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的秋天,來自農村的梁肖以531的成績考上了壹所大學的文秘專業,而梁肖最初的誌願是國貿。雖然他上了大學,但他對學習秘書工作總是不感興趣。2003年9月,他決定退學去北京打工。
打工的日子並不舒服。剛到北京的時候,錢花光了,無處求助。但是困難並沒有擊垮他。他以200元低價賣掉了心愛的手機,靠給別人寫稿、去電腦公司修電腦、給別人發廣告為生。後來邊工作邊參加軟件工程師培訓,最後拿到軟件工程師資格,被北京清華紫光公司錄用。
做給別人看不如做給自己看。經過幾個月的磨煉,梁肖有了新的想法。2004年6月,他在北京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幾個月後,他賺了近20萬。
有壹次,梁肖在給壹家南方企業做電商平臺的時候,企業老板不看好梁肖的規劃和觀點,理由也很有說服力。這時,梁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2005年9月,梁肖回到大學為他的事業充電。
我最怕浪費時間。
在京工作最困難的時候,梁瀟連續兩天沒錢買菜,在又小又黑的地下室裏讀《紅樓夢》喝熱水。那時,他疲憊不堪,面容憔悴。
談起這段經歷,梁肖顯得很平靜:“我從來沒有後悔過。相反,我很幸運,在學校要吃虧就吃不到。這樣的經歷會成為我未來創業的動力。不怕苦,不怕苦,最怕虛度壹生。”
在梁肖眼裏,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無所事事。去年他返校後,手裏有了近20萬元,可以在校園裏舒舒服服地學習,開開心心地享受。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把所有的錢都投了進去,創辦了壹個商業網站。梁肖每天按時上課,其他時間也排得滿滿的:創業、參加校內外論壇講座、上門拜訪專家學者、在圖書館“充電”。
梁瀟的公司現在發展得很好,每個月都在賺錢。但他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飲食起居與同學無異。甚至他的手機都是100多元的二手機。梁肖說:“做軟件行業是壹頓青春飯。機會稍縱即逝。如果妳現在不抓緊時間,不努力打好基礎,將來妳很難在市場上立足。”
今年2月7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向我省捐贈10萬元設立海南省教育扶貧基金,其中600萬元用於實施優秀貧困大學新生資助計劃,400萬元用於實施孤兒資助計劃。
優秀貧困高校新生資助計劃實施期限為4年,用於對被本科二批高校錄取、具有我省常住戶口、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新生提供免費資助。該援助項目是壹次性撥款。助學金原則上為每年654.38+0.5萬元,資助300名學生。標準是每人5000元。今年,* * * 1533人申請了中海油優貧大學新生助學金。
貧窮是壹把雙刃劍,它不僅給人帶來苦難,還會磨礪人的意誌,使人更加堅強,更加熱愛生活,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我們省有很多貧困學生。雖然家境貧寒,讀書之路異常艱難,但他們並沒有陷入貧困,努力學習,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下面這些差生就是其中的典型。希望他們的經歷能給其他貧困生壹些啟示。
“孩子們沒有讓我們失望。”
