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期提出的新要求。推進精準扶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以下是我在扶貧工作中收集到的問題和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扶貧中的問題和建議1通過在蒼溪縣的調研和對全省88個貧困縣的對比分析發現,各地推進新壹輪扶貧開發的積極性和活力都很高,但在如何更好地扶貧精準脫貧,從灌溉到滴灌方面,還存在六個需要註意的問題。

1.解決識別錯誤和貧困邊緣困難群體的問題。

要做到“六個精準”,支撐對象的精準是基礎。按照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的標準,對貧困戶進行認定和識別是公開、透明、簡便的,但在實際篩查統計中仍存在壹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第壹,入戶調查的誤差帶來識別偏差。由於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部分農民都有“藏富於民”的心態,僅靠短期的入戶調查很難全面了解農村家庭的收入情況。調查統計人員收集數據和確認數據真實性的手段有限,可能不完全準確。此外,仍有少數人有爭做貧困戶的想法,部分農民在認定前將子女與父母戶口分開,導致收入微薄的老年貧困戶增多;第二,群眾的平均主義心態造成了人為的“失統”現象。在壹些地區,對貧困戶進行評估。群眾認為拿了低保後評貧困戶是“騎雙馬”。有的基層工作不細致,把關不嚴,導致壹些貧困戶被“漏掉”;第三,處於貧困線臨界值以上的農民,容易因因災返貧。抽樣調查顯示,2065,438+03年人均純收入剛剛超過2736元的農民仍占近2%。這些群體無法直接享受精準扶貧帶來的政策紅利,抵禦災害和風險的能力較弱,容易演變為相對弱勢群體。

2.影響和制約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的突出問題

調查發現,隨著經濟新常態的到來,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出現了壹些新情況、新問題,影響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制約了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壹是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帶來“空心化”。現在農村人口普遍外流,年輕人大多長期外出打工,農村留守老人和孩子居多。勞動力不足,難以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二是農村產業結構單壹帶來的“低收入”。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來自種糧養豬等傳統產業。農產品結構單壹,附加值低,農民難以從傳統農業中直接受益。此外,貧困山區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緩慢,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存在大量“空殼”,導致貧困村土地流轉價格低,貧困戶收入少;第三,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帶來了“健康生活運行困難”。壹些貧困鄉鎮地處偏遠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道路“清朗多雨”,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靠天吃飯的局面尚未完全扭轉。當地人用“屋毀人亡,泥濘道路無人問津,雞飛鳳飛,男難娶妻”的流行語來形容自己的生活環境。

3.扶貧主體參與度低、作用發揮不足的問題

調研中發現,當前社會和群眾對扶貧開發攻堅的期望過高,很多人簡單認為脫貧攻堅、健康奔小康只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要有效統籌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形成最大的扶貧合力,必須正視主導性、參與性和主體性作用,研究解決以下問題:壹是部分鄉(鎮)村黨組織帶領致富能力不足。鄉鎮幹部任務重,承擔多重角色。他們既是組織領導,又是具體實施者,抓壹條線還要管很多方面。在壹些偏遠鄉鎮,由於人員流動快,扶貧力度難以保證。個別村黨支部班子軟弱渙散,村支書、村主任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以蒼溪縣為例,214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平均年齡52.4歲,大專以上學歷的有36人,僅占16.8%。而且黨員平均年齡57歲以上,在扶貧理念、政策掌握、組織動員、技術指導、服務群眾等方面都跟不上形勢的需要。二是部分部門幫扶措施簡單,沒有針對性。發現壹些負責幫扶貧困村的部門和單位,重財力物力幫扶,輕脫貧攻堅和內部自我約束,重當年增收,忽視長遠規劃支持。不同的部門和行業對窮人的福利是不同的,尤其是警察、醫生和教師。由於其工作的特殊性,對聯系對象的幫助往往以給錢給物為主,幫助效果達不到群眾的心理預期。第三,社會扶貧整體問題“碎片化”。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公益扶貧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性,註重形式扶貧,加上信息不對稱、整體聯動不足,容易出現多頭幫扶、漏幫扶和重復幫扶;四是群眾主體作用激活不夠的問題。壹些貧困人口缺乏自主扶貧意識,認為扶貧就是國家給錢給物,甚至只拿錢不辦事。存在“等所需”和缺乏主動性的現象,存在“上沖不下沖,外冷內熱”的現象。少數基層幹部對扶貧政策宣傳不夠,未能通過有效的扶貧激勵機制真正調動貧困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4.扶貧開發項目資金不足的瓶頸問題

