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識是構建國家民主制度的心理和思想基礎,公民意識的強弱標誌著公民作為國家主體的自我意識程度。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強公民意識教育的重要命題,意義重大。在農村,培養和造就具有現代公民意識的新型農民不僅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壹項重要基礎性工作。
1.當前我國農民公民意識普遍缺失的原因分析“公民”是壹個法律概念,與封建社會的“臣民”和“臣民”有著本質的區別。中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沒有公民,只有統治者和臣民,農民長期受到壓迫和剝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民意識普遍增強,但總體上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在廣大農村,農民的公民意識普遍缺乏,具體表現在:農民的科學文化意識仍有待提高,獨立主體意識有待加強,權利責任意識相對薄弱,民主法治意識相對薄弱,團隊合作意識有待加強。我國農民公民意識普遍缺失的根本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中國農民公民意識的缺失受到歷史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農民作為被壓迫的主體,不僅在經濟上受到擠壓,而且深受其主體傳統文化思維的影響。中國的農民,有著勤勞、善良、堅毅等傳統美德,習慣了潛意識裏的被差遣和被奴役,只知道自己的義務,不知道自己的權利,缺乏主體意識和獨立精神。雖然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不久,但思想創新是壹個長期的過程。傳統的主體思想仍然存在於農民的潛意識中,束縛著農民的思想,影響著農民的生活,嚴重制約著農民公民意識的發展,從而導致農民公民意識的普遍先天不足。
中國農民公民意識的缺失受到現實社會環境的制約,公民意識是新時代的產物。在解放後的特殊歷史時期,全國實行城鄉二元體制,導致城鄉之間教育資源分配明顯不公。城市學校建築較好,設備齊全,教師整體素質也比較高。農村中小學缺乏教學設備,教師整體素質不高。這種城鄉之間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配延續至今,導致我國農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明顯低於全國平均受教育水平。大多數農民文化背景較弱,仍有大量文盲、半文盲農民。從農民受教育年限來看,“4.8億農村勞動力中,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3年,高中文化程度為0.5%,初中文化程度為49.3%,小學文化程度為0.2%”4。勞動力整體素質低下制約了農民公民意識的培養和提高,遠不能滿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
此外,經濟發展的滯後也在壹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民的公民意識教育。政府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不足,農民素質問題沒有真正引起全社會的重視,農民的教育培訓也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這些都是造成農民公民意識普遍缺失的重要因素。
二、農民公民意識教育的主要內容現代化的核心問題是人的現代化,其標誌是人成為公民,具有公民意識。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他們需要具有現代公民意識。加強教育,提高農民的公民意識是必然要求。當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註重培養農民的科學意識、權利意識、責任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市場意識、生態意識和健康意識等公民意識,以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健康發展。
科學意識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文化知識的日益普及,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較以前有了顯著提高。但是,由於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科學意識薄弱,農民接受新事物和學習運用新技術的能力也受到很大阻礙,許多新技術、新品種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和有效推廣。因此,應加強農民科技教育和科普宣傳,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方法,因地制宜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通過有線廣播、舉辦科技講座、科技公告欄等形式,提高農民的科學意識和科技水平。
權利意識,即公民對憲法和法律賦予其的某些行為的合法性的認識以及對他人合法權利的尊重,是公民意識最集中的體現,是現代公民意識的核心。權利意識的核心是壹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就要求公民樹立權利主體意識,即主人地位意識。謝鵬程指出:“如果壹個國家普遍缺乏權利和利益,那麽它的人民就只能在專制和奴役的道路上徘徊。”(2)由於傳統主體思想的深遠影響,農民權利意識淡薄,在政治參與中處於從屬和被動地位。因此,我們必須引導農民高度重視權利,切實全面地讓他們感受到權利的意義。農民只有在實踐特定的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過程中才能學會成為公民。
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衡量壹個公民國家主人翁意識強弱的重要尺度。公民既有權利也有責任,權利和責任是統壹的。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任務,和諧社會是全體人民共享的社會。因此,必須把強烈的權利意識教育與自覺的責任意識教育統壹起來,增強廣大農民對社會主義的熱愛和對改革開放的認同感,激發他們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烈責任感,從而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享有”的生動局面。
民主意識民主,本質上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按照人民的意誌進行政治治理。在現代社會,政治不僅應該屬於政治家,還應該屬於政治家和所有社會階層。目前,我國農民的民主意識普遍較低,缺乏政治熱情。大多數農民還停留在“官民治”的傳統思維中,沒有意識到自己作為公民擁有不可剝奪的自由和平等權利。在村民自治和村級選舉中,盡管很多人對村級領導班子評價不高,但他們缺乏參與基層選舉的熱情,拒絕通過規範選舉來積極改善村莊的權力運行。因此,必須培養和調動農民的民主參與意識,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不斷增強農民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意識。
法治意識法治意識是公民依法管理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意識形態。農民的法律素質是整個國民素質的壹個重要方面。
鄧小平同誌深刻指出:“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多,民主法制傳統少。”(4)正如鄧小平同誌指出的,中國社會“人治”觀念根深蒂固,嚴重影響了村民自治法律法規的實施。經過多年的法制教育,雖然我國農民的整體法律素質有了壹定程度的提高,但“權大於法”的觀念仍然幹擾著人們的思維,農民不懂法、學法、懂法、用法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因此,必須積極推進普法教育,督促農民知法守法,提高農民的法治意識,引導農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
市場意識市場意識是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求生產,根據市場經濟規律促發展的意識。長期以來,中國農村與城市相比,經濟落後,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導致農民市場觀念淡薄,缺乏風險意識和市場競爭意識,無法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組織生產經營,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因而農民在市場競爭中往往處於不利地位,這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必須引導農民主動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擺脫小農意識,樹立現代市場經濟意識,克服小富即安、勇於進取的思想,積極培養會經營、懂管理的人才,根據市場變化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提高農民市場化組織化程度。
