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施惠新
校長施惠新
他目前是上海11 CPPCC的會員。
曾任上海市人大11、12屆代表,獲全國勞動模範、中小學外語教師優秀園丁、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優秀教育家、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浦東新區首屆十大傑出青年、浦東新區青年突擊隊標兵等稱號。在領導的帶領下,浮山人銳意進取,勇於實踐,不斷創新,把壹所名不見經傳的弄堂小學辦成了享譽海內外的大型特色學校。
1995自9月擔任浮山外國語小學校長以來,她帶領教師研究學生特點,積極探索教學規律,走出了壹條特色外語教學之路,主要包括編寫外語教材、創設語言環境、創設趣味教學、加強口語鍛煉等。近年來,她倡導實施國際理解教育,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在國內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她主編的《國際理解教育小學讀本》(1-5卷)已經成為廣受歡迎的校本教材。研究成果《小學實施國際理解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獲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
學校根據教育發展需要,探索教育委托管理,拓展優質教育資源,取得了顯著成效。托管是新區的壹項教育改革措施。政府購買專業服務,委托優質學校管理相對薄弱的學校,以期在後者植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校園文化,快速提升其辦學水平和教學效率,進而實現區域內教育的均衡發展。自2007年以來,學校托管了浦東新區高星小學和福山樂瞳幼兒園。受南匯區教育局委托,與南匯工商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結對,幫助工商附屬小學在管理、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
堅持學校內涵的可持續發展。
短短十幾年間,福山人大膽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取得了相應的成績
前瞻性辦學理念
雄厚的教學力量
充實的教學設施
教學質量有保證
學校發展的強勁勢頭。
2、開發流程:
創建於1987,占地9.7畝,是壹所公辦配套小學。
1991建立外語特色發展,在全市率先開設低年級英語班。
1993成立了全年齡段英語教學聯合體,以英語教學為辦學特色,註重教材開發、師資培訓和科研,積極開展學生行為能力培養的實踐和研究。
1998期間,在全市率先開展雙語教學實踐,開設數學英語、美術、音樂雙語教學,編寫了全套數學英語教材。
2000年,原瑞華小學合並,擴大了辦學規模和優質教育輻射面,實現了辦學歷史上的第壹次發展。
2002年從陸家嘴花園小學分離出來,更名為福山外國語小學,實現了歷史上的第二次發展。
2004年,為了滿足浦東人民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學校向郊區擴展,建立了第四校區。
到目前為止,學校總占地面積40000多平方米,在校學生總數近2800人。
學校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同步思考管理創新,建立壹套學校管理制度和文件,重構管理模塊,將項目管理和質量管理引入學校管理。學校發展勢頭良好,四個校區的質量得到百姓的壹致認可。
第二,依托國際理解教育品牌引領學校發展
依托國際理解教育品牌引領學校發展。
國際理解教育是增進民族、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促進全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培養兒童認同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尊重和了解其他國家、民族和地區的基本精神和習俗,初步學習和掌握與其他國家、民族和地區的人民平等交往、和諧共處的修養和技能。面對全球化、中國入世、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機遇和挑戰,學校努力貫徹“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教育方針,為“世界的中國”培養能在世界上交流、競爭、創新的中國人。
(壹)國際理解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程體系
構建國際理解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程體系
1,國際理解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基礎課程(含國家規定的相關課程)
2.國際理解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專題課程(包括國際理解教育課程、各種主題、專題活動、興趣小組等。)
3.國際理解教育理念指導下的研究性課程(包括各學科的探究活動和拓展知識技能的學習活動等。)
學校從小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根據課程改革精神,結合國際理解教育理念,努力構建科學與人文、過程與結果、本土與國際、預設與生成相融合的新課程體系,實現教育理念、師生角色、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教學管理與規則的全面變革,為小學生適應未來國際社會競爭奠定基礎。
課程形成了適應不同需求的正式結構。單壹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系統課程與專業課程相結合,長班與短班相結合,規定課程與校本課程相結合,有形課程與無形課程相結合。
在拓展和探索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發展個性,實現因材施教、因興趣選學生,更好地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進步和學生個性及綜合能力的發展。
●從教學特色向特色學校發展。
從特色教學發展到特色學校
浮山人抓住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機遇,從英語起步,努力拼搏,勇於探索,敢為人先。他們走出了壹條以自編教材、創設校園語言環境、創設英語趣味教學、英語戲劇教學、嘗試雙語教學、探索多種語言、加強學生口語“實戰”鍛煉為主要內容的外語教學之路。2002年,學校成為上海市唯壹壹所公辦外國語小學,被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育委員會命名為“外國語實驗學校”。
