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英語背誦文選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天下第壹”的美譽。她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45'-109'' 104'' 40 ' ',北緯24''18''-25''41 ' '。市轄秀峰、象山、七星、多彩、多彩。
人口和國籍
桂林總人口476萬,是多民族聚居區。壯、回、苗、瑤、侗等28個少數民族約占全市總人口的8.5%,少數民族有68萬人。
自然條件
地形條件:桂林位於南嶺山系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的旅遊資源。
氣候條件:桂林地處低緯度,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9.3℃
土壤條件:桂林土壤屬於紅壤土帶,以紅壤為主。土層深厚,適宜發展水稻、蔬菜、旱地作物和林業。
動植物資源:桂林有動物1593種,隸屬於60目295科。有400多種陸生脊椎動物,如雲豹、黃腹犀鳥、穿山甲、果子貍等。大鯢、鰻魚等水生生物144種。有1000多種高等植物,包括紅豆杉、紅豆杉、竹類和銀杏。桂花是桂林的市花。
礦產資源和水利:桂林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褐鐵礦、鉛、鋅、錫、鎢、鋁、鈮、錳、滑石、重晶石、螢石、花崗巖、石灰石、大理石等。其中17種居全國前列。桂林境內河流眾多,有漓江、湘江、羅清、蔣勛、資江等,有65條支流,集雨面積超過100平方公裏,平均總水量403438+0億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資源豐富。泉州天湖水電站有多個水電站,是亞洲第壹座超千米高水頭水電站。
桂林歷史
大約在壹萬年前,根據在市區寶積巖和張皮巖洞發現的遺物,張皮巖人已經進入母系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設桂林、大象、南海三縣,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由來,但縣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漢丁原六年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65438年+公元前0年)在此建立石安郡,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改為石安侯國。
三國先屬蜀,後屬吳。
甘露元年(265年),設石安縣,縣城在今桂林。
隋唐屬嶺南貴州總經辦。
唐武德四年(621),李景秀在獨秀峰南建城。
貞觀八年(634年)改稱臨桂縣,屬貴州石安縣。
光化學過程三年(900年)屬於荊江節。
五代十國在南漢時期先後屬於楚國和貴州。
宋代以前屬廣西,廣南西路,後屬靖江府。
袁屬廣西中書省靖江路。
明清時期屬廣西桂林。都屬於廣西桂林。
中華民國屬於廣西省。
1914更名為桂林縣。
桂林創建於1940。
1944 165438+10月-1945年7月28日被日本侵略者占領。光復後成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它曾長期是廣西的首府。
1949 165438+桂林10月22日解放,是廣西省轄市。
1958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市區和郊區。
1981 7月1983 10 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 65438+2月26日桂林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務院和自治區批準的規劃實施區劃調整,更名為城郊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桂林市和桂林區合並,組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城市,擁有無與倫比的喀斯特地貌。這裏的山是用各種方式從地面拔起的;漓江的水彎彎曲曲,清澈如鏡。山中有許多洞穴,洞穴美麗壯觀;洞內奇形怪狀的巖石奇幻奪目,從而形成了桂林“青山美水、奇洞美石”的“四絕”,自古被譽為“天下第壹景”。
桂林是壹座文化古城。有2000多年的歷史,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壹思想國後,設桂林郡,挖靈渠,溝通湘江與漓江。從此,桂林成為南通海域和北方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壹直是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到新中國成立前被稱為“西南徽府”。在漫長的歲月裏,桂林如畫的風景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和文章,雕刻了2000多幅石刻和壁書。此外,歷史在這裏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為桂林贏得了“遊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譽。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成為中國文化名城,許多愛國文藝家聚集在這裏,譜寫了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歷史為這片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孕育了豐富的文化。
