施

壹、防疫工作的原則是:1。建立健全各級特別是基層獸醫防疫機構,確保獸醫防疫措施的落實;1.建立、完善並嚴格執行獸醫法律法規;3.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

二、防疫工作的基本內容:1。和平時期的預防措施;2.流行病情況下的滅火措施。

三、通常的預防措施包括: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消毒,增強牲畜抗病能力。貫徹自繁自養的原則;定期預防接種和補種計劃的制定和實施;13.定期殺滅昆蟲、嚙齒動物和鳥類,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4.做好檢疫工作;5.加強聯防工作。

4.流行病情況下的滅火措施:1。及時發現、診斷和報告疫情,並通知周邊單位做好預防工作;2.迅速隔離患病動物,對汙染場所進行緊急消毒。如果發生危害性疫情,應采取封鎖等綜合措施;3.對患病動物實施緊急免疫和及時合理治療;4.嚴格處理已淘汰的病死動物。

5.動物傳染病綜合防疫措施包括:1。流行病報告和診斷;1.檢疫;3.孤立和封鎖;4.消毒,殺昆蟲,老鼠和鳥。

六、當發現重要法定傳染病時,必須迅速向上級報告疫情,並通知鄰近單位和有關部門註意預防工作。

七、當動物突然死亡或疑似傳染病時,應立即通知獸醫。在獸醫到達或作出診斷前,應采取以下措施:對疑似傳染病的動物進行隔離,並指定專人管理;對患病動物停留過的場所和被汙染的環境、用具進行消毒;保持患病動物的屍體完好無損;不要草率地殺死它們,也不要吃生病動物的皮、肉和內臟。

檢疫:指用各種診斷和檢測方法對動物及其相關產品和物品進行疾病或病原體或抗體的檢驗。目的是查明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流行性疾病的傳播。

九、隔離:病畜、疑似染病畜、假定健康畜。

疑似染病牲畜:未發現癥狀,但與病畜及其汙染環境有明顯接觸。假定健康家畜:疫區內除患病家畜和疑似染疫家畜以外的其他易感家畜。

十壹、我國《動物防疫法》規定,當診斷為壹種疫病或者當地新發現的家畜傳染病時,應當予以封鎖。實施封鎖應掌握“早、快、嚴、小”的原則。

根據消毒的目的,消毒可分為預防性消毒、暫時性消毒和終末消毒。消毒方法包括機械清洗、物理消毒、化學消毒和生物熱消毒。

十三、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氫氧化鈉、石灰乳、漂白粉、二氯異氰尿酸鈉、過氧乙酸、來蘇兒、氯潔靈、新潔爾滅、洗必泰、消毒劑、度米芬、雙鏈季銨鹽、環氧乙烷、福爾馬林、黴菌毒素等。

十四、常用的殺蟲方法有:物理殺蟲法、生物殺蟲法、藥物殺蟲法。

十五、常用的農藥有:

(1)有機磷農藥:敵百蟲、敵敵畏、倍硫磷、馬拉硫磷、對硫磷、辛硫磷等。其特點是用量小,中毒快,在環境中易分解。但毒性大,有殘留,對人畜有害。

(2)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擬除蟲菊酯等。具有廣譜、高效、快速擊倒、短效、低毒、用量少的特點,對抗藥性害蟲有效。

⑶昆蟲生長調節劑:保幼激素、昆蟲生長調節劑等。其特點是不汙染環境,對人畜無害。

⑷驅壁劑:鄰苯二甲酸二甲酯、避蚊胺等。

十六、藥物預防:為了控制壹些疫情,在畜群的飼料和飲水中加入壹些安全的藥物,進行集體預防。

十七、毒品預防的原則和方法:

(1)選對藥。(壹般常用常規藥物作為壹線藥物,在疾病預防目標明確的情況下可以選擇特定藥物。

⑵嚴格控制藥物的種類、劑量和用法。

⑶把握用藥時間和時機,做到規律、間歇、靈活。

(4)穿梭用藥,定期換藥。(壹種藥物連續使用壹年左右可以考慮更換。

5]給藥後註意藥物的均勻混合,特別是小養殖場的人工堵料。采用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混合方式比較可靠。用水給藥時,應註意使藥物充分溶解。

傳染病的治療原則:早期治療,標本兼治,特異性與非特異性相結合,藥物治療與綜合措施相結合。

十九、治療性用藥原則:註意藥物的適應癥,合理使用,有針對性;掌握好劑量,既要用足藥物,保證療效,又要防止過量引起中毒;療程要足夠,避免壹天換壹次藥,否則藥物達不到血中有效濃度,難以取得應有療效;抗菌藥物應在壹定期限內更換,不宜長期使用壹種藥物,以免產生耐藥菌株;既要註意聯合用藥,又要避免藥物種類過多造成的浪費或藥物中毒,或藥物之間的拮抗作用。

二十、傳染病治療方法包括:

病原體療法:

(1)特殊療法;(2)抗生素治療;(3)化療;(4)抗病毒藥物治療;

2.動物療法:

(1)加強護理;(2)對癥治療;⑶團體治療。

21.預防接種:在某些傳染病經常發生的地區,或某些傳染病有潛在危險的地區,或某些傳染病經常受到鄰近地區威脅的地區,為了防患於未然,接種疫苗稱為預防接種。

22.免疫程序:根據某壹地區、養殖場或特定動物群的傳染病疫情、動物健康狀況和不同疫苗的特點,針對特定動物群制定疫苗接種計劃,包括接種種類、順序、時間、次數、方法和間隔時間。

