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運動員為什麽要退役?

運動員為什麽要退役?

體育,運動員的黃金階段是16-20歲,超過這個年齡,由於身體原因,狀態會下降,不會取得太好的成績。所以壹般來說,運動員在感覺自己已經過了黃金階段,身體和競技狀態都在下降的時候,就會選擇退役。

此外,很多運動員因傷病無法繼續參賽,會選擇退役。

不同運動的黃金階段是不壹樣的,比如籃球,25-33歲是黃金時期。

體操,跳水更低齡化等等。

受訪者:範_魏超-江湖菜鳥四級7-29 10:56

1.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身體機能跟不上比賽節奏,後起之秀不斷湧現,老隊員力不從心。

國家在選拔球員的時候會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

3.運動生涯太長,退役後可以和家人享受天倫之樂。

沮喪

被調查人:亞迪威-二級助理7-29 10:56

全盛時期過後,所有運動員都會面臨“二次就業”的人生問題。早在2003年,我國著名運動員、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鄧亞萍就牽頭,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提交了《關於采取切實措施做好退役運動員安置工作的提案》。14體育界政協委員聯名建議,將退役運動員作為特殊群體納入社會保障,盡力解決退役後的就業困難。

今年7月,廣州市人大代表李曉峰建議設立退役運動員創業基金,放寬限制,暢通運動員進入高校的渠道,從立法層面解決運動員再就業問題。

記者獲悉,廣州市體育局日前在回復中表示,相關部門已起草《廣州市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辦法》(征求意見稿),爭取列入本屆NPC地方性法規項目計劃。

“退休就是失業”全國都壹樣。

贏得世界女子技巧錦標賽冠軍的劉飛在2000年退役後的幾年裏都沒有正式工作。她對走上運動道路表示遺憾。“我從來沒有想過,我退役的那壹天,是我艱難人生的開始。沒有房子住,沒有工作做,沒有基本生活費,連戶口都不知道放在哪裏。”

前遼寧亞運會男子舉重冠軍蔡莉於2003年6月死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當時蔡莉退役了,沒錢治傷。正式在遼寧體育職業技術學院保衛處做門衛。

女子柔道奧運冠軍高鳳蓮甚至拍賣了自己的奧運金牌來獲得相應的生活費。

鄒春蘭當浴工和艾冬梅的官司,就發生在我們身上。

這些“塔尖”上的運動員退役後依然如此慘淡,大量“塔基”運動員退役後的安置難度更是可想而知。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政協委員鄧亞萍說:“誰也不能保證拿世界冠軍。如果大家都害怕風險和出路,獨生子女的父母就不願意送孩子去職業隊,競技體育就會出現人才危機。”

此外,不同的賽事也有冷熱之分。乒乓球、籃球等項目出路較好,舉重、摔跤、柔道等群眾基礎薄弱的項目出路較窄。壹位體育局官員說,對於壹些運動員來說,當個保安,看著大門也不錯。

在這種背景下,積壓了壹批無處可去、等待安置的退役運動員。目前黑龍江省有200多人無法分配,山東省有近百人。

“好好競爭學習”不是根本出路。

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壹系列政策,為退役運動員進入高等教育創造條件,但也存在壹些弊端:對運動員成績要求較高,只能為少數成績較好、相對容易再就業的運動員解決讀書問題。去年年底,丁俊暉進上海交大,隋菲菲進山東大學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註。有人稱之為“邊競爭邊學習”。而運動成績差、再就業競爭力相對較弱的退役運動員進入高校的渠道不夠暢通。

李曉峰建議,改革現有政策,打破對體育成績的要求,不要把進入高校當成對體育成績的獎勵。壹方面采取措施鼓勵所有退役運動員參加高考,錄取時給予壹定的優惠政策。另壹方面,教育部門單獨列出退役運動員招生指標,真正滿足了絕大多數退役運動員進入高校的需求。

記者了解到,廣東退役運動員安置重視技能培訓。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已發文,對退役前未安排就業的運動員和未來廣東運動員給予強制性保障。其中,政府財政資金專門設立退役運動員職業技能培訓費,免試推薦到高校學習,對運動員重新進入新崗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廣東省對退役運動員采取政府輔助就業推薦與自主創業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和支持退役運動員自主擇業、自主尋找出路,通過進入高校,按照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尋找工作。對於這兩名退役運動員,政府部門會先進行壹次性經濟補償;對退役運動員創辦體育經營實體或獨立從事個體經營,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將按規定給予政策支持,金融機構應酌情提供貸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也將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

