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和學習小組的優勢,全班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按照性別比例、興趣傾向、學習水平、溝通能力、紀律等進行合理搭配,劃分為學習小組,即每個小組的成員有三個層次的學生,必須大體相等。這樣做不僅有利於群體之間的公平競爭,也有利於群體成員之間的互助。為以後的小組合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壹般情況下,每組4-6人為宜,呈長方形圍坐,這樣經過啟發和引導,學生可以面對面進行小組討論。
2.團隊成員分工要明確:根據每個人的特長進行不同的分工。善於組織活動的同學是組長;擅長錄音的同學是錄音師;善於表達自己的同學就是中心代言人。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主講人定期輪換,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主發言人表達後,如有遺漏,中心發言人可以補充。
3.扮演小組長的角色。學習小組成立後,教師要選擇能力強、成績好、表達好、有責任心的學生擔任組長。組長很重要。教師要不斷培養小組長,傳授小組長管理方法,樹立小組長的威信,用表揚和激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班組長的培訓可以分為集中培訓和分散幫扶兩種形式。集體訓練就是召集班裏所有的小組長召開專題會議,詳細講解小組長的行為條件,特別是明確小組長的具體職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團隊領導知道需要做什麽。如:監督檢查小組成員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組織這群學生積極交流學習;評估學生參與學習的情況等等。另外,思想上也要及時和組長溝通。在工作中起模範作用。如果集團內部有矛盾,盡量內部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和老師協商解決。壹個團體就是壹個家庭。組長就是家長。無論大事小事,都要操心。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要帶領同學壹起進退。要形成凝聚力。每個小組都有後進生,組長壹定要及時關註,不能讓他們掉隊。發現問題及時和妳溝通。重要的是在合作學習中督促小組組長積極組織合作交流,使小組成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合作意識。分散式幫助是指在具體的課堂學習中,教師根據每個學習環節深入到每個小組,幫助指導小組長有效地組織本小組的學習活動。
第二,讓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
1.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首先,教師根據學習目標、教學內容、重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明確告訴學生小組討論的指導思想、意圖、要求和作用,直到學生提出創造性的問題並加以解決,讓學生逐漸形成“敢說——會說——有創造性”的習慣。
2.幫助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壹些基本技能。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交流技能的培養。培養學生的“五項技能”:(1)學會傾聽,不要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盡量抓住別人發言的要點;評論別人的發言;(2)學會提問,不明白的時候,要求對方進壹步解釋;(3)願意陳述自己的想法,糾正他人的觀點;(4)勇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修正自己的想法;(5)學會組織和主持小組學習,根據他人觀點做總結發言。
第三,把握合作學習的時間、空間和時機。
為了讓合作學習有效而不是形式化,“合作時間”的安排也很重要。然而,在教學和研究中,我們經常發現壹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內容而擔心時間不夠。結果最初的小組討論,學生壹進入角色就草草結束,讓學生匯報,變成了單純的老師“指導”,學生“表演”。當然,結果是“指導”不清楚,“表現”不準確。合作學習時間可長可短。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壹節課甚至幾節課上進行合作探究、互動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對壹個問題進行短時間的討論和辯論。但無論如何,每次合作學習,老師都要給學生留足時間,讓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有獨立思考和交流嘗試的空間。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將學生的課堂合作延伸到課外合作,為學生創造合作空間。這就需要老師設計壹些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分組探究。只有把課內合作延伸到課外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學習上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不是用在每壹個教學內容中,也不是用在壹堂課的自始至終,更不是只用在課堂上。課前預習、課後閱讀、課外實踐都離不開小組合作。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培養要求,把握適當時機開展合作學習。
