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2009年自主招生

2009年自主招生

個人覺得浙江金融學院比較好。畢竟浙江比寧農強。

以下是兩所學校的錄取情況。

浙江金融學院

浙江金融學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直屬、浙江省教育廳主管的省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是全國第壹所、浙江省唯壹壹所以培養金融行業高級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職院校。

學院前身是浙江銀行學校,1952創辦,1975復業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30年來,為金融系統和經濟戰線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專業人才,其中大部分成為行業骨幹,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品牌,積累了豐富的無形資產。因此,學院被譽為浙江省金融界的“黃埔軍校”。

學院位於杭州下沙高教園,環境優美,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學院目前設有金融系、保險系、會計系、信息技術部、工商管理系、國際業務部、人文社科系(體育藝術系)等六個系,專任教師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0余人,博士、碩士65438余人,在校學生5600人。金融學、國際金融、國際貿易、會計學、投資理財、證券期貨、保險實務、計算機信息管理、房地產管理與估價等265,438+0專業,其中保險實務為省級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金融學專業、會計學專業為院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網絡金融與保險中介為省級精品建設課程。學院擁有設備完善的證券實驗室、技能培訓中心、模擬銀行、現代化的學生文體中心和學生發展中心。金融綜合實驗基地是國家級高職院校重點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系統)34個,校外實訓基地(系統)100多個。

學院以“做學生歡迎的老師,創社會滿意的學校,育時代有用的人才”為價值理念,堅持“以就業立校,以服務強校,以合作興校”的辦學方針,構建校友、行業、群體“* * *”辦學模式。學院通過積極探索“教學與實踐零距離”,爭取“師生零距離”,最終實現“畢業”。

學院始終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工作格局。大力弘揚“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校園精神,積極倡導“尚德、精工、愛生”的教風和“誠信、善解、恒心”的學風。構建“關心學生進步、關心學生困難、關心學生就業”的服務體系,著力培養“思想進步、人格完善、基礎紮實、技能過硬、身體強健”的人才。

學院有完善的產學合作機制。與西澳中央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與西南財經大學等省內外知名高校合作,與各大銀行、大企業合作設立浙江農村金融學院、金通投資學院等合作教育機構,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浙商銀行長期建立了大量“訂單班”。學院致力於打造“現代銀行櫃員的高地、農村金融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壹線業務人才的重要聚集地”。

2002年,學院被財政部和教育部確定為中央財政支持的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2003年被評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優秀學校。2005年被授予全國金融教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06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全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

目前,學院正以示範院校建設為動力,積極參與浙江省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建設計劃,朝著“打造中國財經高職教育第壹品牌、浙江高職教育知名品牌、中國高職教育響亮品牌”的目標努力奮鬥。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

不久前,在教育部主辦的2006年中國高校-大型企業合作論壇上,這所學院作為唯壹壹所職業院校,與北大、清華等知名高校壹起入選全國大型企業合作人才培養十大案例,被譽為高等職業教育寧波模式。

創新中的形式特征

在創業中找準定位,在創新中形成特色,是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始終不渝的探索和追求。他們與寧波海天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工學交替”、“訂單式(2+1)”、“項目式教學”等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交替”是壹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第壹、第三學期到企業參加生產實習,在企業學習機械制造基礎、裝配工藝、機械工業企業管理、產品技術文件、現場管理、班組長素質要求、質量管理等課程,企業實施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專業知識等綜合教育。第二、四、五學期學校開展基本文化素質和專業理論教育,第六學期開展企業畢業實踐教學。

這種模式的顯著特點是兩組學生交替參與,企業中的崗位完全由學生主導。學生的身份是員工,享受企業員工工資等福利,讓學生踏踏實實的學習,在實踐中真刀真槍的去做。

“訂單式(2+1)”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學生在校前兩年完成基本文化素質和專業理論後,第三年接受專業實踐、崗位技能培訓,完成企業管理規範、專業素質、專業課程和畢業實習。這樣學生壹畢業就能達到崗位要求,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開辟了壹條新的途徑。