實踐雙語教學,開展多語探索
開展雙語教育,進行多語種教育研究實驗
早在1998,福山就開始探索雙語教學。我們在數學、音樂、美術、體育、體力勞動、國際理解教育課程上做了雙語嘗試。2003年成為上海市首批雙語教學實驗學校。
2004年9月,福山的法語興趣班開課。
●國際理解教育的多元文化融合
國際理解教育,多元文化融合的知識
1,特色課程
特設課程:
選取國際知識和全球性問題,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組合,成為可接受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國際知識,培養國際交流能力和全球視野。該課程在全校壹至五年級各班開設,每周壹課時。作為壹門註重學生實踐的課程,它打破了固有的教學模式,教師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活動空間和更多的交流機會。
2.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
以體驗多元文化、增進國際了解為主題,結合學生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實際活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主動探究的過程中,系統全面地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樹立全球觀念。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活動鍛煉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了學生以歷史的眼光、發展的眼光和全球的眼光看待問題的科學思維方法、溝通協作能力,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發展了學生的多元智能。
3.學科整合
跨學科整合:
將國際交往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融入相關學科的教學中,營造潛移默化的國際理解教育環境,各學科形成合力,讓國際意識植根於學生心中,引導他們開闊視野、理解知識、掌握技能。
l參加國際聯考,揚名海外。
參加國際聯考的學生在海外享有良好的聲譽
2002年,我校開始參加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教育考試中心主辦的“國際聯合學校學科評估”,當年贏回“三金三銀”,壹鳴驚人。2003年更是可圈可點,9金42銀。獲獎人數占參賽人數的80%,是本次國際聯合校評中獲獎水平最高、獲獎人數最多的壹次。2005年7月,福山獲得265,438+0銀,優異的成績引起了評審委員會的註意。主辦方熱情邀請福山學生來香港領獎。
(二)壹流的管理,確保壹流的質量
壹流的管理保證壹流的質量
●制定質量手冊,制度化管理。
質量參考手冊確保機構管理
引進國際質量認證體系,編寫學校質量管理手冊,實施全面質量管理。
規範工作流程,制定評估標準。
規範化、制度化管理。
●重構內部管理機構,整合人力資源。
重組內部管理機構,整合人力資源
設置7個職能部門,成立項目組。專業指導服務與日常工作的分離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機制保障。
●實施項目管理,促進教師發展。
實施科研項目管理,促進教師發展
用項目管理進行學科建設,可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增強系統思維,改善行為,提高工作質量,發揮團隊作用。
輸出國際理解教育品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推廣國際理解教育品牌,開發優質教育資源
澳大利亞駐上海總領事館、堪培拉學校代表團、臺灣省海峽兩岸學術交流代表團、英國皇家巡視員、猶他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學校師生、國際研討會代表、英國總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負責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全國委員會秘書長、香港東華教育代表團、國內外多位市級教育代表團及國內學者相繼訪問我校。加拿大文化周期間,加拿大總理也寫了賀信。
我校還多次受邀為兄弟學校舉辦校內或校外的業務培訓。無私地將先進的經驗、教學方法和理念傳授給他人,普遍提高了這些學校的辦學水平。
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我們成立了教育管理機構,由政府委托輸出福山國際理解教育的品牌,實施專業化、規範化的管理,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對外交流及指導名額列表:
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英國、韓國、阿曼、印度尼西亞、新西蘭、法國。
江蘇無錫、蘇州、常州、浙江杭州、衢州、寧波、諸暨、江山、溫州、余姚、臺州、雲南昆明、湖南武定、香港、臺灣省、海南海口、廣東深圳、珠海、福建廈門、山東青島、遼寧沈陽、大連、北京、天津、重慶、河南鄭州、甘肅蘭州、江西。
(四)信息技術為學校管理和國際理解教育品牌輸出插上翅膀。
ICT加速了學校管理和國際教育品牌的傳播
●四校區壹網絡。
四校區聯合內部網絡
各校區通過網絡互聯,共享壹個網絡中心,在統壹的網絡應用環境下運行。教師可以在任何校園訪問相同的網絡資源。
采用Messenger技術和視頻會議系統,突破地域限制,為各校區開展活動創造條件。
●構建便捷、安全、穩定的應用環境。
構建壹個方便、安全、穩定的應用環境
構建信息化網絡環境預警系統,有效維護網絡運行環境。整合學校信息化應用的各種資源,實現單點登錄。
●構建高效的應用管理平臺。
構建高效的應用管理平臺
利用C/S(B/S)架構的平臺,我們開發了自己的辦公平臺,實現了電子辦公。為流程管理集成電子郵件系統。
●提供師生、家校溝通的平臺,促進學校民主管理。
為師生、家庭和學校提供壹個溝通的平臺,促進學校民主管理
師生各有壹個賬號,獲取網絡資源,延伸交流時空,增加學習和展示的平臺。
創建壹個互動論壇來促進討論。
●信息技術在教學評估中的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評價中的應用
ICT用於教育評估
利用數據處理優勢,進行動態縱橫評價,提高了評價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