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建國後消滅的四大傳染病是什麽?

建國後消滅的四大傳染病是什麽?

建國後消滅的四大傳染病是鼠疫和霍亂、血吸蟲病和天花,分別於50年代末、1958和60年代初基本消滅。

1,鼠疫的防治及其效果。

鼠疫危害嚴重,黨和人民政府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疫。建國初期,衛生部在東北、察蒙、浙江、福建、雲南等鼠疫流行區設立了防治中心,組建了鼠疫防治隊,進行了有效的防治,開展了預防註射。

此外,開展宣傳活動,宣傳鼠疫危害和防治知識,發動群眾抓鼠抓蚤,及時報告鼠疫疫情,依靠群眾防治,取得了很大成效。20世紀50年代鼠疫基本得到控制。《中國衛生年鑒》(1985),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第25頁。

2.天花是壹種致命的傳染病。新中國成立後,大力開展天花防控工作,推進全民接種活動。1950,10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開展秋季預防接種工作的指示》,衛生部發布《預防接種暫行辦法》。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廣泛開展宣傳,大力推進普及預防接種活動,成立預防接種宣傳和培訓領導機構。

從1949到1952,接種人數超過5億人,每年使用牛痘疫苗超過100萬支。廣西、雲南、四川等地區廣泛開展疫苗接種,接種率達到90%。到1950月,已有4000萬人接種疫苗,到1950月,已有200萬人接種疫苗。

李德全:為進壹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而奮鬥,人民日報,195110。

1955衛生部頒布《傳染病管理辦法》,天花被列為甲類傳染病。制定了緊急防治措施,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防疫網絡。政府在緬甸、印度和尼泊爾邊境建立了邊境免疫帶,加強了邊境衛生檢疫。

世界衛生組織於1958年制定了根除天花計劃,並於1967年開始了全球根除天花運動,天花於1977年被根除。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基本消滅了天花,比非洲流行國家提前了16。天花的發病率逐年下降。

3.血吸蟲病是壹種危害人民健康、影響農業勞動生產的嚴重寄生蟲病。黨和政府高度重視。1956黨中央發出“全黨動員,全民動手消滅血吸蟲病”的號召。

1957年,國務院下發《關於消滅血吸蟲病的指示》,提出要把消滅血吸蟲病作為壹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並指出“要積極治療和預防血吸蟲病,從控制感染到逐年減少感染,最終達到消滅血吸蟲病的目的。”《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0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第215頁。

1955成立中央血吸蟲病防治領導小組,衛生部成立血吸蟲病防治局,各地成立其他機構。疫區先後成立16防治站、78個防治站、420個防治組,《抗擊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蟲病》,人民日報8月23日1955。

1957年,全國血吸蟲病防治專業人員超過16000人,各種簡便易行的預防措施得到落實。加強黨和政府的領導是血吸蟲病防治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證。

1956年,政府在12疫區救治病人40多萬人,發動群眾開展滅螺運動。1958,湖沼滅螺面積達到百萬畝,余江縣縣城從1955到1957滅螺面積達到650342平方米,占滅螺總面積的92平方米。1957 165438+10月16江西日報3版。

安徽省東至縣是血吸蟲病嚴重地區。制定了“積極治療、綜合治理、滅螺”的措施,從65438到0958,全縣“動員群眾參與血防滅螺戰役”。據統計,全縣滅螺面積654.38+0765萬平方米,救治病人40086人。《東至縣血吸蟲病防治資料匯編(1950~1980)》,東至縣血防站檔案,第35~37頁。

五十年代,通過發動群眾防治血吸蟲病,基本消滅了血吸蟲病,保護了人民健康,促進了生產發展。

4.霍亂、白喉、回歸熱、瘧疾等其他傳染病也得到了有效預防,傳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1950 165438+10月25日,北京市率先頒布《傳染病防治暫行辦法》。

規定霍亂、鼠疫、天花發現後應立即報告,最遲不得超過12小時;白喉、猩紅熱、斑疹傷寒、流腦、流腦應在發現後24小時內報告;痢疾、傷寒(副傷寒)、回歸熱、黑熱病、麻疹應在臨床診斷後48小時內報告。《北京市傳染病防治暫行辦法》第2冊第8號,北京市政府公報1951。

1955中央衛生部頒布了《傳染病管理辦法》,將傳染病分為甲類和乙類,建立了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對傳染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規定“發現鼠疫等甲類傳染病,城市最遲不超過12小時,農村最遲不超過24小時;發現乙腦等乙類傳染病時,應立即向衛生防疫機構報告,城市不超過24小時,農村不超過3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公報1955年7月。

擴展數據:

20世紀50年代中國傳染病防治的社會影響及啟示: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政府對傳染病的有效防治,在當時產生了積極影響,積累了豐富有益的經驗。

(壹)20世紀50年代傳染病防治的社會影響

1,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恢復發展生產。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發動群眾積極防控傳染病。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治,人民勞動能力提高,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使第壹個五年計劃得以順利實施,對建國初期的經濟恢復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提高黨和政府的執政管理水平,鞏固人民政權。

20世紀50年代傳染病的有效防控,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塑造了新中國的良好政治形象,鞏固了人民政權。黨和人民政府把傳染病防治提高到政治高度,動員社會,協調各方面開展防治工作,以高度的責任感建立健全衛生防控機構,實行疫情報告制度,制定衛生政策法規,開展科學研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消滅了嚴重傳染病,體現了高度的執政水平和領導水平。

3、建立衛生防疫組織網絡,發展人民保健事業。

新中國成立初期傳染病防治的壹個重要影響就是建立了自上而下覆蓋全國的衛生防疫組織,培養了高素質的衛生防疫隊伍,成為人民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為了加強傳染病防治的專業組織,2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衛生行政工作會議。提出建立衛生防疫站和預防研究機構,培養大批傳染病防治技術骨幹,形成包括衛生防疫、監測監督、預防研究在內的全國性衛生防疫網絡,形成政府主導的衛生防疫工作體系,奠定新中國衛生防疫工作的組織基礎。

(二)傳染病防控的歷史啟示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傳染病防治實踐,留下了積極有益的歷史啟示。

1首先,重在預防。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通過有效措施預防疾病是壹種經濟高效的方式。建國初期,傳染病防治工作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通過預防措施,控制和消滅了傳染病,降低了成本,保障了人民健康,取得了顯著成績。

2.其次,我們重視社會動員和資源調節。黨和政府堅持群眾路線,註重社會動員和參與。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傳染病防治,地方政府發動群眾訂立防疫公約,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環境衛生。

人民政府整合和調度社會衛生資源,如公立和私立醫院、紅十字會、中華醫學會和其他行業組織,支持重要傳染病的防治,在當時資源缺乏的情況下,集中人力和物力進行傳染病防治,卓有成效。

3.重新重視專業化領導,建立專業化領導體系。20世紀50年代,政府將原來預防工作的常規活動上升為中央政府的統壹行動,成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傳染病領導和預防機構,職責明確,效率高,能夠充分調動和整合社會資源,協調各方力量,集中力量防治重大傳染病,發揮了重要的領導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網-研究院> & gt國家歷史年會> & gt歷屆年會論文> & gt第12屆國史年會論文集> & gt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傳染病防治的歷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