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有壹所示範性高級中學——寧鄉七中,交通便利,環境優雅,景色宜人。壹流的教學設施,雄厚的師資力量,科學的管理模式,全新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的輝煌人生架起了壹座理想的金橋。
走近寧鄉七中,走進這所有著近90年歷史的老學校,挑幾波教育,壹個中興七中的形象閃現在眼前。
優越的學習環境
寧鄉七中前身是林山書院,1977。自恢復高考以來,這片西部的文化聖地充滿了生機。1995,她順利通過長沙市級標準化學校驗收;2003年,她抓住全縣教育資源優化整合的機遇,成為縣級精品高中;近年來,學校審時度勢,銳意進取,先後被授予“湖南省科技活動示範基地”、“長沙市示範高中”、“長沙市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學校”。2012學校領導審時度勢,提出了2013慶祝建校90周年的響亮口號。以此為契機,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在教育教學後勤各系列工作中大有作為。學校先後獲得“寧鄉縣高效課堂建設先進單位”、“寧鄉縣教育系統辦公室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長沙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優秀組織單位”、“寧鄉縣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
2011,七中辦學最難。在這個關鍵時期,學校行政部門先後幾十次拜訪省、市、縣教育主管部門,引起了上級的高度重視。時任省教育廳廳長張、時任長沙市副市長何繼華、時任長沙市教育局長彭鑫在縣政府、縣教育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學校,規劃學校的發展。
在省市縣的幫助下,學校投資近10萬元,啟動了學校建設、維護、設備、文化四大工程。
新的建設項目。2011投入3萬余元對教學樓後草坪進行硬化,投入40萬元為教學樓新建廁所。2013年,壹項投資800萬元的建設工程開工,即將竣工,包括壹座三層綜合樓,配有食堂和風雨運動場,壹條占地6畝的200米塑膠跑道田徑場,壹個校園文化廣場和壹個現代化開放的校門。
維護工作。2011,學校投資50萬對教學樓進行了改造;投入5萬多元對學生宿舍的床鋪、電風扇、水管進行了維修,並高標準修建了學生宿舍的護坡。
設備工程。學校投入5萬元為音樂教室配備了壹臺鋼琴,投入20萬元為通用技術教學設備,投入3萬元為藝術教室配備了教具,投入20萬元為計算機教室配備了60臺新電腦,並為每間教室接通了電視和互聯網。我們爭取了師大附中7萬多元的捐款,購置了100多張課桌。加上學校的投入,700套桌椅落戶七中。學校用真情打動了廣東七中校友會,校友會向學校捐款20余萬元,購買新書近萬冊。此外,還增加了30多個綠色垃圾桶。
文化工程。新增宣傳窗口8個,宣傳展板10塊;以“孝”文化建設為主題,在辦公室、教室懸掛與孝相關的名例、名言;利用綜合樓、宿舍樓、教學樓的墻壁雕刻三風壹訓;在樓梯間、走廊、花池設計並標註溫馨提示;在校園文化石上鐫刻校訓、碑文、校友寄語;教室、辦公室、功能室等。都有標誌或者規章制度。
新壹輪的改擴建工程和設備工程,讓七中這所歷經90年風雨、有著輝煌歷史的老學校,在楚味大地上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在校園裏走壹走,賞心悅目。到處都是樹,壹年四季花香;教學樓和綜合樓遙相呼應;教學區和生活區規劃合理,相映成趣。隨著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寧鄉七中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與先進的教育理念相得益彰。
用愛引導學生。
近年來,學校積極倡導“愛教”,對教師提出“三個百分之百的要求”,即要求教師百分之百地愛學生、關心學生、被愛。這些每天發生在寧鄉七中的鮮活例子,就是對“愛”最好的詮釋。
在“愛情”的康尼金法則中,後進生往往是最短的木板。如何讓這塊最短的木板成長,學校德育課題組提出了轉化後進生的“三種方法”,即以母愛感化後進生;捕捉“亮點”,轉化後進生;家庭和學校配合教育幫助後進生。對後進生實施“五優先”,即輔導優先、談心優先、作業優先、課堂提問優先、家訪優先。種種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後進生的學習積極性。自2000年以來,寧鄉七中的壹次性畢業率壹直在95%以上,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學校還爭取香港角石協會、遠大中央空調、長沙廣電集團、流沙河鎮協會等社會各界的財政資助資金。同時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
愛心的呵護,老百姓的教育,為山區學生撐起了壹片光明的未來。
先學會做人。
“先做人,先專心讀書”是寧鄉七中的教育傳統。
學校為每個學生建立了信用檔案和日常行為規範評價機制,將學生日常行為習慣教育納入目標管理,同時對學生班級制定了相應的目標管理措施。學校大力推行全體教師與學生個別談話的教育模式,提出“五談”:資優生要談,問題生要多談;進步的學生要講,落後的學生要講;要講師生關系的和諧,尤其是那些師生關系疏遠的人;班主任要講,任課老師要多講;我們要談現在的學習,更要談未來的就業和生活。