文安玉,19歲,樂東中學考生。今年高考,他以總分722成為樂東理科狀元,被中山大學錄取。與此同時,他的二哥文以623分的成績考上了重慶大學。2001年,他們的大哥溫安平以樂東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我第壹次見到文安瑜是在樂東就業大廈壹樓大廳。和阿玉在壹起的,是他的父親文振生。
文震生熱情地和記者交談著,而略顯羞澀的阿玉則安靜地坐著,認真聽著我們的對話。文振生說,他是樂東黎族自治縣防疫站的壹名普通司機,阿玉的母親是壹名純粹的家庭主婦。家裏的日常生活開支全靠他的收入和親戚的幫助。
"孩子們沒有讓他們的父母失望。"這是文震生說的最動情的壹句話。
阿玉說,這麽多年,父親每天都很辛苦,而母親每天都按時給他們三兄弟準備飯菜。他們根本不用擔心家裏的事情。他們的任務只是學習,努力考上大學。大哥榜樣的力量就是他們學習的動力。考上大學是他高中唯壹的目標。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學習,曾經熱愛運動的他很少再出現在球場上。每天的學習通常持續到12 pm。
阿玉的班主任吉煒說,阿玉是壹個勤奮的學生。在他帶阿玉的三年裏,阿玉的成績壹直在班裏前三。平日裏,阿玉並沒有因為學習而忽視同學之間的關系。在班上,阿玉的關系很好。
不是每個人都會享受被大學錄取的喜悅。阿玉長著壹張稚嫩的臉,卻表達出壹般孩子沒有的感情。他說,雖然他大哥現在已經申請了助學貸款,家裏不用負擔,但是他和二哥的學雜費加起來654.38+0.3萬元,再加上生活費和差旅費,2萬元可能不夠,家裏壓力真的很大。
文振生淡定地說,孩子能上學,就是為我們爭取。父母不期待任何回報,這是他們的責任。我相信我們的困難可以克服。同時,他希望通過本報表達家人對中海油捐款5000元給文安瑜,以及海口樂東同鄉會捐款2000元的感謝。
當記者問為什麽不尋求個人幫助時,文振生說,我們的困難是現實的。用別人的錢,欠別人的情,壹輩子都還不完。他已經給阿玉兩兄弟開了申請助學貸款的證明。他說:“還有比我們困難的人,我們要自強不息。這也是我經常給他們三兄弟的教育。”
采訪的最後,阿玉說已經打聽過了,在廣州補習壹個小時可以拿60塊錢,然後自己做,不影響學習。他的成績屬於昨天,他會在努力學習、完善人生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
“我想自己掙錢完成學業。”
李娟,19歲,海南中學初三9班畢業。今年高考,李娟以726的好成績被中山大學錄取。她是從“菜籃子”裏飛出的金鳳凰。
9月3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海口市海澱二東路人民東裏的李娟家中。李娟和媽媽、哥哥住在壹個30多平米的小房間裏。
李娟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爸爸媽媽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下崗了,壹直靠賣菜的微薄收入養家糊口,供李娟和弟弟讀書。李娟壹家四口雖然生活艱苦,但是很美好。然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件。就在李娟高三的時候,去年9月的壹個清晨5點多,父母推著車去賣菜。過馬路時,父親被壹輛小巴撞倒,送醫院搶救壹周。他不幸去世了。爸爸的去世讓家裏失去了支柱,現在對於經濟已經很困難的家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李娟的母親壹個人幹不了做飯賣菜的重活,所以丈夫去世後,她只能幫別人賣椰子,打零工,養活壹雙兒女和壹個年邁的婆婆。
家庭經濟困難並沒有削弱李娟的求知欲。從小學到初中,李娟的成績壹直名列前茅。考上高中的時候,李娟考上了海,從高壹開始,李娟每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按照學校的規定,她每學期都免學費,學校還給了她280元的獎學金。因為在班裏名列前茅,家裏又窮,李娟每個月還能拿到30元起的補助。在今年的高考中,壹直成績優異的李娟被中山大學錄取。
