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負責人王老師告訴記者,逃課分為啟蒙班和提高班,學生年齡在5歲到9歲不等。其中,啟蒙班的孩子壹般五六歲,都是零基礎;高級班的孩子主要是附近的小學生。
跳繩是壹個人或多人在壹根環形的繩子上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體育遊戲。這種遊戲唐代叫“頭索”,宋代叫“跳繩”,明代叫“跳百繩”、“跳白繩”、“跳馬繩”,清代叫“跳繩”。跳繩作為壹項古老的漢族民間娛樂,從南宋開始,每逢節日都要用,家家戶戶都要比賽。
起源
跳繩有著悠久的歷史。當女媧“引繩於泥中,以人持之”時,繩便與人同生。古人用繩子做記錄,也用繩子捆綁收割的莊稼,或拴牛馬,捆綁獵物等。繩子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因此,跳繩可能起源於原始的農耕、狩獵或軍事活動。
明代小說《金瓶梅》第十八回用了“跳馬繩”和“跳百繩”兩個名字,都是指跳繩。但“跳馬繩”給了我們壹個探索跳繩起源的靈感,那就是古代戰爭中使用的“跳馬繩”。
也許古人是受軍事活動的啟發。在絆倒和避免絆倒的軍事訓練中,他們把騎馬改為單人跳繩,逐漸演變,最終成為各種跳繩活動。
跳繩最早的史料是漢代畫像石上的跳繩圖片,證明跳繩最遲在漢代就已經開展。
《北齊書》裏有壹段有趣的記載:“壹個小兒遊子,喜歡兩手拿著壹根繩子掃地,壹邊跳壹邊唱:‘高終’。高的話到最後,高的運氣也就到頭了。
北齊皇帝姓高,“高終”即齊亡。這本書被記錄為預言,卻給我們留下了最早的兒童跳繩遊戲的文字記錄。而且這種單人“跳唱”的方式也為後世的跳繩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