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歷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源地。該地區有新石器時代的城子崖遺址,包括秦長城之前的齊長城,以及宋代的彩繪羅漢和隋代的大佛(位於歷城區大佛村,建於隋代,是山東最大的佛像)。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譚仁的諷刺詩《大東》,這是現存最早的關於濟南的文獻。1986 12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舜(約公元前22世紀)曾“在打魚,在歷山耕田”。歷山是濟南市歷下區南部的千佛山。因此,有各種各樣的名字以舜命名散落在城市中,如、舜耕路、舜華路、舜耕山等。
進入奴隸社會的商朝,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在城子崖壹帶,建立了檀國。商代末年,地夷、征服東夷時的甲骨文中的“魯(ⅱ)”二字,代表今天的趵突泉,從而將濟南泉的歷史記錄追溯到3552年前(即公元前1542年)。
西周建國後實行分封制,濟南屬齊國。在這壹點上,譚國依然存在。中國第壹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壹首《大東》,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關於濟南的文獻,作者是譚國的壹位醫生。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濟南屬於齊國,濟南是齊國的城市。後來齊國改洛邑為麗霞,著名的齊晉之戰就發生在濟南南部的馬鞍山壹帶。
秦:秦始皇統壹天下後,建立郡縣制。今天,濟南市區屬於濟北縣,這是所謂的李夏怡。
2100多年前,漢朝改名濟南(史記)。因地處四大古瀆之壹的“吉水”之南(舊路以今黃河為界)而得名。濟南郡的建立是壹個“濟南”出現的開始。濟南郡位於東平陵(今章丘區平陵市)。西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設濟南郡為濟南國,管轄範圍約為歷下區、市中區、天橋區、淮陰區、歷城區、長清區、章丘區、濟陽縣、濱州市鄒平縣城。景帝三年(公元前155年),濟南王劉必廣謀反被罰,全國分縣。西晉永嘉遷至歷城縣(今濟南市區)。
東漢為濟南之國。靈帝時,曹操任濟南丞相,政績頗可圈可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濟南處於戰亂狀態。金永嘉年間(307 ~ 312),濟南縣治由東平陵遷至歷城。從此,歷城成為濟南的政治中心。
南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僑治冀州屬濟南縣,北魏黃興元年(公元467年)改稱齊縣。
隋朝廢郡三年,改晉安郡為周琦,轄黎城等10郡,治所仍在黎城。大業初,復齊郡。唐武德元年(618),祁縣改為,次年設總經理室。貞觀元年(627年)撤巡撫署,貞觀七年復置巡撫署。天寶年間,改稱臨淄縣、晉安縣,甘源元年(758)改稱周琦。
宋道三年(公元997年),中國被分為15路,晉安屬JD.COM路,即周琦(宋史)。惠嵩政和六年(公元1116),周琦升任濟南府,轄歷城、虞城、章丘、長清、臨猗五縣,建立歷城,這是政府行政的開始。素有“文之國”(濟南二安)、“魚米之鄉”之稱,是中國賦稅最重的地區之壹。
金仍居濟南,屬山東東路,統領歷城、臨沂、齊河、章丘、虞城、長清、濟陽諸縣。此時城北開鑿小清河,直通大海,使濟南成為重要的食鹽集散地,對後世當地經濟發展影響巨大。
元初改為濟南路,屬於元朝“肚腩”地區。直隸在中書省,統領歷城、章丘、鄒平、濟陽四縣,狄、賓兩縣。狄州治集(今惠民縣),轄集、商河、陽信、無棣四郡。濱州轄渤海(今濱州市),轄渤海、利津、沾化三縣。
金元時期,濟南還是文化繁榮之鄉。文學家袁浩文曾寫過“贊嘆濟南山水之美”、“做壹個有心的濟南人”等贊美之詞。
明初仍為濟南府,隸屬山東省(以下簡稱省政府)。洪武九年(1376),省府由青州遷至濟南,濟南成為山東省會,為山東省政治部、總司令、省院駐地。
雍正二年(1724),泰安、武定、濱州脫離濟南,升格為直隸。新泰、萊蕪、長清、陽新、海豐、樂陵、商河、利津、沾化、蒲臺10縣分屬三個州。光緒年間,濟南仍轄歷城、章丘、鄒平、淄川、常山、新城、齊河、啟東、濟陽、禹城、臨沂、長清、陵縣、德平、平原、德州等15縣。明清以來,濟南府壹直是山東省的所在地。