二十三、緊急免疫:是指在傳染病發生時,為了迅速控制和撲滅疫情,對疫區和受威脅區尚未發病的牲畜進行的緊急計劃外免疫。

24.被動免疫:指將免疫血清或自然發病後痊愈動物的血清人工輸給非免疫動物,使其獲得對某種病原體的抵抗力。

二十五、免疫接種方法:皮下、皮內、肌肉註射或皮膚點刺、滴眼液、滴鼻液、噴霧、口服等不同的接種方法。

二十六、免疫預防措施:

1.疫苗接種應仔細計劃;

4.應註意預防接種的反應;

3.幾種疫苗的聯合使用;

4.合理的免疫程序。

二十七、制定免疫規劃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地方性疾病的流行程度和嚴重程度;

母源抗體水平;

3.末次免疫引起的殘留抗體水平;

家畜的免疫反應能力;

5.疫苗的類型和特性;

6.免疫接種的方法和途徑;

各種疫苗的配合;

⒏對動物健康和生產力的影響。

二十八、接種疫苗後的反應:

正常反應:指由產品本身的特性引起的反應,其性質和反應強度隨產品而異。

4.嚴重反應:嚴重或有反應的動物數量超過正常比例。(原因是:生物制品質量差;使用方法不當,如接種劑量過大、接種工藝不正確、接種途徑錯誤等。

[13]並發癥:指與正常反應性質不同的反應。(主要包括:超敏反應——血清病、過敏性休克、過敏反應;擴散至全身感染;誘發潛伏感染。

二十九、影響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1.疫苗因素;疫苗的儲存和運輸;3.免疫程序;4.免疫接種法;5.動物因素。

第二,* * *有病

1,口蹄疫概述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壹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下肢、乳房的皮膚上形成水皰和爛斑。成年動物多走良性路線,幼齡動物往往因心肌損傷死亡率較高。在我國,這種病俗稱“口瘡”、“蹄膿腫”。

致病性口蹄疫病毒屬於MicroRNA病毒家族中的口蹄疫病毒屬。口蹄疫病毒分為7個血清型,即A、O、C、SAT1、SAT2、SAT3(南非1、2、3)和Asia I(亞洲I)。血清型之間無交叉免疫,但各血清型臨床癥狀無差異。每個血清型包含若幹個亞型,同壹類型的亞型之間僅存在部分交叉免疫。口蹄疫病毒在流行過程和免疫動物中容易發生變異,即抗原漂移,因此經常出現新的口蹄疫病毒亞型。口蹄疫亞型已經達到80多種,中國主要是A型、O型和亞洲I型,歐洲是A型和O型,其中O型是最常見的類型。

乳鼠對這種病毒非常敏感,是最好的實驗動物。壹般3-5日齡(或7-10日齡)豚鼠皮下或腹腔接種,16-30h內死亡。

這種病毒對酸和堿特別敏感。2% ~ 4%氫氧化鈉、3% ~ 5%福爾馬林溶液、5%氨水、0.2% ~ 0.5%過氧乙酸或5%次氯酸鈉都是很好的口蹄疫病毒消毒劑。

在流行病學自然條件下,口蹄疫病毒可感染多種動物,偶蹄目動物最易感,易感順序為黃牛、奶牛、豬、羊、鹿、駱駝。幼年動物的易感性大於老年動物。

患病動物和有毒動物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

口蹄疫(FMD)是壹種高度傳染性疾病。壹旦發生,往往是流行性的,尤其是在牧區。

口蹄疫的流行具有壹定的周期性,疾病沒有嚴格的季節性。比如牧區的疫情特點往往表現在深秋,冬季加劇,春季緩解,夏季基本消退。這種季節性表現在農業地區並不明顯。

臨床癥狀

牛的潛伏期壹般為2 ~ 4天,最長為壹周左右。病牛體溫高達40 ~ 465438±0℃,流涎,口腔出現水皰,水皰破裂形成紅糜爛。水泡破了之後,體溫降到正常。腳趾和蹄冠之間的柔軟皮膚上出現水泡,很快破裂並發生糜爛。生病的動物站立不穩,壹瘸壹拐。有時乳頭皮膚上會出現水泡,很快就會破裂形成爛斑。

該病壹般為良性,死亡率壹般小於3%;惡性口蹄疫,死亡率高達20 ~ 50%,主要由病毒侵入心肌引起,尤以犢牛為甚。懷孕的奶牛會流產。

羊的潛伏期在壹周左右,癥狀與牛幾乎相同,但感染率較低。

豬的潛伏期為1 ~ 2天,臨床癥狀非常典型。病豬的主要特征是蹄水泡,口腔黏膜形成小水泡或爛斑。如果哺乳母豬乳頭出現水泡,整窩仔豬都會發病,多為急性腸胃炎和心肌炎而猝死,死亡率可達100%。

病變病畜的口、蹄、胸、喉、氣管、支氣管、胃粘膜可見水皰、爛斑、潰瘍。出血性炎癥可見於反芻動物的皺胃和大小腸粘膜。心肌上有灰白色或淡黃色的斑點或條紋,稱為“虎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