9月3日晚,記者致電遠在學校的李娟。李娟說,很多好人讓我進了大學。在談到未來如何解決學費問題時,李娟告訴記者:“社會給了我太多的幫助。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學業。在校期間打算做兼職,寒暑假想留在廣州。就這樣,我賺生活費,給自己收點學費。”
做保姆存學費。
楊梅黎族,陵水中學學生,以549分的成績考入海南師範大學教育系預科班,成為她貧困的李家第壹個大學生。
9月1日,記者從陵水縣坐了半個小時的車到丁滿鄉,從村口走了近15分鐘,來到丁滿村丁滿6隊楊梅的家。壹間不到10平米的簡陋小屋,兩張簡陋的床,壹個床頭櫃,壹臺親戚送的黑白電視機,是楊梅壹家的全部家當。房子裏沒有窗戶,只要呆上幾分鐘,妳就會大汗淋漓。楊梅和奶奶住在這裏。
2001年春,楊梅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剛初中畢業的楊梅和弟弟妹妹,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壹起奮鬥。以種地為生的爺爺奶奶體弱多病。經過壹年的辛勤耕作,他們的收入只有1000元。家境貧寒迫使弟妹很快輟學回家,楊梅也幾次面臨輟學的命運。通過自己的頑強拼搏和老師同學的幫助鼓勵,楊梅終於走過了高中三年的艱難求學之路。
高中三年來,無論家境多麽貧困,生活多麽窘迫,楊梅壹直堅信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讀書的信念從未動搖。為了掙高中三年的學費,楊梅曾經在裁縫店當臨時工,給小學生做家教,在五指山壹家茶葉店當服務員,也曾經在廣州打工。2003年暑假,為了掙高三的學費,從未出省的楊梅經老師介紹,只身壹人去了廣州當保姆。“我當時有點害怕,但我努力工作掙錢和學習的願望已經遠遠戰勝了恐懼。”
家裏每個月只能給楊梅提供50元左右的生活費。為了省錢,楊梅每天的飯是壹份五毛錢的米飯,外加壹些1元的三包榨菜。
因為家境貧寒,楊梅壹度感到痛苦和失望。但是陵水中學老師和同學的關心給了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回首高中三年,楊梅永遠不會忘記班主任王在學習生活上給予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同學朱進在生活上的幫助和鼓勵,高三時同學、龐春秀為她準備的美味早餐。學校領導了解到楊梅家的情況後,把楊梅家高三的學費降到了500元,並把學校的廣播室免費提供給楊梅用。楊梅告訴記者:“窮,生活苦,很不幸,但幸運的是,我的生活中還有那麽多人關心我。如果我不好好學習,怎麽對得起這些關心我的人?”
高考前壹個月,她總是被“即使考上了,也沒錢讀書”的想法所困擾,根本無心讀書,心理壓力很大。“我本來可以考得更好的。”楊梅有點遺憾地說。
高考後壹個月,楊梅挨家挨戶去親戚家求助,四處奔波籌集大學學費,但最後總是空手而歸。就在楊梅為高昂的學費發愁的時候,8月31日,她收到了中海油贊助的5000元新生助學金。
快上大學了,楊梅還是抽空在家幫爺爺奶奶撿牛糞,插秧,拔草,種豆子,種紅薯。楊梅告訴記者,大學五年的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在學校好好學習拿獎學金。希望靠自己的努力,讓爺爺奶奶過上平靜的晚年,幫助弟弟妹妹過上幸福的生活。
2.從舊課本中讀出大學生
高昌奇,年齡65,438+09,海南鐵路中學學生,以647的高分考取中國農業大學電氣信息專業。這是自2002年高昌哥哥考上清華大學以來,又壹個重點大學的學生。