1840鴉片戰爭後,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列強湧入中國,大肆殺戮掠奪,濟南也未能幸免。1904年,濟南自開商埠。
隨著城市面積的擴大,工商業有了很大的發展。1911年底,津浦鐵路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濟南成為南北交通樞紐。
民國成立後,改府為道。濟南原為戴北路,1914更名為濟南路。1921年春,王盡美和鄧恩銘在濟南成立了* * *制作組,成為中國最早的* * *制作機構之壹。
1928年5月3日,日軍在濟南制造了五三慘案,濟南12000人遇難。每年的這壹天,濟南包括各區縣都要拉響防空警報,作為紀念。
1938年,日軍侵占濟南後,分為11區,稱為內東區、內西區、外東區、外西區、商業東區、商業西區、商業中區、東鄉區、南鄉區、西鄉區、北鄉區。1945年日本投降後,仍有11區,總面積為177.62平方公裏。
6月1945,何思遠秘密進入山東,9月1回到濟南。何思遠回到濟南後,首先把遠在阜陽的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機關遷回濟南,接管了國民黨控制下的山東日本傀儡政權。
1948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濟南,建立濟南特別市。[8]新華社播發濟南戰役10月24日戰果65438:國民黨軍陣亡22423人,王以下被俘61873人[11]。美聯社評論說:“從現在開始,* * *生產黨想去哪裏就去哪裏,攻擊任何壹個城市,沒有什麽可以阻止它。?"
1949年5月,改為濟南。管轄第壹至第十壹***11區。1950,改為市區6個,郊區5個。1951 04月17日撤銷直屬鄉鎮,設立6個郊區。1954合並調整為城區、郊區五區。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大、山東省人民政府、山東省政協、濟南軍區和山東省軍區機關、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均設在濟南,濟南繼續保持了山東省政治經濟中心的地位。
1991,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
1994年2月,濟南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2065438+2006年9月,撤銷原屬濟南市管轄的章丘市,設立濟南市章丘區。到目前為止,濟南市有7個市轄區和3個縣。
位置
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依黃河,背靠山水。西南與聊城接壤,北接德州、濱州,東接淄博,南分別與泰安、萊蕪接壤。
濟南位於北緯36° 40′,東經117° 00′,南臨泰山,北依黃河。地處魯中、魯南丘陵區與魯西北沖積平原交界處,地勢南高北低。
地帶
濟南的地形可分為三個地帶:北部的黃河地帶,中部的山前平原地帶和南部的丘陵山區。境內主要山峰有長城嶺、跑馬嶺、梯子山、黑牛寨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裏,平原5000平方公裏。最高海拔1108.4m,最低海拔5m,南北高差1100m。
濟南因其獨特的地形地質結構,泉水眾多。濟南位於山東省的心臟,魯中南部低山丘陵,魯西北沖積平原,正好夾在中間。它是壹個平緩的單斜構造,高差達500多米,市區地形自然南高北低,有利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市區匯集。
濟南地下是可溶性石灰巖。經過多次構造運動和長期溶蝕作用,形成了大量的巖溶溝渠、溶洞和地下河,成為能夠儲存和輸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網。濟南南部山脈的大量地下水,沿著石灰巖地層,縱橫交錯,向南行進,遇到了北郊組織緊密的巖漿巖塊,像壹堵天然的石墻,擋住了水脈。最終,大量被困在這裏的地下水,帶著強大的壓力,沿著許多連接地面的裂縫和通道湧出地面,於是出現了天然泉水。正是由於這種地質結構,濟南雖然處於河北平原和魯北平原的地震帶上,但地下震動卻能最大限度地被地下水有效緩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