為了提高退役運動員今後在社會比賽中的職業競爭力,文件還提出:“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退役運動員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的資金投入,並列入年度預算;各級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的職業培訓鑒定機構要積極為退役運動員提供職業技能培訓鑒定服務,其所需經費在同級財政年度預算中予以核銷。”第二十四條規定:“年齡在16周歲以下或者文化程度未達到初中畢業的退役運動員,由其原訓練基地安排,達到16周歲後予以安置。”這樣退役的運動員在重新步入社會之前,至少可以掌握壹門技能。

立法保護可以帶來希望。

競技體育競爭激烈,“基礎大,塔尖高”的理論指導使得退役運動員數量激增,運動員再就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為此,李曉峰建議盡快立法,同時盡快建立退役運動員創業基金,放寬運動員進入高校的渠道。

李曉峰指出,人事制度改革堵塞了退役運動員原有的就業渠道,退役運動員再就業的主渠道很難像以前那樣暢通。而廣州90%以上的運動員從小就開始專業訓練,文化基礎相對薄弱,社會經驗不足,社會適應能力不強,就業競爭力較弱。

李曉峰認為,出臺《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辦法》勢在必行,優秀退役運動員應根據特殊政策給予強制安置。同時,他還建議通過財政統籌、社會捐贈、提取體育彩票公益金等方式建立退役運動員創業基金,支持退役運動員自主創業;金融機構要對自主創業的退役運動員酌情提供無息或低息貸款;對退役運動員創辦的經營實體,稅務機關在前壹至二年內予以減征或免征稅收。

下壹步,廣州市體育局將會同人事局、勞動局加快修訂《廣州市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辦法》,爭取納入本屆人大地方性法規項目計劃;同時,參照《軍隊轉業幹部及隨軍家屬安置規定》,制定並以法律文件形式頒布了對成績突出的退役運動員實行指令性安置的特殊政策。(鄧新建)

被告:徐瀚陽-試用期第1級7-29 10:58

北京奧運會即將舉行,預計會有壹批運動員準備在奧運會後退役,因為許多運動員正準備展示他們的雄姿,做出他們的成績。每次重大活動之後,我們總會看到媒體報道誰退役了。回過頭來看,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運動員實際上還不到從事多年運動員工作的年齡,但他們的運動生涯如此短暫,以至於不管他們是否取得過什麽突出的成績,壹個最直接、最似是而非的原因就是傷病。

中國人同情他們,但也不得不思考他們提前退休的根本原因。林炎同誌承認,運動員從事的運動項目不同,對年齡和體質的要求也不同。提前退休完全可以理解。縱觀國外運動員的運動生命周期,明顯高於國內運動員。

比如中國人熟悉的乒乓球老將瓦爾德內爾,過去壹直是中國乒乓球的頭號對手。他演過從蔡振華到蔣佳梁、劉、王皓。多年來,他壹直保持著高水平的競技狀態。應該說是他堅定的信念支撐著他壹直奮鬥到快40歲。

我們不否認,25歲的時候,人的身體機能達到頂峰,然後慢慢開始走下坡路。另壹方面,如果壹個運動員過了30歲,就不停地暗示自己:我老了,不行了。那麽他無論是在訓練中,還是在比賽中,都不可能有強大的信念,也不可能有戰勝年輕球員的信心。沒有非常強烈的必勝信念,是不可能站上世界級水平的!

