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項目從施工平面布置的設計到人員、材料、設備的進場,合理的平面布置和布局是項目順利、有效、安全實施的關鍵。合理應用6S理論會事半功倍:6S理論是指對生產現場的人員、機械設備、材料、方法、環境進行有效管理,從而提高工作效率。“6S”包括整理、整頓、清掃、清潔、掃盲、安全六個方面,其內容如下:
(1)分揀(SEIRI)
把職場中的物品分為必要的和不必要的,保留必要的,去掉不必要的。目標:為靈活使用騰出空間,防止誤用或混亂,影響施工效率,創造幹凈整潔的工作環境。
②賽頓。
把需要的物品按指定的位置放好,並做好標記。目的:工作場所要壹目了然,這樣可以省去尋找物品的時間,整理工作空間,消除過多積壓的物品,避免使用混亂。
③清洗
清理工作場所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地方,保持工作場所的整潔美觀。目的:穩定質量,減少施工傷害。
④ SEIKETSU
始終保持環境的優美狀態。目的:營造清晰的場景,保留上述3S成果。
(5)掃盲
每個建築工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習慣,遵守規章制度,培養積極主動的精神(習慣),自覺遵守,互相監督。目標:培養有良好習慣和遵守規則的員工,創造團隊精神。
⑥安全性。
重視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時刻有安全第壹的觀念,防患於未然。目標:建立安全的生產環境,壹切工作以安全為前提。
二、根據現代工業工程的定義
工業工程是通過研究系統中人員、物質、設備、能量和信息的有效組合、合理配置和持續改進,來保證和實現系統高效運行的方法和技術。其基本原理是運用系統分析和系統設計對所有要素進行改進、改造、重組和設計,從而逐步逼近系統的最優配置,實現系統功能的最大化。
壹個工程項目的立項、建設和最終使用,涉及到勘察、設計、監理、施工等多個企業。從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項目要素的管理主要體現在:
(1)優化各施工要素的配置,即及時、適量、適當比例、適當位置地配備和投入施工要素,以滿足施工需要;
(2)優化建設要素組合,即將投入建設項目的各種要素進行適當匹配,合理安排建設進程,發揮經濟協調作用;
③生產要素的動態管理,是優化配置和組合的手段和保證。動態管理的基本內容是根據項目的內在規律,對各種投入要素進行有效的組織、計劃、協調和控制,使其在項目中合理流動,在動態中尋求平衡;
④合理高效地利用資源,提高項目管理的綜合效益,實現項目整體優化的目標。
具體方法如下:
1,ECRS分析法
ECRS分析具體指的是消除(Elibinate)、組合(Combine)、重排(re conjure)和簡化。
①“取消”所有不必要的工作環節和內容。
如果有必要取消工作,自然不用花時間研究如何改進。首先要考慮是否可以取消。這是改進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最高原則。
②“合並”必要的流程。
要研究不能取消的工序能不能合並,能合並就合並,這樣可以增加機械和人員的效率。
③“重排”所需的程序
必要時合理重新安排施工程序和步驟,使工作更加高效有序。
④“簡化”所需的工作環節
施工程序的改進也可以簡化,就是工作內容和加工環節本身的簡化。
2、全面質量管理
影響施工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機、料、法、環境”五個方面。在施工過程中,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運用因果分析圖等方法,發現錯誤,客服短板,吸取教訓,提高質量。
PDCA循環施工的質量保證應以質量計劃為基礎,按照PDCA循環的原理,通過策劃、實施、檢查和處理進行過程管理和控制。對質量保證體系運行狀態和結果的信息進行動態管理和及時反饋,以保證整個項目質量體系的有效運行。
(1)計劃(Plan)
它是項目質量管理的首要環節。通過它確定質量管理的原則和目標,以及實現原則和目標的措施和方案,鎖定計劃和目標。根據對計劃和目標的鎖定,對影響因素的分析,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常見故障的了解,提出預期的質量標準。質量保證計劃是實現項目質量目標的具體措施計劃,應在技術上和工藝上實現。
②實施(Do)
它包括兩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計劃的交底和按照計劃規定的方法和要求進行的施工作業技術活動。做好各種交底機的上崗培訓和相關學習,是搞好質量控制,保證質量計劃實施的關鍵。
③檢查(檢查)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實施動態控制,對照計劃檢查實施情況和效果,及時發現計劃實施中的偏差和問題。
④動作(動作)
在檢查的基礎上,肯定成功的經驗,形成標準,以便在以後的施工中,針對客戶服務的不足采取措施,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突出的問題留給下壹個周期。
總之,按照PDCA循環,施工作業質量逐步提高。這樣,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就要堅持IE的科學管理方法,使各要素合理組合,優化配置,達到成本最低,質量最優,從而達到項目最優的目的。鑒於IE理論的多樣性、復雜性和篇幅限制,本文僅討論現場布置和要素優化,希望對現在從事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同仁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