調查中發現,項目資金不足是制約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壹大瓶頸。壹是專項資金來源分散,整合難度大。各種項目資金在審批、撥付、管理、驗收等程序上都有不同的要求。地方政府只能用“買米的錢,抽油的錢”,導致“小股不能大流”,無法集中力量辦大事;二是縣鄉兩級財政量不足,難以支撐。大部分貧困縣屬於“糧食財政”,90%以上的項目需要地方配套資金。由於收支矛盾、新增債務等多重壓力,壹些基層幹部對項目資金“既渴望又害怕”,有的項目因地方財政拿不出配套資金而放棄申報;三是扶貧項目對社會資本吸引力較小,資金籌集困難。扶貧項目投資回報率低,周期長,潛在風險多,難以吸引社會資本投資。縣級融資平臺發展程度低,融資平臺缺乏,受信用等級限制,金融環境相對落後,農戶缺乏有效的資產抵押和第三方擔保,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有效融資。

5.擔心脫貧後政策削減導致返貧。

據調查,各級脫貧目標已經確定,時間表和路線圖都很明確,但提前脫貧的激勵措施並不明確。壹是各級政府沒有明確扶貧的相關數據指標。目前,該省已向貧困縣下達了扶貧任務,但尚未出臺明確的脫貧機制。2014《四川省貧困縣農村扶貧開發考核辦法》試行,對工作目標、保障目標、成效目標沒有明確的量化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貧困村、貧困戶要用什麽標準驗收。隨著經濟增長和物價指數的變化,每年要增加多少才能如期完成扶貧任務,沒有具體的參考尺度,很難做到精準有效的幫扶措施和力度。以縣為單位的,根據扶貧規劃和實際情況計算相關指標並付諸實施。如果與今後省裏出臺的扶貧指標不壹致,很多基層幹部擔心相關工作返工;二是脫貧後鞏固期的壓力預期引起了“摘帽減策”的擔憂。壹些基層幹部認為,扶貧後扶持政策和項目資金遲早會減少。此外,對於牽頭扶貧的縣(市、區)沒有明確的激勵機制,所以他們擔心牽頭扶貧,害怕貧困邊緣人口因不可預知的疾病和自然災害而返貧。壹些幹部對主動脫帽不熱心。

6.壹些幹部固有的“路徑依賴”導致扶貧方式粗放。

幹部是推進扶貧開發的決定性因素。要實現省委提出的扶貧衛生目標任務,需要加快提升廣大幹部的能力和素養。首先,需要在思想上進壹步創新。據調查,壹些基層幹部對扶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對新階段的扶貧政策不確定,用老眼光看新扶貧,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認為扶貧就是送錢送物,拆舊建新,修路架橋,導致扶貧資源配置無序,工作效率低下。第二,工作方法需要進壹步改進。認為群眾的“窮根”難以連根拔起,“貧病”難以根治,扶貧短期內難以實現。習慣用示範點代替精準扶貧,搞盆景、插花、樁點扶貧。壹些扶貧項目資金沒有充分用在刀刃上,造成錦上添花,但表面上的推進明顯滯後;第三,在對癥下藥治療貧困疾病方面需要進壹步加強。壹些地方“因地制宜、壹戶壹策、標本兼治”的精準扶貧規劃和措施尚未具體落實,或者只是把扶貧規劃擺出來,說壹套,做壹套。有些地方按照傳統思維,均衡發力,“胡椒面”不夠;第四,我們需要進壹步提高對精準扶貧的認識。壹些基層幹部對精準扶貧認識不深,補短板意識不強。他們認為扶貧中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可持續發展來解決,他們仍然用重大項目帶動的發展效應來掩蓋精準扶貧的困境。據調查,壹些地方列出的重點扶貧項目多為投資項目和重大工程項目,片面以開發項目代替精準扶貧項目。

對策和建議

在調研中,筆者深感精準扶貧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要重視研究扶貧開發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推動省委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

1.堅持對象精準、分類明確,著力“六個精準”

全力推進扶貧計劃的實施,是落實“六個精準”的前提。蒼溪縣完善認定評估辦法,進壹步全面排查貧困戶基礎數據,確保準確認定貧困對象。建立貧困人口數據庫管理系統,切實加強建檔立卡貧困戶動態管理。首先,要努力消除“政策貧困差距”。積極實施定點扶貧,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幫扶調查中擺攤設點以外的貧困人口和邊緣貧困人口,杜絕被宣布脫貧、跑健康後仍在貧困線上徘徊的困境;二是著力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堅持宣傳扶貧到村到戶的方針,加強黨員幹部的示範引領和農村先進文化的引導,逐步擺脫攀比心態和“等什麽重要”的思想,摒棄“爭窮”、“不願脫貧”的不良風氣,形成幹部群眾同心協力脫貧的良好局面;第三,努力實現農村“懶人”的轉變。對少數身體健康但不願通過勞動致富、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農村“懶人”,要探索實行“責任扶貧”機制,制定責任清單,由村民監督委員會通過量化勞動量、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子女入學率等方式進行考核,作為他們享受國家扶貧政策的重要依據。用經濟手段調動農村貧困“懶人”脫貧奔小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激發農村經濟內生活力。