9月1日上午,記者來到東方市八所鎮恒力印刷廠高昌創業。壹臺用了十幾年的南寶彩電,壹臺從安裝開始就只能接聽不能撥號的電話,是記者在高家能找到的最值錢的東西。
高家住在壹棟長房子裏,很多墻都掉了。房子很大,但是三張木床占了很大空間。此外,書籍、櫃子、肥料袋、自行車、麥片罐等雜物也被“隔了壹邊”,讓原本很大的房子壹下子變得狹小起來。因為哥哥在北京讀書,家裏只有三張床,壹家三口睡壹個房間。盡管家裏經濟困難,但為了方便和哥哥聯系,高家去年底裝了電話,壹個月才交10元。電話只能接不能撥。
高昌奇的父母已經下崗多年。父親今年半百,幾乎天天跑來跑去找雜事,但最近很失望,也沒什麽事做。我媽今年45歲,但是五年前外出打工的時候,不小心摔斷了頸椎,導致右側癱瘓,右手雙腳再也不能自由彎曲,連簡單的家務都做不了。即便如此,她的性格依然開朗樂觀,面對記者依然面帶微笑。談起家庭收入,高昌奇似乎並不怎麽介意。“壹個月才200多塊錢,”他撓頭說。
高的日常飲食很簡單。他每天吃菜,壹周買壹次五花肉,壹次買壹斤。他可以當天吃,有時兩周吃壹次。因為高昌吃住都在家,每天騎車上學,平時基本不花錢。家裏親戚平時偶爾幫忙,生活很簡單很辛苦。
或許是受到母親的感染,雖然家境貧寒,但高昌奇的心態卻出奇的平和。物質的匱乏不能成為他學習的“攔路虎”,他也從未抱怨過。他說上學期間,除了寒暑假,平時都不敢玩。每次放學回家,做完家務,他就把剩下的時間用來學習。為了省錢,高昌上學時沒有買新課本,而是用哥哥以前用過的書和其他學習資料。
生活艱難,但高長奇沒有選擇逃避:“即使他逃避了,現實還是壹樣。還是正面面對比較好。這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高家境貧寒,但高昌奇也是幸運的學生之壹。
高中期間,我得知他家經濟很困難,海南鐵路中學免除了他三年的學費。從去年開始,東方市民政局每月給他300元生活費。8月31日,高昌到省教育廳領取中海油扶貧資金5000元,用於其大學教育。他感謝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
高昌奇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早點大學畢業,以後找個好工作,努力賺錢給媽媽治病,然後和從未離開過海南的媽媽壹起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3.壹個貧困大學生的創業傳奇。
他曾經是壹個窮大學生;他上大學後不久就靠做家教掙學費;他從大學壹年級就開始創業;曾因辦“黑班”被驅離西藏;他現在已經成為壹個擁有數千萬資產的企業家——胡中偉,壹個人物檔案。1976出生於沈陽蘇家屯區壹個普通農民家庭,1994考入沈陽大學。65438到0995,家境貧寒的胡中偉在做家教的同時,發現了少兒英語培訓的巨大商機。他利用業余時間創業,花3000元創辦了壹個只有20名學生的“小學兒童美式英語班”。如今,小小英語培訓班已經發展成為擁有數千萬固定資產、400多名員工的教育集團。在很多人眼裏,胡中偉的創業簡直就是壹個奇跡。壹個身無分文的大學生,大壹下海創業,9年成為千萬富翁。胡中偉的創業經歷如此驚人,以至於有人驚呼他簡直就是“沈陽的比爾·蓋茨”。
2月24日,記者采訪了胡中偉先生,請他介紹壹下自己的創業經歷。胡中偉和侃侃總結了他們創業的六個方面的“秘籍”。
改變心態——在別人為就業發愁的時候,胡中偉想到的是自己的創業經歷:解決心態問題是創業的第壹步。有創業意識的人,要跳出傳統的擇業觀念和思維模式。傳統的擇業觀讓人總是把“寶”押在別人身上;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然後被別人重用,從而獲得想要的利益。而創業者要自覺改變這種心態,相信自己,認清自己,為自己所用!
