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蟲和若蟲都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富含腐殖質和微堿性的疏松土壤中,白天進入淺層土壤,晚上(或雨天)出來活動、覓食或交配;成年人有餓了就吃雞蛋自相殘殺的習慣;立冬前後,氣溫下降,人們開始冬眠。它們生活在離地面5厘米深的土壤中,避光過冬,次年出土食用。
第二,繁殖
土元是卵生動物。雌蟲交配後7天左右開始產卵,1.5 ~ 2年完成壹個完整世代。每年6-9月為產卵高峰期,每15天取卵1粒(過6目篩)。當溫度為30℃ ~ 32℃,飼養土壤濕度為20%時,約40 ~ 60天卵全部孵化。當幼蟲長到6齡時,雌雄比為3∶1。
第三,養殖池塘的建設
飼養池適用於若蟲和5歲以上成蟲的大規模飼養,大小視土元數量而定,卵的孵化和小規模飼養可選擇昆蟲飼養池。在通風陰涼處挖壹個深1米,長2米,寬1.5米的坑,坑邊有遮蔭的樹木朝南。坑底鋪築夯實後,地面1 m高用磚砌,內側抹水泥,接縫外抹水泥。水池頂部安裝活動門(內層為40目鐵網,加木蓋)。
第四,飼養管理
1,飼料土元屬於雜食性動物,動物飼料包括蚯蚓、蟋蟀、蟋蟀以及各種動物下腳料;植物飼料包括麥麩、米糠、餅粕、粉渣、豆腐渣、玉米、碎米、白菜葉、南瓜花、桑葉、瓜皮等。
2.供水夏天,在飼養池內設置幾個小盆供土元飲水,經常往池內噴水。冬眠期間也要避免池塘長期幹燥。在投餵半幹半濕物料的情況下,春季和秋季要保持池塘濕潤(投餵土壤的濕度為20%)。
3.冬季選擇疏松肥沃的垃圾泥、菜園土、溝泥、竈土、沙土、壤土等。富含腐殖質,混合20% ~ 30%雞糞、豬糞、燒泥灰或草木灰等。,並在陽光下暴曬。池塘土壤深度:0 ~ 4齡65438+7 cm ~ 10 cm,5 ~ 8齡16 cm ~ 20 cm,9齡以上若蟲和成蟲20 cm ~ 26 cm。
4.溫度和濕度土元生長的適宜環境溫度為25℃ ~ 30℃。當它在10℃以上時,就會開始覓食。當低於10℃時,它會在土壤中冬眠,在-5℃時死亡。所以冬季要在池中放壹些稻草、雞毛等保暖的東西,在次年的覓食期及時清理出來,相對濕度要在75% ~ 80%。
5、為防止中毒,在100米左右的水池中,嚴禁放置和使用農藥、化肥等。
6、及時分發幼蟲、土元母蟲在繁殖過程中,土元母蟲經常吃幼蟲和卵,因此,當幼蟲能自己活動覓食時(指5歲以上的若蟲),應及時將土元母蟲放入另壹個池子中,幼蟲也應分等級飼養。
7.飼養密度每平方米可飼養成蟲1.5公斤,0 ~ 3歲若蟲1.1.5公斤~ 0.5公斤,4 ~ 6歲若蟲0.6公斤~ 1.2公斤,6歲以上若蟲0.6公斤~ 0.9公斤。
8.飼養幼若蟲主要指1 ~ 4齡若蟲,小而弱,應以集中飼養為主。飼料可以均勻的鋪在飼料土的表面,然後用手耙開中央土2厘米左右深的土,再將飼料拌入土的表面,註意防止逸散。
9、防治害蟲和天敵
(1)螞蟻:可以在池塘周圍挖壹條溝,裝滿水,也可以在池壁上塗上桐油和粘稠的物質。
(2)蟎蟲:首先,白天用油炸濃縮液誘捕蟎蟲;二是更換飼養土;三是化學防治,即每土用敵百蟲5克,生石灰50克,煙囪灰50克,熱水2.5升。溶解、過濾、除渣後,均勻噴灑在篩選出蟲子的繁殖土壤上,每天1次,連續5天。
(3)鼠、貓、黃鼠狼、雞、鴨、蛙、蛇、蜘蛛等。都是土鱉蟲的天敵,應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10,疾病預防與控制
(1)肚疾:病蟲腹部腫脹發光,頭部變尖,糞便稀疏。防治措施:幼蟲期土壤水分控制不超過10%,中、成蟲期根據生長需要調整土壤水分。
(2)真菌感染:被感染蟲體表面無光澤,腹部深綠色,有斑點,體瘦。它晚上不吃東西,白天就死了。
防控措施:壹是更換池中疏松的土壤,用0.5%福爾馬林溶液噴灑蟲體進行殺菌;二是將0.25克四環素1片研磨,混合0.25公斤粉末濃縮液,飼餵2 ~ 3天恢復。每年9月至10,采集8-10齡的雌若蟲、成蟲和雄若蟲(6歲去除雄若蟲時采集)。先將它們在容器中燙死,用清水洗凈,放在竹簾或平板上晾幹;
第二,放在鐵鍋裏烘幹,或者放在50℃的烤箱裏烘幹來賣藥。幹燥的土壤元素應儲存在帶有石灰塊的盒子和圓筒中,並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