生態意識生態意識是指對生態知識和生態系統正常運轉意義的認知和維護心理,包括認識生態規律,維護生態平衡,抵制生態破壞,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以維持生態系統的整體平衡。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社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生態危機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 * *危機。如何在保持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人類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壹個不以偉大的自然法則為基礎的人類計劃只會帶來災難."因此,在農村普及生態科學知識,倡導節約和保護環境的理念,建設生態家園,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首要任務。
健康意識對於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農民來說,健康的身體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理基礎。在廣大農村,相當壹部分農民飲食觀念陳舊,營養意識淡薄,健康知識貧乏。農村人口發病率壹直居高不下,農民因病致貧、返貧現象較為嚴重。疾病已經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嚴重制約因素。因此,培養農民的健康意識,就是要積極倡導現代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識,開展營養健康教育,幫助農民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第三,加強農民公民意識教育的基本路徑伴隨著中國現代化的進程,農民傳統思想中的“主體意識”。
向“公民意識”的逐漸轉化為農民公民意識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土壤。早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毛澤東同誌就首次提出了“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的著名論斷,深刻闡述了教育農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必須明確高素質農民是農村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從根本上改變農民傳統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價值觀念,引導農民通過新農村建設的實踐,轉變傳統觀念,提高文化水平,陶冶精神情操。在致富、文明、建設新農村的進程中,培養壹大批有文化、會管理、會技術、懂法律、適應現代農業建設需要、具有現代公民意識的新型農民,使農民真正成為建設新農村偉大事業的價值主體和創造主體,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加強科學文化教育,提高農民科學素質是建設新農村的生力軍,而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對建設新農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農民公民意識的培養就缺乏根本支撐。
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基礎教育是培養新型農民的基礎工程,直接關系到農村青少年的素質教育,而農村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將直接決定我國未來農民的素質。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村基礎教育,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做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毫不動搖地堅持“兩基”地位,繼續擴大“兩免壹補”範圍,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加快發展農村教育,加強公民意識培養。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營造終身學習的氛圍。從某種程度上說,農民素質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瓶頸。因此,要加強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發展,掃除農村青壯年文盲,普及文化科技知識,提高農民的職業技能,重視實用技術人才的培養,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積極搞好各種實用技術的培訓、推廣和應用,使農民盡快掌握最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2.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近年來,農村是宗教勢力滲透的重點地區,宗族觀念在壹些地方有所擡頭。在壹些村莊,算命、算命、拼讀、風水等封建迷信活動有所蔓延,賭博惡習死灰復燃。這給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因此,要加強農民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農民中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文明新風教育,堅決反對和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動,努力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文明和諧、進步向上的人際關系。要進壹步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農民的現代公民意識,激發他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使他們自覺維護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積極參與新農村建設。
加強民主法制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公民意識的薄弱直接影響政治運行中制衡機制的形成和完善,阻礙政治民主化的進程。當前,在日益市場化的社會中,傳統的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利益的分配和調整不再通過熟人社會的傳統習俗來實現,而是通過制度化的法律來實現。因此,要積極培養農民的民主意識,為人民當家作主奠定必要的思想文化基礎。面對我國農民法律素質和參政議政意識普遍較低的現實,應通過加強普法、送法下鄉、為農民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引導廣大農民自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要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保障廣大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不斷提高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
總之,現代國家的基本單位是公民,而不是臣民。公民意識的覺醒和公民意識的培養是中國建設現代國家的必由之路。農民現代公民意識的培養是壹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必須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從科教文化、管理、健康、思想道德、民主法治等方面全面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培養農民的公民意識,樹立全新的農民形象,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