競技體育是壹個不斷挑戰和超越自我的過程。那麽,為什麽中國的運動員年輕時就早早退役了呢?依林炎同誌的拙見,這確實是壹個綜合的因素,而不是單方面的。

第壹,跟心態有關。中國運動員從很小的時候就進入了職業隊。他可能在這支職業隊伍裏生活了10多年,自然把自己當成了老兵。另外,媒體也喜歡把壹個23、4歲的女運動員或者25、6歲的男運動員稱為老將。他周圍的人總是叫他老兵,他自己也覺得老了。

第二,和習慣有關。中國人壹直認為運動員過了25歲就是老兵了。包括訓練,在訓練方法和手段上,老將也沒有特別充分的探索。在國外,比如壹些世錦賽和環法的老將,如果自己的體能有所下降,還能保證這個訓練水平和比賽水平,那麽他的訓練方式肯定和年輕時不壹樣。

第三,跟觀念有關。中國的壹些運動隊並不那麽完美。如果集訓隊認為運動員年齡大了,走下坡路了,就開始有放棄的想法,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年輕隊員身上。很可惜,畢竟他們都是壹些已經取得成績、贏得名聲的老運動員,在世界大賽上見證了他們的實力。他們經歷了很多磨礪,國家投入了很多財力和精力。只是到了壹定年齡,人們覺得他年紀大了,或者訓練中難以突破,就慢慢放棄,讓他們退役。其實這是壹種特別大的資源浪費。當年,熊倪和伏明霞退賽稍早,經過努力復出後都分別獲得了奧運冠軍。事實上,他們的力量絲毫沒有減弱。有業內專家指出,這種人力資源的浪費應該說是體育界的普遍現象。除了足球、籃球等對抗性運動,其他很多強調體能和技巧的運動,都是25、6歲甚至更小的年齡。到了23、4歲,基本就退休了。

第四,與個人有關。中國運動員提前退役確實很遺憾,但提前退役是有原因的,也是有困難的。有些運動員,被傷病困擾多年,很難拿出成績;再加上很多新人不斷湧現,給他們的壓力很大,危機感特別強。還有,壹些運動員考慮他們自己的未來。中國運動員長期以來壹直接受專業訓練。加入專業團隊後,文化學習的機會更少了。當運動員到了20歲的時候,他們會想:如果我現在退役,我可能還有時間在大學裏學習,學習壹些技能,對選擇工作有利;如果繼續練習,到27歲、8歲甚至30歲的時候,也許還能再練習壹次,取得好成績。但是那時候學習太難了。另外,年紀大了,事情也多了,比如談戀愛,組織家庭。還有收入的問題。壹些選擇退役或轉行的運動員是被迫這樣做的。因為生活條件和後顧之憂的考慮,在國內很多冷門項目和壹些沒有走向專業化、市場化的項目中,提前退休是很常見的。目前壹些隊伍或者賽事已經開始關註這些問題。在延長優秀老運動員運動壽命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切實的幫助。

五、與規則相關。隨著體育運動的不斷發展,很多國際運動的規則也發生了變化,比如乒乓球公開賽發球的變化和長膠的限制,中國的壹些運動員無法適應,比如劉壹開始就遭受了這種限制,導致他的技術特長無法發揮。換了好幾次了,就是適應不了這個新遊戲。無奈之下,我只能選擇退役。

第六,與培訓有關。我國體育界對壹些項目的規律認識不清,也有壹些功利目的在裏面。很多時候,訓練中容易拔苗助長。好像這個運動員在很小的時候就做出了成績,13,14,15,16,但是他的運動壽命很短。後來他起不來,就停在那個地方。類似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就需要我們對體育有更深入的理解。其次,擺脫壹些功利目的,把眼光放遠壹點,讓運動員保持更長的運動壽命。

目前,中國運動員是我們在北京奧運會上奪取獎牌的希望,但壹些中國教練的超負荷訓練方法值得檢討,壹些教練甚至缺乏基本的科學訓練知識。按照他們的訓練邏輯,如果練1小時就不錯了,那就練2小時;如果能練4個小時,那就練8個小時。據該報報道,中國女籃的澳大利亞籍主教練湯姆?馬赫和中國運動員的訓練強度遠遠超過他見過的任何壹個國家。

強化訓練雖然在某些項目上帶來了優異的成績,但成本無疑是極高的。客觀地說,我國部分優秀運動員的運動生涯相對較短,也與過度訓練有關。最典型的就是鄧亞萍,5歲開始打乒乓球,24歲退賽,其中被病痛折磨了19年。

幸運的是,國家體育主管部門甚至明確要求教練簽署協議,確保他們不會給運動員施加太大的壓力。在這方面,包括林炎同誌在內的中國人民希望中國的運動員能夠繼續延長他們的運動壽命,為觀眾奉獻壹場又壹場精彩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