1.涉及知識太多的問題,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當學生由於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的限制難以獨立完成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啟發,多角度思考,充分發揮群體創造力。
2.有爭議的問題適合小組合作學習。有爭議的問題是老師布置的,學生只知道過程不知道結果。相反,通過小組討論,問題會越來越清晰。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又體現了語文教學無定論的特點。學習了寓言《龜兔賽跑》後有什麽感受?這個問題可以充分發揮小組討論的優勢,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的團體說要學習海龜的毅力;有的說要向兔子學習,不要自滿;有人說烏龜的勝利不值壹提,只是僥幸的勝利,要想真正打敗兔子就必須想辦法提高速度;有人說沒必要責怪兔子,這給大家提供了壹個教訓。失敗是成功之母...可見學生在信息時代的理解已經遠遠超出了作品的本義,他們的創新意識有多強。
3.課外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適合小組合作學習。課外閱讀和課外實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針對學生家庭背景和興趣愛好的差異,學生可以組成合作閱讀學習小組,設置閱讀話題。老師也可以定期對小書迷、醫生、詩人、老師進行評價獎勵,讓學生在活動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第四,把握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評價
1.把握評價的內容
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經常看到學生分組學習的場景,只聽老師壹聲令下:請分組討論。突然,教室裏充滿了興奮。乍看之下,學生們在吵吵嚷嚷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仔細聽完,他們有的在爭論誰先說,誰後說,壹直到小組合作學習時間結束都不肯罷休。如果他們把學校的工具展出,有些人會為它們而戰。這種情況壹方面與教師缺乏對小組成員的分工和指導有關,另壹方面也與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有失偏頗有關。大多數教師只重視對小組討論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個體學習情況的評價。新課標提醒我們在評價學生討論結果的同時,也要評價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意識和行為習慣。尤其是小學壹年級的學生,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老師要註意抓住這個機會。比如,培養學生樂於與同伴交流合作、善於傾聽同伴發言、禮貌幫助同伴等良好習慣。
2.把握評價的時機。
當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註意巡視,及時發現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優點,及時在小組中表揚,欣賞在課堂交流中的突出優點,委婉地指出學生的不良習慣。教師不要急於對全班討論結果進行評價,而是要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再總結評價,尤其是在新課標尊重學生個性,提倡算法多樣化,新教材和開放結果都有問題的背景下。
3.把握評價的主題
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不僅可以由教師來評價,也可以由小組成員自己和其他小組的學生來評價。比如,合作學習結束後,可以點名讓小組長對剛才自己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情況做壹個簡單的總結,並談壹談討論結果,然後其他小組對討論結果發表意見,最後老師們做壹個總結性的評價。
4.掌握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以往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多是對錯好壞的定性評價,無法客觀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新課標理念下,對學生的精彩點評,優點,小進步,要大加贊賞,並給予壹定的獎勵。獎勵可以用來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如語言鼓勵、動作愛撫、授予榮譽稱號、團體加分、物質獎勵等。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是客觀存在的,要善於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委婉地指出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壹定不能受損。比如學生代表小組低聲發言,需要再說壹遍的時候,老師可以說,太好了!老師還是想聽妳大聲說出來。這樣,學生更有信心大聲說話。當壹個小組被發現有缺點時,其他小組或老師可以給他們壹個好的建議:如果妳能…這樣學生容易接受,也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老師去探索。
