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個方向
第壹,群眾有期待。在群眾眼中,大學生村官是“知識青年”,群眾對他們的到來充滿期待和疑慮。大學生村官面對群眾,要有對群眾的感情,對人民的感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對農民的感情。大學生村官應該認真體會和體會這種最原始的感覺,全心全意做好自己的工作。大學生村官需要會說話,農村不需要只會說話的人,也不需要不會說話的人。大學生村官要會辦事,加強組織協調能力,努力為群眾排憂解難。
第二,組織有要求。大學生村官應該是新農村建設的“推動者”。進入新世紀後,農村面臨新的挑戰,新農村建設迫切需要新的因素或力量輸入傳統農村,改造農村。壹方面,大學生村官可以接受農民再教育;另壹方面,通過影響農民和農村,大學生村官可以不斷促進農村。
第三,父母有希望。大多數大學生村官出生於80年代末。工作後,他們會逐漸開始結婚。在以後的生活中,要正確處理事業與家庭的關系,“小家”與“大家”的關系,爭取事業、愛情、家庭的全面豐收。
處理好三種關系
第壹,處理好重與輕的關系。大學生村官既然處於“村官”的位置,就應該為黨爭光,為民做事。如果妳在這個位置上無所事事,得過且過,會有負面的組織關註,群眾也會指著妳的脊梁骨說妳。大學生村官要處處以人為本,從內心深處貼近農民,傾聽他們的真情實感,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大學生村官有知識,人脈廣,但不應該自滿。他們應該看到自己的缺點,壹分為二地看待自己,真誠地向群眾學習。
二是處理好學與做的關系。如果妳有所成就,妳必須學習壹些東西。大學生村官要把學習作為壹種精神追求,讓學習成為壹種常態。大學生村官也要善於學習。未來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如何學習的人。大學生村官不僅要善於從書本中學習,更要善於從書本中走出來,掌握現象,理解本質,使人心入腦,融會貫通,加速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學習的壹切目的都是為了用,把學習的成果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是處理好遠近關系。我們應該把“遠”當成“近”。去農村遠離城市的繁華,遠離家庭的溫暖。相對於留在城市就業的同學,生活環境更差,似乎也吃過苦。在遠處思考,其實不是這樣的。辯證地說,下鄉就是接近成功,因為農村更接近自然,會凈化心靈,提高境界。大學生村官看問題要“遠”和“近”結合起來,看得長遠,想得狠,看得準,看得遠。
擅長四種人
壹個是做壹個負責任的人。人可以不偉大,但壹定不能不負責任。大學生步入社會後,肩負著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國家的責任。大學生到農村工作,需要把盡職盡責作為壹種自覺的追求,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農村工作。
二是做壹個敬業的人。對待事業,無論是奉獻還是索取,都會有不同的收獲,體現不同的人生價值。大學生村官在村裏工作,帶有壹定的誌願性質。所以,這就要求他們不能熱衷於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否則就不會去做。在這個過程中,更是要提前計算好自己的個人得失,看看自己是否得罪人,是否值得,再決定推、拖、做。而是壹切都要以集體利益和事業為重。
第三是做壹個踏實的人。在農村基層,只有辦實事,群眾才會認可。這就要求大學生村官要當好宣傳員,積極向黨員、幹部和群眾宣傳黨的農村方針政策。
第四是做壹個感恩的人。大學生村官要感恩職業,珍惜工作崗位,把村官職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平臺,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投入工作;我們要感恩社會,懷著壹顆博愛的心,盡自己所能造福社會;感激妳的家人。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時間陪陪家人,向家人匯報工作,讓家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