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畢業生個人因素對就業的影響。能力因素已經成為大學生成功就業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除了專業能力,用人單位還對非專業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2.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近年來,高校擴招確實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但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不同步也是壹個問題。
3.高校擴招。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增加,找工作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找工作越來越難。高校擴招,大學生就業難度加大。
4.大學生就業流向。70%左右的畢業生就業機會主要是在各類企業和城鄉基層社會服務崗位就業或自主創業、靈活就業。
5.大學生就業的空間分布。他們大多就職於發達地區和高薪部門,很少有人願意去不發達地區工作。其中,廣州、上海、北京是大學畢業生的首選,很少有人願意去西部地區工作。
6.教育機制的弊端。很多大學生在大學浪費了寶貴的青春,沒能提升自己的能力。這和大學教育的機制有關。很多教育活動只是走秀,搞形式。表面上看,他們完成了教育的任務,沒有深度激發學生的潛能。
第壹個擴張信息是穩定就業崗位,通過“減、緩補貼”等政策減輕企業負擔,穩定現有就業崗位。上半年,* * *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保費用5769億元,緩繳三項社保費用431億元,返還失業保險金636億元。這些直接流向市場主體的“真金白銀”,在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定崗位方面,發揮了實實在在的作用。
二是拓展渠道,通過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支持穩定就業;優先支持吸引更多就業的投資項目和工業企業;加快釋放創業創新帶動就業潛力,促進靈活就業蓬勃發展。
三是通過提高勞動者的專業技能來提高技能,幫助就業。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開展100天免費在線技能培訓,培訓超過12萬人次。擴大以工代訓範圍,支持企業通過培訓穩定崗位,開展農民工、百萬青年等重點群體專項培訓。
四是促進匹配,努力通過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促進勞動者就業。
五是把握底線,全面把握困難人員就業底線。加強對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的幫扶,充分利用各類公益性崗位,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