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要想全面實現誠信經營,必須在企業內部實施誠信教育,豐富員工的誠信管理知識,提高員工的整體誠信管理水平。因此,中小企業必須積極引導和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把誠信經營作為企業發展的基本原則,這樣企業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不斷發展進步,從眾多中小企業中脫穎而出,為成為大企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壹、什麽是中小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指出,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有利於滿足社會需求、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於中小企業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我國對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主要是根據銷售額、總資產和員工總數。
二、誠信的內涵
壹個企業持續良好經營的基礎是誠信。只有在經營過程中以誠信為基礎,得到社會和客戶的認可,才能保證企業在推進事業的過程中向前發展。因此,誠信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三,中小企業誠信缺失現象分析
(壹)拖欠資金或偷稅漏稅
中小企業誠信缺失的重要表現是:拖欠本企業和合作企業的業務資金,拖欠銀行貸款。在契約式合資企業中,雙方之間的商業交易沒有在預先簽訂的合同中約定的時間付款;未能按時或惡意支付銀行本息,存在拖延的心態,行為十分惡劣。壹些企業為了追求高額利潤,不惜代價偷稅漏稅,拒不履行納稅義務,而且數額巨大,令人嘆為觀止。壹些企業為了給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混淆了期間費用和生產成本的界限,意味著企業當期利潤減少,從而減少了當期的稅金。企業偷稅漏稅情況嚴重,直接導致中小企業信用等級普遍下降。
(二)制造假冒偽劣商品
制假售假不僅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範圍廣泛、後果嚴重,而且蔓延發展,令人觸目驚心。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假冒偽劣商品總產值每年高達2000?3000億元,假冒偽劣給國家和企業造成的稅收和利潤損失高達6543.8+0000億元,相當於我國國民經濟總產值的十分之壹。其中,中小企業制造假冒偽劣商品占50%。
(3)合同違約和合同欺詐
據我國工商局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40億份經濟合同,涉及總金額140萬億元。有專家估計,市場交易中的無效成本至少占GDP的10%~20%。違約和合同欺詐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的壹個嚴重問題,合同的嚴肅性也受到了挑戰。有些企業往往在合作夥伴或自己無法約定合同的情況下,為了自己企業的利益,單方面或同時違反合同。
四、中小企業誠信建設的措施
(壹)完善中小企業誠信法律法規體系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來規範企業信用,使得很多信用活動無法可依。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誠信法律法規勢在必行。其主要內容主要包括:企業信息狀況的信息采集規定;關於信息發布和獲取的規定;信用評價和信用服務機構權利義務的規定;關於失信法律責任的規定等。為了保證信用活動有法可依,政府首先要有完整健全的法律基礎。在其建立過程中,政府部門發揮主導和積極的引導作用,建立有效的法律監管部門,規範和加強法律監管,使市場規範發展。企業為了在市場上獲得更高的經濟利潤和良好的發展前景,需要在健全的規則和誠信管理體系的監督指導下進行有效的經營活動,並在誠信監督管理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完善中小企業誠信管理信息平臺
信用管理體系是信用秩序的制度保障,包括個人和企業信用管理體系、信用評價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管理制度的先進經驗,可以推行個人誠信代碼制度,使個人誠信數據集中在壹個固定的代碼上。由於我國60%以上的企業信譽信息掌握在政府手中,如何充分利用這些信息,促進政府依法行政、高效透明,加強和提高監管的效率和科學性,也是企業建立完善的系統平臺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充分利用工商、金融、銀行、質檢、司法等部門現有的資料和已建立的制度。,出臺強制性數據采集政策,以較低的經濟成本,加快建立技術先進、可靠性強、權威性高、覆蓋全面、相對完善的企業和個人公共數據信息數據庫。同時,政府要制定相應的市場準入機制、失信約束管理辦法、數據信息采集使用辦法等符合市場規律的信用制度?遊戲規則?。將我國信息化建設平臺與信用體系建設相結合,通過電子政務和電子網絡建立全國範圍的信息采集和查詢網絡系統,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信用的監督和管理。
(三)依法嚴厲打擊失信企業。
依法嚴厲打擊中小企業失信行為。加強失信源頭治理,強化市場誠信監督管理理論,深入開展重點產品、重點項目、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市場執法,嚴厲查處假冒偽劣商品大案要案,嚴厲打擊危害人身健康、公共安全和生命財產安全的失信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利用高科技手段實施的違法行為。加強執法合作,建立健全處置重大失信案件和違法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加強行業和區域企業失信集中整治,保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建立健全誠信法律制度,開展失信企業獎勵舉報制度,切實落實對舉報人的獎勵,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做好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加大對違法失信行為的刑事司法打擊力度。企業失信的根源在於失信所獲得的收益與其失信成本的比較。因此,提高企業失信成本可以成為強化企業誠信的重要手段。如果企業失信,那麽就沒有消費者會去這個企業購買產品和服務,導致這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沒有市場,最終導致企業的資金無法運轉,經濟得不到改善,企業的成本增加。那麽,企業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失信於人。因此,必須加強誠信管理,通過法律法規對失信行為進行懲罰,這將增加企業的執行成本,使企業的失信行為得不償失。
(四)積極引導和完善中小企業內部誠信管理。
有效的人力準備是實施策略最重要的關鍵。換句話說,壹個企業要想實現其發展目標和戰略思想,就需要壹個強大的企業員工,員工的素質直接決定了企業戰略實施的效果。企業通過培訓員工,宣傳教育正確的誠信觀,使企業各級員工樹立正確的誠信觀,樹立正確的工作作風和思想觀念,在企業的誠信管理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企業的誠信直接關系到員工的素質。員工素質提高了,整個企業的誠信就能得到保證,整個企業就能誠信有效地運作。通過企業對員工誠信素質的教育,讓每壹個員工感受到誠信的重要性,要求中小企業的每壹個員工都具備誠信經營的素質,才能在這個企業生存下去,在社會競爭中不被淘汰。因此,中小企業要想全面實現誠信管理,就必須在企業內部實施誠信教育,豐富員工的誠信管理知識,提高員工的整體誠信管理水平。因此,中小企業必須積極引導和改善企業內部管理,把誠信經營作為企業發展的基本原則,這樣企業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不斷發展進步,從眾多中小企業中脫穎而出,為成為大企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要把握好時機和尺度,處理好加強輿論監督與堅持正面宣傳的關系,密切關註正面宣傳和批評報道的比重和比例,善於運用公開報道和內部反思,恰當把握輿論監督的時機和重點,充分發揮主流媒體在輿論監督中的重要地位和主導作用。努力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的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