德育滲透必須“潤物細無聲”。為加強德育體系建設,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德育活動,將德育內容和目標落實到具體活動中。學校開展了“告別不良行為,做合格高中生”、“學雷鋒”、“送溫暖、獻愛心”、“探訪偉人故裏”、“我為學校設計文明用語”等活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壹位哲學家曾經說過,如果我們想讓道德領域不再長雜草,我們就必須種植莊稼。
“讀好書,唱好歌,講禮貌,講文明”是七中精神家園的總主題。通過各種興趣小組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學生健康的興趣愛好是關鍵。目前,七中有38個興趣小組,如田徑、球類、美術、文學俱樂部、科技活動等。,使活動可以由實踐、學生、場所、內容、導師來定義,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達到全校學生的80%以上。七中每年都會舉辦學生書畫大賽、校園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才華的舞臺,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推進精神家園建設,七中成功建立了宣傳欄、廣播站、文學社,推出了“健康環保之星”、“誠實守信之星”、“勤儉節約之星”、“勤儉節約之星”、“愛心公益之星”、“習慣養成之星”、“作風禮儀之星”。
“孝道教育”是七中建設精神家園的壹場波瀾壯闊的運動。
編撰孝經。考叔的“純孝”成就了莊公,到孝感文帝,李的智祖母,花木蘭的父親鎮守邊關,嶽母刺字,朱的壹生千裏尋母,的暖宴,的朱德的《記母》,陳毅為病母洗尿布,的孝子等諸多孝行事跡,都進入了七中以孝為中國語境編寫的校本課程。
營孝。在教室、辦公室張貼孝文化標語;做孝道專用墻報、黑板報、櫥窗;懸掛孝名人畫像、名言,制作孝文化壁畫;打開“孝道思想網頁”,利用校園網時間,每天課後活動播報學校孝道信息和學習感悟;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觀看與孝道相關的影視作品;利用文學社編寫“孝文化”專刊;定期舉辦以“孝文化”為主題的講座、書法、美術、音樂、寫作比賽和優秀作品展覽,使整個學校充滿了濃厚的孝文化氛圍和孝教育氛圍。
說到尊敬老人。每周壹,我們都堅持在教室裏利用集會進行新孝道宣誓。誓言是“我發誓:我愛我的爸爸媽媽,我會在家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老師,好好學習。”長大後,我會努力工作,報效祖國。“學校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見到長輩先打招呼。經常會提到“妳好”、“妳辛苦了”、“謝謝”等禮貌用語。
要尊敬老人。延續族譜,尊崇先賢,清明掃墓;99年登高,為爺爺奶奶搓背搓腰;家校聯手“評孝道”;家校簽訂孝道教育協議;兌現“評估單”,要求學生家長打分,鄰居作證;張貼孝心之星名單,利用三八國際婦女節、五壹國際勞動節、母親節、父親節組織學生開展愛父母的教育活動。
寫敬老。教師指導學生寫三篇關於敬老的系列作文:第壹篇是“我給父母洗腳”,讓學生把道德知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第二條是“請父母講壹講自己的敬老故事”,將家庭孝順與學校德育有機聯系起來,讓父母以身作則,孝敬父母。第三條是“讓我們壹起幫助老人”,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的氛圍。學校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寫兩篇敬老日記,將學校道德教育與家庭孝道乃至社會美德有機結合。
說到尊敬老人。介紹父母的職業、工作量、成績、收入,講述父母的艱辛和對自己的愛的真實故事;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說出父母對妳的期望;調查父母孝敬長輩的事跡,講述自己的經歷;我和父母同房談“孝”,父母子女互寫生日;古今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我和爸媽同臺朗誦、演講、唱“孝”歌;父母會讀壹封他們孩子的信。流沙河關心下壹代協會的幾位老人成了學校的孝道教育輔導員,社會上的“有名的孝子”“有名的媳婦”也來學校陳述意見。每年如期舉辦三場以上新孝道專題講座。
因為淡水來自泉水
問渠何處如此清,因有源頭活水。壹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源泉。
2000年以來,寧鄉七中制定了教師培訓五年規劃,全面啟動了“榜樣示範”、“藍色工程”、“繼續教育”工程,鼓勵和支持教師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努力打造壹支職業道德高尚、專業技能精湛、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的優秀教師隊伍。
學校遵循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愛天下”的教育思想,開展了以“鑄師德魂、育師德、育師風、練教師能力”為主題的師德教育活動,通過理論學習、典型引導、規範制度,全面實施師德示範工程。2000年以來,學校堅持開展“五壹進取”、“七壹光榮”、“九十奉獻”、“十壹變革”等師德教育專項活動,不斷提高教師以德施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2名教師被評為省市優秀教師,4名教師被評為縣區模範教師,3名教師被授予縣區優秀教師稱號。