堅持扶貧與致富相結合,循序漸進,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動新村建設與產業發展齊頭並進。突出規劃引導,統籌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和鄉村景觀改造,統壹規劃、分步實施、分步推進。在新村建設中,本著“聚宜、聚宜、散宜”的原則,體現小尺度、微田園、組團式的山村特色,創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民居。在產業發展方面,本著“突出特色、農旅融合”的原則,打造戶成園、片成村、帶成鎮、大成鎮的主導產業。大力推廣蒼溪現代農業園“壹區四園”綜合發展模式,全面建設特色產業園、休閑觀光園、科技示範園、創業孵化器,輻射貧困散戶發展產業、入園務工,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並不簡單等同於該地區產品和服務產出的增長以及農民人均收入的增加。

3 .堅持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集合各方力量支持參與扶貧。

脫貧攻堅是壹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在規劃設計、安排部署、統籌協調、重點投入、考核驗收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還需要各級各部門的配合,真正的幫助。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的參與。蒼溪縣探索建立了“縣級統籌、鄉鎮為主、群眾為主、部門聯動”的脫貧攻堅機制,較好地發揮了責任主體、實施主體和群眾主體的作用。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壹是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解決好“怎麽扶”的問題。建立扶貧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制度,提高縣級黨委政府對扶貧資源的整體整合能力;二是分解落實各級各部門的扶貧開發責任,解決“誰來扶”的問題。建立扶貧開發統計監測和績效評價機制,進壹步督促和調動各級各部門積極性,確保每個貧困村有1個聯系組長、1個駐村幫扶工作組、1個駐村幫扶單位、1個“第壹書記”,層層傳導壓力,落實責任;三是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解決“都來幫忙”的問題。積極培育多元社會扶貧主體,建立貧困人口社會救助信息平臺,通過互聯網和媒體及時發布貧困人口的扶貧需求和社會救助動態,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參與幫扶,促進社會資源向貧困地區和群體聚集;第四,堅持激勵導向提高群眾參與度,解決“自救”問題。運用市場手段推進扶貧開發,鼓勵群眾自力更生、發展產業,引導農村致富帶頭人通過“傳幫帶”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促進產業鏈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加快實現精準扶貧。

4.堅持探索實踐,拓寬渠道,以多元化投入解決扶貧開發資金約束。

進壹步拓寬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的融資渠道,解決“錢從哪裏來”的問題壹是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優先向貧困縣傾斜的政策不變。允許符合政策的秦巴山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結余指標在省內壹線城市使用。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等專項發債項目的規劃實施。對於縣級平臺薄弱、融資困難的地方,可以“以縣帶市”的形式發行項目收益和國家專項債券,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二是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領域,解決地方因扶貧專項資金來源分散、需求量大而投入不足的問題。有效整合金融資源,強化覆蓋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便捷優惠金融政策措施,延伸金融服務鏈條;三是千方百計撬動財政資金。更多由政府直接補貼的項目資金將轉化為政策性貼息、擔保資金和風險補償資金;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和抵押登記服務平臺,適度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試點。擴大農村小額信用貸款的規模和範圍。引導農業擔保公司、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優先為從事扶貧開發的龍頭企業提供信用擔保服務。試點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模式,多渠道加大對貧困戶發展的金融支持;四是嚴格監督管理。加強對扶貧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情況的巡視檢查,確保項目精準實施、資金精準使用,防止跑冒滴漏。

5.堅持長遠,脫貧致富,以扶貧政策的不斷深化促進可持續發展。

改變“脫貧斷奶”的“逆向激勵”,實行“扶馬壹程”的“正向激勵”。壹是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研究出臺檢驗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的指標體系和操作辦法,明確貧困縣、貧困村退出標準;二是堅持支持。保持對貧困縣扶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進壹步加大對貧困縣的投入,給予差別化政策支持;三是獎勵和鼓勵率先脫貧。出臺脫貧攻堅獎勵政策,對提前實現脫貧的貧困村、貧困戶給予壹次性獎勵。試行“摘帽”績效與政績考核掛鉤,對提前“摘帽”的縣鄉領導班子進行表彰鼓勵。