“項目教學”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壹種教學改革模式,將企業的設備和人力資源引入學校,學校為其提供場地和工作條件,校企雙方實施人才培養。寧波海天集團有限公司投資300多萬元的設備用於建立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海天實訓中心。雙方介紹了“模具CAD/CAM”項目化教學。根據產品開發的過程,以企業為主體設計和實施教學內容,使學生具備承擔工作的必要能力。讓學生從設計、制作到檢驗完全勝任,是本項目教學設計的出發點。使用的設備(機房、軟件、處理中心等。)也是由企業全額投入,讓企業的專門人員把市場通行的、成熟的、先進的知識和技術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先進的理論,更突出地表現為“有能力”。用企業的話說,這樣的人才是“有用的”。

公開為社會服務。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毗鄰寧波保稅區。保稅區作為浙江和寧波利用外資的戰略重點和重要基地,已成為跨國公司、大項目、高新技術企業和臺商的投資密集區。目前,已有近40個國家和地區在該地區設立了5000多家企業,形成了計算機、半導體光電、精密機械和國際貿易、倉儲物流等七大產業集群。到2010,寧波保稅區大型生產企業將需要各類人才6萬人以上。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寧波保稅區實訓基地”,為區內企業提供各類人才培訓和教育服務。依托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高職、中職合作,拓寬寧波保稅區人才引進網絡,大力引進西部學校培養的各類人才。采用“2+1”的模式。學生在西部高職院校學習兩年,第三年在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專業培訓和企業實踐,學生就業在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實施。七年來,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已向保稅區和北侖區的企業輸送了近3000名畢業生,現在這些畢業生中有30%成為了企業的技術骨幹。

同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率先成立“大港職教集團”。自2004年以來,學院與貴州、陜西、安徽、寧夏、新疆等地的高職院校建立了東西合作關系。目前,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Xi安航空職工大學、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已有100多名學生通過合作辦學在該地區實現就業。浙江省近20所中等職業學校也相繼加入,大大拓寬了人才引進和培養的生源。學院還與捷高科技發展公司、明升科技有限公司、海納電子有限公司、中威電子(半導體)有限公司、榮安生物有限公司、佳興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業建立了緊密聯系,實現了區域企業與中職院校的聯合發展。

借助師資和教學設施,學院積極開展企業員工培訓。去年,* * *為社會培訓了1000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積極開展區域失地農民技能培訓,培訓400多名失地農民提高技能。今年,學院承接了為保稅區企業提供10000人的人力資源服務項目。

學校積極搭建科技服務平臺,幫助企業解決創新難題,尋求新的合作項目。學院組織了6次由化工、模具、機電行業的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企業的專家參加的產學研合作現場交流會。召開浙江省註塑機特色產業基地信息服務與科技合作座談會,邀請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機電工程學院、浙江大學等10余名專家學者為10余家註塑機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解決其技術難題。大港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舉辦了“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項目申報”培訓和“企業信息化”講座,62家企業代表參加了培訓。大港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積極開展企業信息化調研,* * *走訪了200多家企業了解企業信息化和技術創新情況,抽取了80多家重點企業作為樣本。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方案,如在永發保險箱公司進行ERP試點工作,開發了寧波註塑機產業集群信息平臺。

寧波大明精密鑄造有限公司、寧波華冠鑄造有限公司、寧波時空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與學院合作,成立了三個校企聯合研發中心,共同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學院大港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通過北侖在線技術市場平臺,為寧波方勝橫店電器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積極為企業申報技術創新項目做好查詢、整理和服務,提高申報項目質量。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執行院長蘇誌剛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高職教育是壹種就業教育。高職院校只有與企業結合,面向市場,服務社會,才能主動承擔起“讓失業者有工作,讓有工作的人幸福”的神聖使命。

本報訊(羅連浩賴剛周軍)學生畢業前在區內企業預就業。平均每個學生有三份以上的工作可以選擇,就業率接近100%。日前,在教育部主辦的2006中國高校-大企業合作論壇上,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唯壹壹所職業院校,與北大、清華等知名高校壹起入選中國大企業合作人才培養十大案例。

位於北侖區的寧波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區內大型企業的人才、技術、設備優勢,與海天集團等十余家大型企業建立了“工學交替”、“訂單式”、“項目教學”等人才培養模式。七年來,它已向北侖區的企業輸送了近3000名畢業生,現在這些畢業生中有30%成為了企業的技術骨幹。

“工學交替”是指學生在第壹、三、六學期學習機械制造基礎、裝配技術、機械行業企業管理、企業現場管理等課程,企業實施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專業知識的綜合教學。學校在第二、四、五學期實施基本文化素質和專業理論的教學。這種模式的顯著特點是學生是員工,享受企業員工工資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