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立“小農夫”田園課程開發小組,由校長郭宇擔任組長,成員為於、常靜、、郭春傑、韓峰,制定課程評估的管理制度、實施方案和細則,明確課程開始和結束的時間節點,課程結束後總結課程的得失,為課程的進壹步推廣做準備。
第二,做好課程規劃
立足我校實際,圍繞“讓農村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的辦學理念,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自然資源和師資資源,規劃“小農夫”田園課程。首先,成立“小農戶”田園課程開發領導小組,明確課程目標和開發依據,確定參與田園課程教材編寫和課程實施的教師。其次,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設計“三園壹室”田園課程實踐基地。最後,制定詳細的課程開發與評估方案、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所需的經費支持,確保課程按計劃實施,形成成果,實施勞動教育。
第三,確定課程目標
“小農夫”田園課程的目標集中在三個維度:壹是塑造勞動的概念,讓學生明白幸福的生活是勞動創造的;二是掌握勞動知識和技能,讓學生了解當地常見農作物、花木的種植技能、節氣研究,以及田園詩歌和藝術品;三是培養勞動習慣和素質,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學會熱愛勞動,養成習慣和勞動素質。
四、利用學校現有資源,建設“三園壹室”田園教育和勞動實踐基地,為“小農戶”田園課程提供實踐場所。
“百草園”是“小農夫”田園課程的實踐基地。學校在前期的校園規劃中,將操場西側的綠地改造成400平方米的耕地,供師生種植農業果蔬。分田分班,責任分組,輪流種植,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體驗春種、夏收、秋耕、冬儲的勞動智慧。
“百果園”原本是校園教學樓前的綠化帶,種植被子也比較常見。借著植樹節的東風,同學們自發捐種果樹。花園裏春天的桃、李、杏花;柿子梨迎秋香;多吃櫻桃、石榴、紅棗等。把花園裝飾成綠色。園區還供學生修枝、防蟲、采摘,勞動教育的載體功能凸顯。
“百花園”原來是學校附屬幼兒園的花園,後來種上了風箏花。春天開學大約三周後,風箏花競相開放。紫色的花吸引蜜蜂和蝴蝶飛舞,花園裏充滿了芳香。學生利用百花園學習花草,學習花草詩詞,將勞動教育與花草融為壹體。
“星光大道”的美,在於道路兩旁的欒樹,春天發芽,翠綠纖細;夏天,滿地都是樹,引來鳥語花香;秋花遍地,紅燈籠般的果實掛滿枝頭;冬天的時候,玉樹滿枝嬌嫩,粉妝。秋天,學生們用欒樹的葉子制作葉畫,精美的藝術品展示著學生們的勞動智慧。欒樹是鳥類的家園。每天晚上,許多鳥如斑鳩和喜鵲在樹上過夜。壹大早來的學生能聽到美麗的鳥兒歌唱。為了培養學生對鳥類的熱愛,學校動員學生自己做巢,放在欒樹上,為來學校過夜的鳥兒提供壹個新家。樹葉繪畫和制作鳥巢是學生非常喜歡的兩門勞動課,讓學生明白勞動可以讓自然變得更加美麗。
“勞動教室”,也是學校的美術教室,有剪刀、卡紙、膠水等勞動課常用的工具。學生可以制作葉畫、插畫、燕窩和葫蘆畫等。在勞動教室裏,還可以存放學生的勞動成果和作品,是創造和展示勞動教育成果的主要陣地。
“三園壹室”實踐基地涵蓋蔬菜種植、花卉栽培、果樹栽培、藝術創作、物品設計制作等不同勞動場景,緊密布置在教學樓、綜合樓、操場等建築旁。成為學校田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創了勞動生產生活的大局面,自然衍生出勞動教育的新格局。
五、開發“小農”田園課程,打造勞動教育新格局。
立足我校實際,“小農夫”田園課程既能體現學校的辦學宗旨、學生的特殊需求和學校的資源優勢,又能與國家和地方課程緊密結合,是壹種新的勞動課程形式。課程框架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組成:常見農作物的種植、常見果樹的栽培、常見花卉的栽培、豐收節、節氣研究、田園詩歌。通過本課程,學生可以了解家鄉的氣候特點和農作物種植,建立熱愛家鄉的情節;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觀察和探究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勞動教育中,培養學生懂得欣賞來之不易的糧食,珍惜糧食,熱愛勞動,勤儉節約。
6.將“小農”田園課程的勞動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
學校制定了以“田園教育”為核心理念的發展規劃。“田園課程”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中,結合語文、數學、美術、科學等學科的教學,學生在這裏勞動、觀察、學習、測量、寫生、欣賞。如在語文課程中安排與田園課程相關的觀察和寫作;數學科目,讓學生去百草園丈量菜地,用數學知識在拍賣會上拍賣;美術課上的手工樹葉畫。學科融合是田園課程的主要特征,這裏集中了所有學科。
七、建立“小農”農村勞動課程評價機制。
“小農”農村勞動力課程將采用學生和教師兩種方式進行評價,課程成績的評價將融入對教師的評價。學生以星級評定為主要評價形式,教師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活動計劃、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組織管理、活動記錄、活動總結和活動結果。要求每位老師在期末完成壹個完整的案例,參與編寫《小農民》校本教材,並展示課例。優秀的田園課程,推薦市級校本課程或綜合實踐活動。
八、營造田園式的校園文化
隨著“小農夫”田園課程的實施,壹種田園式的校園文化逐漸形成。田園風格除了田園校本課程的軟文化,還設計在硬件設施上。教學樓完成了以“田園”為主題的樓層文化建設,讓每壹處景觀都充滿田園氣息。學校圍墻由春耕秋收園、實踐展欄、收獲廊、科普園、田園書屋等幾個板塊組成,展示學生在種植過程中的記錄和收獲成果。教學樓的墻上布置著“田園詩”和“田園風光”。走廊裏分布著“快樂的笑臉”、“田園作品”、“誠實的書架”。整個校園綠化面積達50%,樹木蔥蘢,四季有花,蔬菜水果種類繁多,呈現出壹派田園氣息。
九。課程有效性
《小農夫》田園課程突出勞動教育全過程,構建“田園課程”勞動新格局,營造時尚勞動場,形成宏大敘事的勞動情境,弘揚勞動精神,培養堅定的勞動意誌和信念,發揮“勞動”教育作用。《小農夫》田園課程的終極話題是價值維度,看重勞動對於生活、社會、世界的價值意義。學生們在墾荒中體會到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農產品義賣後,孩子們用“人生第壹桶金”感謝敬老院的老人;母親節“校園花開,我為媽媽摘”,用自己的花表達對媽媽的感謝;畢業的時候,我在百草園裏采花,學會了插花的技巧,用壹束精心搭配的艷麗花朵表達對老師的感謝。
勞動教育只有回饋和感恩,才能照耀學生的壹生。田園課程《小農夫》為勞動教育在學校紮根帶來了新的模式。它給學生帶來了終身的當地復雜而簡單的勞動品質,也給學生帶來了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原始能力。這種勞動品格和原始能力是實施國家核心素養的基礎,是壹種根植性的教育,是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完美詮釋,展現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多元化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