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歷史溯源
作為壹種傳統的娛樂形式,大象帽舞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是由古代朝鮮人將大象的毛綁在帽頂上,左右搖擺以驅趕野獸入侵而演變而來。也有人說,它起源於古代朝鮮人在狩獵野生動物和其他食物後搖動發髻以示慶祝的壹種表達形式。無論如何,大象帽舞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壹門集音樂、舞蹈、歌唱於壹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技藝相當,內涵豐富。據史料記載,每年10月秋收後,古代朝鮮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天”儀式,人們“通宵達旦地吃飯、跳舞、跳舞”,以感謝上帝的恩賜,慶祝豐收。因此,這種舞蹈也被稱為“農樂舞”,大象帽舞是最高的表現形式,在整個“農樂舞”中表現出最高的技巧和精彩程度。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分類
在農業音樂和舞蹈表演期間,每個村莊都派出自己的強大舞蹈隊參加當地的慶祝活動。舞蹈隊的最前面,有壹面指揮旗和壹面以“農業是天下之本”為龍頭的農業旗,後面跟著壹個在隊首以擊敗蕭紅為統帥的男人。在他的領導下,帶著太平簫、小號和各種鼓樂器的樂隊以及各種偽裝的人物組成了舞蹈隊的儀式部分。接下來將有壹隊演員表演小鼓舞、平鼓舞、長鼓舞、扇子舞、鶴舞、象帽舞、面具舞、啞劇,參與人數不限。大象帽舞是農業音樂舞蹈的重要形式,種類繁雜,舞蹈技法多樣,有“長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線象帽”、“羽象帽”、“尾象帽”、“火花象帽”等。它的擺尾技巧有左右擺動、前後立尾、單擺、雙擺,甚至三擺、立擺、蹲擺、跪擺、拍打等。大象尾巴有幾英尺長,幾英尺長。
基本元素
搖象帽是象帽舞的基本動作,也是獨特的表演技巧。在表演過程中,舞者頻繁地用脖子的力量搖頭,其甩帽動作也有所創新,有“平甩象”、“左右甩象”、“主甩象”、“露甩象”。它們可以壹邊搖擺壹邊跳躍,表演“搖大象大步走”、“彎腰搖大象”等高難度動作,帶動帽子上的飄帶形成線條流暢的動感圓環。
大象帽的制作
大象帽的特殊制作工藝決定了大象帽舞的表演方式。最早,大象帽是用壹個葫蘆鋸成兩半制成的。它的底部插了壹根木棍,然後用牛皮繩系上壹張長長的窗紙,固定在木棍上。目前舞者所戴的帽子種類繁多,大部分是用硬塑料制成,其絲帶也演變成了壹種玻璃紙,因特性不同可分為長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線象帽、羽毛象帽、火花象帽。長、中、短大象帽因絲帶長度不同而得名。短的只有1米多,老的有12米。目前最長的有28米。其他的以絲帶和帽子的不同材料和裝飾命名。如羽毛大象帽,是將10根白鷺羽毛綁在壹起,系在大象帽尖上,形成壹條搖曳的帶子而得名;火花大象帽用數十只螢火蟲系在壹條長帶上,看起來就像表演時上下飛舞的螢火蟲,極其耀眼。
性能步驟
大象帽舞是壹種團體表演,表演很有講究,分為壹定的步驟和程序。首先,音樂開始。首先,擺動短象帽,搭配鈴鼓,做簡單的舞蹈動作。然後換上大象帽,配上長鼓,做鉆圈、旋轉、轉地等肢體動作;最後,壹至三人揮動長象帽,做跳紙、上臺階、繞人等高難度動作,使舞蹈達到高潮。舞蹈中,鈴鼓、長鼓、邊鼓、鑼、小金、笛子、短笛、朝鮮嗩吶壹直伴隨著。大象帽舞活潑飄逸,節奏歡快舒適,充分體現了朝鮮人民在勞動中的精神風貌和民族氣質,是朝鮮人民在長期生活中創造的寶貴財富。
[編輯此段]大象帽舞的現狀與傳承
大象帽舞在吉林省汪清縣廣為流傳。在節日、婚禮、閑暇時間和競賽活動期間,男女老少聚在壹起盡情表演。由於象帽舞是朝鮮族特有的代表性舞蹈形式之壹,且技藝高超,深受人們喜愛。據調查,早在1949年,汪清縣就成立了象帽舞表演隊,由象帽舞第壹代傳人梁教授。每逢節日、婚禮、休閑、競技活動,男女老少歡聚壹堂,盡情表演。1954農樂舞作為朝鮮人民代表性的群眾文化藝術,通過眾多表演者的努力,以大象帽舞的形式被搬上舞臺,以全新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改革開放以來,汪清縣在大象帽舞的保護和發展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大象帽舞這壹朝鮮族傳統民間舞蹈表演形式得以延續和傳承。汪清縣大象帽舞蹈表演隊多次參加全國演出比賽和省州比賽,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優美的舞蹈贏得了國內外觀眾的好評。65438-0986年北京市“第壹屆全國民族音樂舞蹈大賽”中,表演的帽舞《歡樂》獲得“特等獎”;65438至0987,汪清縣百草溝鎮舉辦“首屆農民文化周”,期間上千個舞蹈隊表演了大型大象帽舞,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目前,汪清縣的“大象帽”制作已達到領先水平,大象帽的絲帶長度達到28米,是目前最長的大象帽絲帶。百草溝鎮被延邊文化局命名為“大象帽舞之鄉”。大象帽舞是朝鮮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壹,現已發展到第六代。其舞蹈形式也從單純的野外娛樂發展到專業的文藝團體,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然而,它的發展面臨著困難的局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象帽舞的傳承和保護也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壹方面,造詣很高的專業舞蹈人才老化老化,骨幹人才流失斷檔;另壹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受到沖擊,很少有人專心練習“大象帽舞”,專業人士也越來越少。為了保護和傳承這壹珍貴的民族藝術,汪清縣現在每年都舉辦大象帽舞培訓班,培養大象帽舞後備人才,還廣泛開展大象帽舞表演活動,普及和推廣大象帽舞。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象帽舞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