第五,加強合作學習中細節和習慣的培養。
1.課前準備好所需的課本、筆記本、預習、雙色筆等學習工具。
2.學生對自學的要求:①坐直,保持頭部挺直,避免在課桌上寫字;(2)輕翻書本和學習計劃,盡量不要撥弄凳子;(3)自主學習過程中不提問、不交頭接耳,獨立完成;(4)遇到與自己無關的情況不能分心,不能擡頭;⑤自主學習,認真思考,閱讀教材、參考資料,自主學習,全面完成習題。不能敷衍對待,更不能抄襲別人的學習計劃,記錄自己的看法或問題;⑥字跡要清晰、工整、規範,線條要平直,以免亂塗亂畫。
3.小組合作要求:A溝通時聲音適中,以雙方和小組聽清楚為準。不要大喊大叫,在群體交往中起立時不要擁擠;b學生交流要離開座位,將凳子輕輕放在桌下,方便交流活動;c .溝通時,鼓勵暢所欲言、展翅高飛、發表自己意見的積極表達,防止壹言不發、人雲亦雲的依賴;d嚴禁虛假、隨意的交往,更不能借交往之機玩玩;e合作分工要具體明確,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凡事有人做,行動要迅速。
六、小組合作學習應註意以下問題:
1.合作不能太簡單,要商量。在教學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提壹個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老師的問題還沒說完,學生們已經說出了答案。
2.學生應該先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再開始合作。老師沒有經過學生的獨立學習和思考,直接問了學生壹個問題進行討論,學生措手不及。沒有獨立學習作為基礎的討論就像空中樓閣,沒有獨立思考的討論就像無源之水。
3.學生要有強烈的主動合作意識,積極參與合作,不要把壹部分學生邊緣化。在小組活動中,因為學生參與的不均衡,造成了“優等生講,學困生聽”的局面。表面上熱鬧、民主、活潑的合作學習氛圍,實際上隱含著各種影子。能力強的學生顯然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小組活動,並奪取話語霸權,發揮主導作用,而能力弱的學生則是被動的,不主動參與和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只是等待享受他人的勞動成果,逐漸對小組合作學習失去興趣,表現出冷漠和麻木,直至自暴自棄。轟轟烈烈的小組合作學習又變得“中心化”了,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價值。
4.合作要有序,分工要明確。老師發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指令後,全班只是分組坐在壹起,但小組成員之間沒有明確的分工。大家都在說,氣氛熱烈,全班吵吵鬧鬧,卻什麽都解決不了。
5.教師要關註學習情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教師要註重巡視,調研各學科帶頭人,組織成員針對指導方案進行有效的溝通、合作、探索和協助,真正實現教書育人、培養成才、強兵成才的目標。教師要根據學習情況,及時幹預預習中的問題,在組長的帶領下有效學習。
6.提高凝聚力,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合作學習。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往往壹開始熱情高漲,後來情緒低落。運營中最怕的就是“剃頭挑子”的現象。即老師信心滿滿,學生無動於衷或者有的學生熱情高漲,有的學生無動於衷。因此,在應用合作學習策略之初,教師應註意激發所有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興趣。根據心理學原理,心理健康的學生具有競爭心理。因此,教師應以外部獎勵(主要是物質獎勵)為手段,誘導學生的競爭意識,采取通過組間競爭促進組內合作的方式,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提高群體的凝聚力。隨著合作學習策略的進壹步應用,學生逐漸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從活動中體會到互助帶來的智力樂趣和友誼,會對合作學習過程本身產生積極的態度,對合作學習產生強烈的願望。這時,教師要以外部獎勵(主要是精神獎勵)為手段,鞏固學生的競爭觀念。教師不僅要評價集體的成績,還要認可小組的合作水平。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合作效率,可以采用壹系列的競賽方法。如表揚鼓勵法、小組評分制、評選最佳組長和最佳組員等。將小組合作的結果量化,評估並公布。每個月讓學生無記名投票選出最佳組長和組員,帶動全班向好的組長和組員看齊,通過對比找出自己的不足,提高小組合作,有效形成合力。
7.辨別真假。實踐證明,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期,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老師拋出壹個問題讓學生們討論,教室裏馬上會有壹場熱烈的討論。很快這種熱烈討論的場面就被異化了。看似場面熱鬧,實則混亂。稍加留意,不難發現這是壹種假的興奮。經常會出現以下情況:討論過程中,有的同學聊天(聊與題目無關的話題),有時討論結束後,幾個小組或小組內幾個人同時爭著發言,互不相讓;有的小組討論後,壹個人發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置身事外;有的小組討論後互相推諉,誰也不說話。這是壹個不好的預兆。教師應放慢教學進度,密切關註小組的運作。運行正常後調整進度。否則,集體學習就會流於形式,課堂紀律就會壹塌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