幾千年來,桂林壹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現在已經形成了以桂林為中心,周邊12縣的景區。世界上有遼闊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偉陡峭的山峰和峽谷,奔騰的溪流和瀑布,以及令人驚嘆的山地梯田...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吸引著中外遊客和各國元首前來下榻。
地理位置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桂香走廊南端,東經109 36′至北緯111 29′至北緯24 15′和26 23′,平均海拔150米。它的北部和東北部與湖南省接壤。總面積2.78萬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565平方公裏。全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硯山、華僑旅遊經濟區六個城區和靈川、興安、泉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個縣,行政總面積27809平方公裏。
歷史的發展
桂林歷史悠久。在寶雞山和市區的豬皮巖洞中發現了多種距今約壹萬年的人類遺跡。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澧水系,設桂林、項峻、南海三縣。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由來,但縣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兩千多年來,桂林壹直是縣、州、政府和縣政府所在地。桂林始建於1940,曾長期為廣西省會。解放後,桂林是壹個省會城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桂林市和桂林區合並,組成新的桂林市。
歷史人物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異水自然人傑地靈,藏龍臥虎。古代有趙冠文、、江淹、呂調洋、石濤、陳鴻謀、、王、況周頤、唐,近代有馬、李人仁、白鵬飛、李宗仁、白崇禧、周、梁漱溟、黃先瑜、李天佑(以生年為序)出生或長期居住。
城市建設
城市特色:桂林山有許多美麗的文物古跡。喀斯特地貌典型,區內有數以千計的溶洞和石峰。漓江繞山蜿蜒,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歷代都在桂林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如興安靈渠、恭城文廟、靖江陵、桂海碑林、桂林八路軍辦事處等。市區現有文物552處,121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文物古跡具有很高的文學、歷史、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市政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完善。二級生化汙水處理廠4座,汙水處理能力全國第壹。有3座自來水廠,年供水量8854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氣量6000噸,用戶54666戶。公交285路,運營線路23條。市區道路400公裏。人均綠化面積6.13m2,綠化覆蓋率35%和7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9%和51%。
規劃管理:註重景觀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以“重兩項桂冠,促經濟發展,保生態環境,跨世紀決策”為指導方針,以“保護山水名城,建設園林城市,發展生態城市”為發展目標。規劃布局合理新穎,形成了具有桂林特色的城市發展基本空間布局模式。
經濟和金融
工業:桂林是新興工業城市,基礎好。逐步形成了以醫藥、食品、汽車、電子為支柱,產品和產業結構合理的現代工業體系。
金融保險: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都有地方分行。當地銀行是桂林市商業銀行,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新華人壽都有當地分支機構。
交通和通信
公路:公路四通八達,直達廣西各地及鄰省。322、323國道穿境而過,其中市內322線已改造為高等級公路。擁有桂柳高等級公路、黃貴壹級公路、桂陽二級公路等多條公路網,實現100%鄉鎮通。
鐵路:鐵路北接京廣線,南接黔桂、劉彘大動脈,桂香鐵路貫穿桂香走廊,火車可直達中國各大城市。桂林火車站,俗稱南站,是目前桂林最重要的客運火車站。該站於2005年進行了翻修,其接收能力大大提高。桂林火車始發站,俗稱北站,目前有桂林至北京、深圳的線路(正在延伸至香港九龍)。