6.堅持選賢任能,進壹步增強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開放意識和能力。

精準扶貧的推進,是扶貧思路的轉變,是發展理念的轉變,是選人用人、評價幹部的轉變。壹是堅持把扶貧開發實績作為選拔幹部的重要依據。註重從扶貧開發第壹線物色幹部,對工作全心全意、成績突出的予以提拔重用,對工作不力甚至弄虛作假的嚴肅問責。註重向鄉鎮領導班子選拔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基層經驗豐富、作風務實的幹部,為重點貧困鄉鎮選拔熟悉農業產業、旅遊開發、村莊建設、農村金融和群眾工作的領導幹部。註重加強對“第壹書記”隊伍的考核管理,優秀的“第壹書記”可以進入鄉鎮黨委班子,確保扶貧力量充實、領導能力強;二是全力推進貧困地區幹部人才培養。建立專項人才培訓基金,開設基層幹部和扶貧人才專項培訓班,加強與高校合作,

農業產業化科研機構與龍頭企業合作,因材施教,培養扶貧人才,提高基層幹部人才精準扶貧政策水平和實踐技能,激發扶貧“造血”潛能;三是優化貧困地區人才引進激勵政策。對願意回貧困鄉鎮工作的貧困地區高校畢業生,在招聘大學生“村官”和錄用公務員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加大對出國創業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度,優化創業環境,鼓勵各地在家鄉建立創業園,多渠道引進懂技術、會管理、會經營的企業管理人才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通過建立“人才+項目”、“人才+基地”、“人才+產業”等實體,開辟綠色通道,給予優惠政策支持。

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第二部分我縣精準扶貧工作期間,已有駐村工作隊進駐我鎮八個村,首次實現了貧困村、貧困人口全覆蓋。貧困戶建檔立卡解決了“誰扶貧”的問題。通過結對幫扶,解決了“誰來扶貧”的問題;通過精準扶貧,實現了“漫灌式”扶貧向“滴灌式”扶貧的轉變,形成了扶貧開發的強大合力,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壹些地方幹部群眾“等、要、靠”思想嚴重。貧困村存在基礎設施條件落後、缺乏產業支柱、氣候條件惡劣、生活資源匱乏、住房困難、交通困難、灌溉困難、飲水困難、上學難、就醫難等七大障礙,嚴重制約農民生產生活。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由於扶貧資金投入不足,駐村工作隊缺乏服務手段;村級集體經濟實力薄弱,村級集體經濟普遍為零,“沒錢辦事”問題十分突出;三年內貧困戶全部脫貧,以此類推。貧困戶能夠穩定脫貧,走出“脫貧-脫貧-返貧”的怪圈,是必然的。

建議:

壹是深入推進駐村幫扶和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切實解決“辦事沒錢”問題。縣域內扶貧項目實行“鄉鎮申報、縣級審批、農村實施、鄉鎮初檢、縣級驗收、鄉鎮報銷”的管理體制。其核心是以鄉鎮為單位申報實施項目,將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意見作為項目申報的必要條件,否則縣級扶貧部門不受理申報項目;

二是落實駐村工作隊“四全流程”。在堅持規劃引領、充分發揮貧困群眾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通過村民自治和“壹事壹議”,實行“全程參與項目申報、全程指導項目實施、全程監管項目、全程監督項目評估”等扶貧項目資金“四流程”管理,加大項目宣傳力度,切實提高駐村工作隊行為能力和群眾內生動力,促進精準扶貧與駐村工作深度融合。

三是進壹步推進駐村幫扶與“團隊建設”深度融合,切實解決“沒人辦事”問題。首先是建立壹支“永不撤退”的特遣部隊。突出重點,分類指導,重點整頓軟弱渙散的村黨支部,不斷提高村支部兩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打造“永不退縮”的扶貧隊伍,為長期脫貧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扶持產業就是扶持基礎,大力推進山區特色農業建設,註重短、平、快特色產業,註重發展長期產業,實現農民長期增收項目相結合。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扶貧龍頭企業+農戶”、村企融合、農工商融合等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同時,對需要貸款的,該行將提供支農貸款,實行“5萬元以下、3年以內、無抵押擔保、扶貧基準利率優惠”的政策,逐步解決貧困戶貸款難、貸款成本高的問題。

四是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全程監督作用。圍繞扶貧項目申報、立項、審批、資金撥付、報銷、實施、監督、驗收、績效評價等關鍵環節,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整體監督作用,從源頭上全面加強監督檢查,有效避免“長官意誌”,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有方、守土有效。各職能部門要主動公開扶貧項目申報條件,嚴格遵循項目申報程序,切實接受對扶貧項目申報“最先壹公裏”和實施“最後壹公裏”全過程的監督,使精準扶貧充滿活力,切實做到陽光扶貧、公平扶貧、精準扶貧,讓所有貧困戶真正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