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這給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然而,隨著社會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只有不斷更新教育手段,拓展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資源,才能保證教育質量,實現教育目標,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第壹,以課堂教學為平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第壹課堂
課堂教學作為教育的主渠道,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由於長期以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誤解和忽視,作為第壹課堂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政課”)壹直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課程陳舊、教師觀念、教學方法單壹等壹系列問題在壹些高校仍然普遍存在。要改善目前的狀況,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思政課”教師培訓,提高課堂質量。
教師作為“傳播者”,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好的教學質量要有優秀的教師來支撐。只有重視教師培訓,形成教師自我提升的良好局面,教育質量才會走上科學發展的快車道。最近國家正在制定績效工資改革,我們在培養教師的同時也要註重師德建設。成都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師德不合格不獎勵績效工資”的做法,也值得在高校思政課教師中推廣。只有不斷加強思政課教師的培訓,努力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改革“思政課”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率。
現在的大學生已經開始從“80後”走向“90後”。這些年輕人的想法更靈活,信息更多,觀念更新更快。如果“思政課”的教學形式還和幾年前壹樣,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導致逃課。大學生中有壹種現象是“選修課不可免,必修課不可免,專業課不可免”。“思政課”作為壹門必修課,由於其說教性的內容和枯燥的理念,往往成為大學生逃課的首選。如何改變現狀,提高學生參與率,改革教育教學方法是重要手段。只有摸清學生心理,合理運用媒體,精選教學案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變枯燥的說教為豐富多彩的互動,提高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與時俱進,把握重大社會新聞,關註網絡流行語,才能改善教學狀況,提高學生參與率,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實效性。
3.改革思想政治課考核形式,落實教育目的。
由於“思政課”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壹直存在教育考核形式單壹化的問題。學生如果長期逃課,考前開夜車,還是能考出好成績的。如果只從成績上評估學習情況,往往會得到令人失望的結果。高分低能,高分無德的學生越來越多。如何落實“思想政治課”的教育目的,改革考核方式變得越來越重要。它的概念和理論性很強,但最終的教學目的還是落在學生身上。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否提高,是考察教育教學目的是否完成的標誌,但素質高低與壹些觀念無關。以重慶文理學院為例,是否可以將“思政課”考試與雙錄數據相結合,采取壹票否決制,因思想道德素質出現問題而受到學校處分的人員?相應課程成績視為不合格,讓大學生從觀念上改變對“思政課”的認識,讓壹些概念、理論進入頭腦而不是僅僅靠背,把期末考試和平時考核結合起來,讓考核不能只停留在書面上,只有這樣,“思政課”的教學才能落到實處。
第二,立足校園文化,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課堂。
校風、學風是學校在長期辦學中形成的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思想行為風格、治學精神、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他們是壹所學校的“靈魂”,能夠對大學生產生持續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乃至成長至關重要。他們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應註意以下幾個環節。
1.堅持愛國主義教育
校園文化必須以代表時代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主流文化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愛國主義是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流文化,是社會的主旋律,是民族團結的核心凝聚力,是代表進步的深層價值追求的集中體現,是校園文化最高品位的集中體現,是校園文化永恒的主題。
2.堅持育人。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始終堅持育人目標,將活動的多樣性、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識性融為壹體,讓大學生既增長知識,又陶冶情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達到育人目的。要充分利用學校人力資源優勢,聘請有影響力的專家教授為大學生進行禮儀、哲學、音樂、藝術等系列講座,開展形式好、效果好的活動。
3.堅持以社團、社區為主導。
社團活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著積極支持、穩步發展的原則,組建各種協會、學會等組織,加強對這些學生社團活動的指導和管理。小區主要指學生宿舍。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其文化品位對學生影響深遠。加大宿舍文化建設,可以促進良好學風和良好習慣的形成。宿舍文化建設需要學校黨政高度重視,統壹管理,加大獎懲力度,形成學生社團文化的良性發展態勢。
4.凝練校園文化品牌,形成長效機制。
校園文化建設是壹項耗時長、內容多、影響大的系統工程。學校黨政要高瞻遠矚、實事求是,積極打造適合本校師生的校園文化品牌,形成長效機制,更好地服務於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
第三,立足社會實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課堂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煉毅力、陶冶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社會實踐的教育渠道,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筆者認為要搭建好社會實踐平臺,需要把握以下兩個關鍵點:
1.社會實踐緊密聯系學生實際,保證了實踐教育的有效性。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體驗和認知社會、培養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認同感的重要途徑。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開展社會實踐,要避免重形式輕內容、重結果輕過程、嚴重脫離學生實際的情況。否則,社會實踐就會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面教材,第壹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努力就有付諸東流的危險。高校要根據學生的專業、家庭情況和個人特長,科學設置實踐項目,確保實踐教育的有效性。
2.將社會實踐寫入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實踐教育的長效機制。
社會實踐作為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成為高校熱議的焦點。壹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創建大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實踐教育機制。以重慶文理學院為例,他們嘗試認定素質拓展學分,在素質拓展學分中設置社會實踐活動模塊,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獲得社會實踐獎項、擔任學生幹部等方式獲得相應學分,並將社會實踐寫入人才培養方案。解決了社會實踐參與度差、考核不嚴、實際效果不顯著等諸多問題。使社會實踐課程化、模塊化,提高了社會實踐的關註度,大大提高了社會實踐的效果,形成了良好的實踐教育長效機制。
3.選擇社會實踐主題,打造實踐教育品牌。2010重慶倡導大學生學習期間植樹、帶薪實習、三合壹、學工科、學軍事、寫社會調研報告等社會實踐活動。其重點不僅在於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意誌;是培養新壹代建設者和接班人、重塑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明智決策,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戰略意義。社會實踐品牌活動是壹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有利於整合社會資源,加強學校與社會的聯系,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實現。要根據學校和時代的特點,選擇好社會實踐主題,努力打造實踐教育品牌,切實發揮社會實踐的教育優勢。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其成敗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在社會快速發展、人類不斷進步的今天,只有與時俱進,貼近實際,不斷優化第壹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的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最終實現教育目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參考資料:
[1]中央和國務院。關於進壹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