“老師也要變成學生了。”這在寧鄉七中不是什麽新鮮事。原來,為了讓老師盡快成長起來,學校改進了“導師制”和“壹票否決制”。青年教師自己申請導師,學校專門給導師發聘書,與之簽訂責任書,導師手把手指導;同時,全校實施“新世紀讀書工程”。年初學校教學部下發教師參考書目,年底進行評優,實行“壹票否決”。兩項制度的實施促進了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
2001,學校大聲提出了壹個新的理念:把學校打造成教師成長的又壹個“師範學院”,名師成長的搖籃。三年來,學校先後選派55名教師參加市縣教師培訓,12名教師赴上海、成都等地參觀學習。在學校開展“五個壹”校本培訓,要求每位老師每周讀壹本教育專著,每周分組學習壹次,每年做1000題,每期做10000字讀書筆記,每期寫壹篇獲獎論文。學校經常邀請外地名師進行學術講座,讓老師接受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指導,引導成長。
課程改革開辟新天地。
2012年4月,七中爆發了壹場冷門:教師參加由通識教育部和教研室組織的高效課堂競賽,4名教師參賽,3名教師成功進入復賽。
2012期末考察考試後,七中再次冷門:全年級平均分在全縣同類學校排名第壹,其中語文、英語、生物、政治獲得全縣同類學校第壹,地理排名第二,數學、物理、化學、歷史進入前三。尤其是政治,平均分超過了兩個縣中學,歷史超過了壹個縣中學。其中,突破最大的是英語和數學。在寧鄉七中近七年的教學歷史中,這兩門學科始終處於墊底位置,難以有所突破。但在“四位壹體”實施後,這兩個科目已經成功逆轉。
是什麽力量讓七中的老師帶頭進行課改?是七中教師合力推進“四位壹體”教學模式的必然結果。
面對農村高中普遍存在的生源質量不高、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學習興趣不強、厭學現象嚴重等問題,七中意識到課堂改革勢在必行。
七中的老師們就像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壹樣,“偷走”了課改的火種。眾所周知,七中的經費運作非常困難,但校領導在2011上學期毫不猶豫地組織了兩名教育教學骨幹到河北衡水學習。從201下半年到2012年初,他們組織了四個近百人的小組去山東昌樂二中和師範大學。此外,請專家講課、購買校本培訓教材等花費近8000元。
“點火”工程完成後,2012學年伊始,七中正式全面實施“四位壹體”教學模式。“品質內強,品牌外強”拉開帷幕。
“四位壹體”學案導學教學法是七中在“導、探、練”小組合作學習嘗試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改革的實驗模式。它以教案為學生學習的載體,以教師的設計、指導、總結和評價為導向,以任務驅動為學習目標,旨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要想真正實施課程改革,就不能流於形式。學校先後出臺了《寧鄉七中課堂教學操作流程》、《教案編寫要求及細則》、《合作學習小組評價方案》、《如何分班》、《班集體評價制度》、《教師新課改課堂評價標準》等制度和方案。
學校大膽實施新課程改革,不斷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改革教師的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師運用教育理論,研究教育課題,總結教學經驗,提煉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點評教學質量。全校教師堅持教學反思,寫教學後記,寫教育案例,定格課堂模式。教學中出現了教學準備紮實,課堂教學效果真實,作業和輔導落實的良好局面。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克服低水平、重復、機械的課業訓練,充分運用討論、引導、啟發式等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舉壹反三,給學生提供自主、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
天道酬勤,春花秋果。近年來,寧鄉七中的高考成績每年都在全縣名列前茅,尤其是今年高考,超額完成縣教育局下達的高考任務。近三年學校單科通過率在85%以上,高二考試通過率在96%以上,高三考試通過率在95%以上。每年學生實驗考試通過率100%。近三年來,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音樂、體育、美容比賽獲獎180余次,其中省級15次,國家級5次,為上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優秀新生,2006年5438+044次,235次,357次,439次。
總有壹天,我會乘風破浪,揚起雲帆,橫渡大海。中興通訊寧鄉七中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她將迎接新的挑戰,開辟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