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電影學院成為了壹個有美術系和技術部的綜合性學校。這標誌著中國電影教育邁上了壹個新臺階。同時,學校搬進了皇姑墳的新校舍,在新街口的缺口外。
新校舍占地3.3公頃,建築面積6900平方米,其中排練廳300平方米,劇場1.800平方米,教室和實驗室600平方米,在校址南側設置簡易操場1.500平方米。
院系調整後,1952電影學院參加全國高校統壹招生,開設了蘇州藝術學院轉來的新聞攝影、沖印、動畫三個兩年制大專班。除了專科班,沖印專業還招收了中專班。為發展少數民族地區電影放映,舉辦了少數民族地區電影放映教師培訓班。
1953 1953 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事務局第199次政務會議作出決定。"...電影局要積極準備條件,爭取在四至五年內成立電影藝術學院,培養電影人才,首先是編劇、導演、演員……”。
在電影管理局制定的第壹個電影工業發展五年計劃中,有壹個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基礎上建立北京電影學院的計劃。根據國務院決定,文化部派出壹批留學生赴蘇聯和民主德國學習電影編劇、電影攝影、電影藝術和電影工程。
組織專門人員考察蘇聯電影教育;同時聘請蘇聯電影教育專家授課,培訓教師。1955 165438+10月由蘇聯專家B·伊萬諾夫、B·卡贊斯基、A·西蒙諾夫、B·安東年科授課,為導演、演員、攝影師、制片人開設四個專題班,重點培訓教師。
學員都是來自各電影制片廠有相當實踐經驗的創作、制作部門的在職幹部,學制兩年。同時,學校配備部分教師,協助蘇聯專家隨班就讀工作和學習。蘇聯專家在專業課教學中,除了理論教學外,更註重課間電影作業的練習。
為此學校在原表演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實習辦公室,增加了電影實習設備和教學輔助力量。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4個專業班先後拍攝了《小白旗風波》、《叛亂》等9部聯合作戰電影片段。
演員特別班排練舞臺劇《敵人》和《第十二夜》。周恩來總理親自觀看了《第十二夜》的演出,並會見了蘇聯專家和學生,對專家的教學和學生的學業成績給予了肯定和鼓勵。
擴展數據
直到1954,先後舉辦了新聞攝影幹部培訓班、第壹期投影教師培訓班、俄語專業課等在職幹部培訓班。
為迅速重建北京電影學院,文化部於3月1978成立了領導小組,由王蘭喜副部長任組長,夢露、鐘敬之、沈申擔任副組長。撥亂反正後,恢復了導演、表演、攝影、美術、錄音五個系的招生,並通過舉辦高級班的方式逐步恢復了文學系的招生。
舉辦表演教師進修班,各部門舉辦幹部專業班。為少數民族地區培養電影幹部,1981年面向新疆、內蒙古少數民族學生招收表演、攝影、美術、錄音四個本科班。
百度百科-北京電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