航空:桂林兩江國際機場占地4.06平方公裏,建築面積654.38+0.7萬平方米,混凝土鋪裝面積65萬平方米。飛行區是4D(2005年升級為4E),跑道長2800米。設計年航班量4.2萬架次,年旅客吞吐量500萬人次。目前國際國內航線44條,21家航空公司飛往桂林機場,可服務國內29個城市及港澳、日本福岡、韓國濟州。
水運:水路有湘江、漓江,沿漓江經梧州與珠江相連,可直達廣州、香港、澳門。
郵電:當地電信電力網已建成,程控電話已覆蓋全市和所有縣,所有移動電話、無線尋呼和計算機互聯網業務已開通。當地郵政形成了以郵政業務為主體,金融業務和集郵業務為支撐,信息服務為補充的多元化郵政服務體系。全市22個郵政儲蓄網點與全國31個省市的50多個計算機中心聯網,所轄5000多個營業窗口通達。與全球130個國家和中國200多個城市開通了特快專遞服務。
文化、教育、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館19個,文化站19個,公共圖書館13個。市圖書館收藏的信息進入了互聯網上的信息高速公路,市美術館是全自治區文化設施的精品工程。無線電波覆蓋率為95%,電視覆蓋率為20%。
科技:獨立科研院所14個,國有單位科技人員8.6萬人,縣級以上政府部門科研開發機構30余個,在光電技術應用、新材料、生物技術、精細化工等領域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有400多家中外企業在開發區投資。
教育:中小學2105所,在校生85.95萬人;有62所中等技術學校,38,300名學生。有13所高校,在校生26400人。從65438到0997,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3%。
醫療衛生: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49個,床位65438+2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65438+28.3萬人。衛生防疫控制機構16,衛生技術人員619。擁有全身CT、超聲儀等多項先進設備。
體育:桂林的體育水平比較高。技巧、體操、舉重、跳水等項目久負盛名。多年來,先後為國家和自治區輸送了600名優秀運動員,包括、顏、莫慧蘭、唐淩生、肖建剛等世界著名運動員。1994被自治區命名為體操城。全市有體育場館1000個,業余體校10多所,可舉辦各類國際國內單項比賽。在各類體育比賽中,桂林運動員共獲得5次世界冠軍,54次國際(亞洲)冠軍,168次全國冠軍。全民健身運動健康發展,成效顯著。
桂林小吃
桂林位於嶺南的十字路口。自古以來,官員和商旅人士聚集在壹起,其飲食習慣與南北交融,從廣東、四川、湖南、浙江、江西和福建流傳下來。近百年來,廣東、四川對其飲食影響很大,同時也融入了當地的習慣,並且因為旅遊業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壹定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而聞名。它的做工很精致。先將精米磨成漿,裝袋瀝幹,塞成粉球,煮熟後壓成圓根或片狀。園子叫米粉,片狀米粉叫米粉,特點是白、嫩、軟、爽口。它可以有多種吃法。鹵水的制作是最講究的,各家的工藝都不壹樣。它大致由豬、牛骨、羅漢果和各種調料制成,味道很濃。鹵水的材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萵筍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等等。
熱米線:將熱米線濾幹,然後加入壹鍋煮好的豬肉和牛肉片、紅燒牛筋、牛肝等。,加入鹽水、花生油、脆黃豆或辣椒、大蒜,攪拌入味。這種米線吃起來像微風壹樣,口感很好。
原湯米線:將豬、牛雜切段調味,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入盛有米線的碗中,加入蔥花、味精、胡椒粉、香油。這種米粉味道很好。
醋米粉:這是壹種無肉素面,只摻了酸醋、酸豆、酸辣椒。既經濟又提神,尤其適合女性,夏天最受歡迎。
桂林米粉種類繁多,最著名的是馬肉米粉。它采用特制的紅燒馬肉為配料,肉質細嫩鮮美,壯陽補腎。過去,馬肉米粉大多放在特制的調味汁中。米粉只有壹筐,上面有幾片薄薄的馬肉,還有幾顆炒花生拌桂林辣醬,味道特別好。壹個人壹口壹盤能吃二三十盤粉。現在換了大碗,味道依舊。
馬肉米線在市內老店匯賢樓最有名。據說是清朝道光年間開的。原有設備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很紅火。店主限制了每天的銷售額,以至於後來的食客不得不等到明天壹早。現在不同了。顧客日夜擁擠。此外,桂林的大街小巷都有米粉和米粉攤。遊客遊覽美景,吃壹碗桂林米粉,賞眼賞口,是壹大樂事。桂林米粉店以其友誼軒米粉店、世紀米粉店和魏翔餐廳而聞名。
特色小吃
桂林最有名的食物是桂林米粉。此外,民間手工制作的菱角糕、栗子餃子也很受歡迎。十二縣還以油茶、荔浦芋頭紅燒肉、陽朔啤酒魚、靈川狗肉聞名。
桂林三寶桂林三寶是指桂林享譽海內外的三種產品,分別是辣椒醬、豆腐腦和華三酒。
現在有“桂林四寶”之說,即在“桂林三寶”中加入西瓜霜。
延伸閱讀:如何買保險,哪個好,教妳如何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