我很早就有創業意識,長期積累了創業的各種條件。在農村長大的我,像城裏的孩子壹樣學會了寫毛筆字。有人跟我說,把書法學好了,就比別人多了壹項技能,以後找工作就更容易了。其實我心裏想的是以後成為壹個企業的領導,把字簽的更好。我高三考的駕照,1993,市裏考的人不多。有人跟我說,妳拿到駕照以後給單位領導當司機也是壹份不錯的工作。我心裏想的是,開車是壹個企業管理者必須掌握的技能。這就是兩種心態的反差。
危機意識——無遠慮者必有近憂。當其他人滿足於今天的舒適和安逸時,胡中偉看到了未來生活的危機體驗:中國大學生在經歷了極度疲憊的高中階段後,往往在大學裏極度放松自己。很多大學生誤以為找工作是只有大四才需要考慮的事情。其實從進入大學的第壹天起,就應該給自己施加壓力,加強危機感,有意識地為創業做準備,比如知識儲備,社會經驗儲備。
1994我被沈陽大學錄取了。因為家裏交不起學費,面臨著只有我和妹妹壹個人能讀書的窘境。我考慮再三,讓家裏出我第壹年的學費,剩下的我自己出。大學第壹年,我做家教,壹個寒暑假賺了幾千塊。危機意識促使我從事家教,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經濟困難的解決,還有對社會的觀察和對市場的了解。
市場意識——當妳發現壹個市場機會時,妳應該像老虎撲向食物壹樣抓住它:市場意識聽起來像壹個空洞的真理,但它確實是創業的關鍵。大學校園不應該成為困住大學生的象牙塔。大學生應該把壹部分精力放在加強對社會的了解上,積極分析市場實例:通過家庭教育,我知道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而且會成為壹種趨勢。有了這樣的市場信息,我們就可以開辦英語培訓班了。炒股、在艾蕪市場傾銷商品、擺地攤,起初都被認為是無所事事。然而,抓住這些行業機會的人卻成了市場淘金者。有人說我的成功是因為趕上了英語學習初期的運氣。但是,誰能否認這個意外其實是壹種必然呢?壹次成功的創業,最重要的是抓住第壹次成功的機會。剛開始上課沒多久,月收入居然達到了1多萬元。
主動適應——當壹些大學生抱怨各種社會問題的時候,胡中偉想要的是適應這個社會,讓它為我所用,耐心等待社會的改變:社會不是為妳而生的,我們要適應它。與其抱怨社會環境不好,不如改變心態。每壹次危機都是轉折點,每壹次變革都意味著機遇。總是對社會變化保持興奮是創業的好態度。大學生不要把註意力放在玩世不恭上。
在我創業的初期,我遇到了很多困難。當時不允許辦英語補習班。我的行為被認為是無所事事。我班是“黑班”,沒少被查處。因為沒有城市戶口,我辦壹個班就成不了法人;雇傭外籍教師教英語被認為是非法的...面對困難,我堅持認為,只要市場需要,就是好行業,不管壹開始壓力有多大。事實證明了我的判斷,沒多久政策就變了,這些擺在我面前的困難都迎刃而解。
堅定的信念——胡中偉在企業面臨絕望的時候沒有垮掉,而是頑強地挺了過來過去的經驗:創業之路不可能壹帆風順,面對困難要有壹顆平常心。
1998年,由於當時的情況,包括壹些同行的排擠,我開的培訓中心被查出非法聘請外國文教專家,被罰款65438+萬元。當時我作為壹名大學生,壓力這麽大。但是,憑著頑強的精神,我挺過來了。不僅事業沒有崩盤,還獲得了各級相關部門的信任和認可。
非典期間,學校全面停課,我每個月的房租、員工工資等開銷都非常巨大。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我從未想過放棄。我的員工也表現出了驚人的團隊精神——中國員工表示寧願不停薪留職,外教也沒有壹個回國。本次活動被遼寧電視臺錄制為《我們還是快樂的》並被中央電視臺選中。
創新與變革——當其他競爭者爭先恐後地跳進海裏遊泳時,他們發現胡中偉已經坐船走了。市場競爭針鋒相對。與其針鋒相對,拼死壹戰,不如求新求變。從這種競爭中跳出來,不僅自己輕松,而且更好。壹個人的成功需要能夠走壹步看兩步,不斷拓寬視野,謀求發展。
在宣傳上,別人忙著在報紙上打廣告的時候,我就做路牌廣告;別人做路牌廣告,我做電視節目。現在的企業面臨著無限的機會:做電視節目,出版教材和音像制品,做企業培訓師;大型企業員工的專業培訓,如商務溝通、談判、禮儀、辦公室工作等...後記:在整個采訪過程中,我們發現胡中偉不願意過多描述自己創業時經歷的痛苦和困難。甚至在談到這些困難的時候,他勇敢地面對和克服壹切困難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自信和快樂。
胡中偉說:我不是事業上的苦行僧,我只想做壹個完整的人——創造並享受生活!
讓我給妳壹些信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在網上找到。妳有感覺,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