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行業是壹個神奇的行業,包含兩個容易混淆、內涵不同的詞:“教育”和“培訓”。所謂“培訓”是指知識和技能的轉移;所謂“教育”,是指培養受眾成為社會需求人員的過程。本來培訓只是產品提供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服務交易。而憑空增加的“教育”二字,增加了這個行業的社會屬性價值,包含了大眾對這個行業的期待。因此,教育培訓行業不僅僅是面對消費者,更是被大眾所關註。更有意思的是,與大多數行業不同,教育培訓行業的中小學課外輔導的消費者並不是壹個主體,而是分為作為購買者的家長和作為使用者的學生。面對三個立場不同的群體,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從業者往往會陷入壹種痛苦的糾結:提供的教學產品取悅學生卻不討好家長,滿足家長卻不討好大眾,得到大眾認可卻不被學生認可。這樣對自己產品不清楚的從業者,即使拿出比新東方更好的課堂體驗,比學而思更好的課程標準,比學習更個性化的服務,也未必能贏得市場,吸引學生。我們始終認為行業領導者的成功是因為它提供了高質量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是當我們自己實踐這個規律時,我們發現它並不令人滿意。我們會抱怨自己沒有先找到市場真正的需求,錯過了機會。但事實上,真正的贏家不僅迎合了市場需求,還“創造”了需求。他們通過率先提供能夠滿足他們“創造”的需求的產品,牢牢控制著行業的話語權,進而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社會背景和國家政策主導著需求的勢能,但商業機構可以通過影響消費群體的意識、思想和觀念來強化需求的動能。這叫營銷。以學而思#學而思#為例。眾所周知,2003年成立的學而思是從奧數開始的,但是奧數的需求早在學而思成立之前就存在了。1998期間,北京進行了教育改革,取消了小學統考,改為現行的就近入學與自主選擇重點中學相結合的初中模式。其中,擇優錄取中的“優秀”主要是指在各類數學競賽中成績突出,在重點中學組織的測試中表現突出。可以說,這次教學改革為未來的奧數熱提供了勢能。但在新政實施的前幾年,對奧數的需求並沒有完全鋪開。父母有自己的想法。有些家長不希望孩子小學學習太辛苦。有些家長懶得去處理“名額分配”、“優秀生晉升”、“坑班”等復雜的制度安排和深不可測的條款。還有人認為,如果自己的孩子不那麽優秀,就不用去名校當最後壹名學生。所以學生學習奧數的比例大概是10%-20%,基本上只有每個班的尖子生才會學習奧數。這壹時期的奧林匹克數學培訓機構也開設了迎合這類天才學生的課程。然而學而思的興起及其奧數網絡幾乎顛覆了所有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