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教育培訓 - 醫院消防安全知識

醫院消防安全知識

醫院消防安全知識

由於醫院屬於火災危險性較高的場所,人員相對集中,患者較多,壹旦發生火災,將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醫院消防安全是預防和減少火災的重要保證。因此,消防部門提醒大家註意醫院防火,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識。

壹、醫院消防的特點

1,醫院火災損失大。

醫院是公共場所,人員高度集中,不僅包括患者和醫護人員,還包括後勤和患者家屬。壹旦發生火災,很容易發生跌倒、踩踏、燒傷甚至死亡等威脅和危害人民生命的事件。現代醫院的功能正逐漸從單壹向多元發展,不再僅僅是看病治病。很多綜合性醫院集門診、住院、臨床、教學、實驗於壹體。為了滿足功能需求,醫院昂貴的醫療設備越來越多,壹旦發生火災,這些昂貴設備的損失是不可避免的。

2、滅火難度大。

醫院裏長期有大量的病人。他們屬於弱勢群體。壹旦發生火災,這些行動不便的病人很難逃生,尤其是骨科的病人,有的甚至躺在擔架上,給人員的救援增加了難度。醫院建築的主要部分包括門診部、住院部、手術室等。輔助治療部分包括放射、理療、病理、生化檢查等醫技科室。大部分建築是連在壹起的,所以壹旦發生火災,滅火的難度會更大。

3、消防安全管理難度大。

消防安全涉及醫院事務的方方面面,不僅包括消防設施的維護和檢查,還包括消防技能的演練和消防應急預案的制定。壹些措施和方法也可能與其他管理方面相矛盾。比如消防通道的開啟和關閉,很多醫院為了防盜,往往會把消防通道鎖上,這有利於物業安全管理,但是從消防安全的角度來說,是極不合理的。

二、日常防火措施

1,消防巡邏

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進行日常消防檢查,並確定檢查的人員、內容、地點和次數。消防巡邏人員應當及時糾正違章行為,妥善處理火災隱患。不能當場處置的,應當在發現第壹次火災時,立即報告並報警,及時撲滅火災。

2、消防檢查

機關、團體、事業單位每季度至少進行壹次防火檢查,其他單位每月至少進行壹次防火檢查。防火檢查應當填寫檢查記錄,檢查人員和被檢查部門負責人應當在檢查記錄上簽字。

3、員工上班前後消防檢查內容

每個部門的每個員工都應該養成每天下班前和下班後對部門區域進行消防檢查的好習慣。重點檢查內容包括:用火用電是否有違規現象,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是否暢通和上鎖,消防器材和消防安全標誌是否完好,場所有無遺留火種。

三、發生火災如何處理?

1.正確報警,防止混亂。

在火勢發展緩慢的情況下,消防醫院的領導和工作人員應首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區域的人員,先進行疏散,然後視情況公開通報,告知其他人員疏散。當火勢兇猛,疏散條件較好時,可同時公開通知疏散所有人員。在火災中如何報告,可以根據火災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但壹定要快速簡單,以便及時充分利用各種疏散通道,防止混亂。

2、正確引導,穩定情緒。

壹旦發生火災,人們可能會因為急於逃生而壹起湧向有明顯標誌的出口。此時,相關工作人員應盡量引導疏散,為被疏散人員指出各種疏散通道,並以平靜的語氣喊話,勸說大家消除恐慌,有序疏散。

3.阻止脫險人員再次進入火場。

對於撤離人員,脫險後要加強管理。災民脫離危險後,隨著對自身生命威脅的減少,他們可能會更加擔心自己在危險區域的財產和親人,以及妳的生命。此時,已逃出危險區的人員可能會返回火場去救未逃出的親人,可能會遇到新的危險,造成疏散混亂,阻礙救援和滅火。因此,對於已經撤離到安全區域的人員,應加強管理,禁止他們采取危險的行動。如有必要,應在建築物內外的關鍵部位配備警戒人員。

4.火災中如何救人?

(1)對老、弱、病、殘、幼及因休克、煙、火而昏迷的人,應采取抱、抱、擡等方式抓住並搶救。需要通過煙火封鎖區時,濕衣服、濕被褥等。可用於覆蓋被救者和施救者的頭部、面部和身體,並用霧狀水槍覆蓋,防止被火或熱空氣燒傷。

(2)樓層內部走道、樓梯、門等通道已被煙火堵塞。當被困人員無法逃生時,應使用消防雲梯到達被困人員所在的窗戶、陽臺、屋頂等地方,然後使用消防雲梯、升降消防車、救生包。緩降器會營救被困人員。

(3)在無法架設消防逃生梯時,可以利用鉤梯,徒手爬上水落管窗口,然後利用救生設備救人,或者用繩槍在被困人員位置射出繩索,然後讓被困人員用繩索掛上緩降器、救生梯、救生包等消防設備,再讓被困人員利用設備自救。

(4)被困在窗戶、陽臺、屋頂的人,尤其是懸掛在建築物外的人,在煙和火的威脅下,可能有跳樓的危險。這時候就要通過宣傳或者大字報的方式,告誡他們要等待救援到底,不要冒險。同行4要在地面做好救生準備,比如拉開救生網和救生墊,可以換成海綿墊和席夢思床墊,以防萬壹。

(5)利用消防通道營救被困樓層人員時,要提高警惕,制止其狂奔,以免造成墜落、爬樓梯等事故。當被困人員沿消防通道從樓層向地面疏散時,應在腰間系上安全繩加以保護,或由消防員背著他護送下來。

(6)對搶救出來的傷者,除現場急救外,還應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