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全球地質災害形勢及防治趨勢

全球地質災害形勢及防治趨勢

隨著全球變暖,地殼活動進入相對活躍期,加上重大工程建設等人類活動的影響,世界各國都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地質災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日益增多。地質災害已成為當代地球科學的熱點領域。除了在“每日主題”報道中設立地質災害專題外,對地震、火山活動、海嘯(風暴潮)、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主要類型的地質災害也有不少討論,暴雨、洪水等其他氣象災害也被納入地質災害專題。

縱觀本次國際地質大會,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地球科學熱點領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壹是地質災害調查探測新技術新方法

幹涉雷達測量和差分幹涉雷達測量技術作為快速、精確(毫米級)獲取地形數據的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研究利用這兩種技術進行滑坡監測和制圖。隨著GIS制圖和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的不斷提高,將2D或三維有限元模型應用於滑坡和崩塌的穩定性計算和評價已非常普遍。Andrea Merri等人利用Flac3D軟件建立了意大利Si trumbo Li火山的三維地質模型,從而分析不同巖漿構造狀態下應力應變狀態的變化,預測巖漿的流動狀態。英國地質調查局已將三維地質建模納入戰略科學計劃(2005 ~ 2010)。與1999發布的戰略科學計劃相比,最重要的變化是從2D地質調查技術向三維地質調查技術的轉變,如“英國大陸三維地學框架”和“海岸、大陸架和大陸邊緣的三維表征”。隨著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甚至出現了4D理論。

二是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警

地質災害預警系統不僅僅是壹套技術設備,還包括人的因素、社會因素和信息溝通。挪威是壹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頻發的國家(地區)。2005年,Geo極端研究計劃成立,計劃用4年時間對挪威未來50年的地質災害進行評估。這個項目包括四個研究模塊:模塊A的主要目標是研究氣象參數與滑坡和崩塌之間的耦合,為了進行這項研究,建立了壹個包含滑坡和崩塌的數據庫;模塊B主要預測區域氣候前景,重點研究降水、颶風等極端氣候事件;模塊C利用模塊A和模塊B的研究成果,生成挪威未來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分布圖。本模塊主要研究可以代表不同氣候區域的四個關鍵區域。模塊D研究過去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預測未來。主要因素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和減災措施的費用、經驗和能力培訓、計劃的變化和對決策者的影響。

三。地質災害風險管理

地質災害風險評估與管理壹直是國際上倡導和推廣的減災防災的有效途徑之壹。“減少風險,增加防禦”是本次會議的地質災害主題,也是2008國際地球年十大主要研究課題之壹。本課題主要圍繞四個方面展開:①人類是如何改變巖石圈、生物圈和自然景觀,從而造成對人類生活和環境有害的變化並誘發地質災害,同時增加社會適應地球的脆弱性(地質、地貌和水文氣象)?②應該采用什麽方法和技術來評估人類和場地對災害的適應能力,在全球範圍內應該如何采用這些方法和技術?(3)在目前的監測、預報和減災條件下,各類地質災害的相對比例是多少,應采取什麽措施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種狀態?(4)風險應用與政府(和其他機構)掌握的每壹次地質災害的風險、脆弱性降低措施和計劃(包括減災)之間有什麽障礙?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這壹主題致力於實現與其他國際組織的各種研究項目的總體平衡,主要側重於這些問題如何與《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兵庫行動框架》的五個行動主題相聯系。

四、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體系

雖然本次會議關於地質災害應急體系研究的論文不多,但在專題討論中,很多研究者都提到了這個問題。地質災害應急體系建設主要是根據各地區地質災害發育特點,開展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建設、防災減災演練和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目前,不同國家對地質災害的應急措施不盡相同,但在推廣應用上還有壹定差距。Sylfest Glimsdal等人在研究了挪威西部Akneset的壹個斜坡後發現,這個斜坡有壹個很大的不穩定塊體。如果這些不穩定的塊體整體滑動,滑坡將引發海嘯,並對這個海灣的許多建築物造成破壞性損失。通過對邊坡的數字建模、波浪數字建模以及2D和三維數字建模,模擬分析了邊坡的穩定性、海嘯的產生和傳播。最後,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桑棗中學在震後僅1分36秒就組織了2000多名學生下樓,全校無壹人傷亡,創造了地震中的奇跡。這壹奇跡歸功於學校的防火演習和建築物的修復和加固。對於破壞力較強的地質災害,如地震、海嘯等,通過先進的地震海嘯預警系統提前發出警報,讓人員和車輛在海嘯到來之前轉移到安全地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壹。

五、將地質災害風險評估納入城市規劃管理。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種地質災害已成為制約城市發展規劃的負面因素。加強地質災害風險評估在城市規劃和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在本次大會上,相關學者介紹了各自國家(地區)的壹些做法。英國是壹個國土面積很小,海岸線很窄的國家,但是人口非常多而且還在增長,對土地使用的競爭壹直很激烈。因此,在壹些可能遭受地面沈降、滑坡和洪水的地區,使用和開發土地的壓力相當大。此外,還有壹些被工業汙染的土地需要改良和開發。在這些地區進行土地開發建設時,有必要對該地區地質災害的發育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維克托·奧西波夫主要考慮了莫斯科的地質災害類型,如滑坡、巖溶、巖溶侵蝕過程和地下水泛濫。在對地質災害發生過程評估的基礎上,他繪制了1∶5萬的莫斯科地質環境現狀圖,並根據市政規劃和功能區劃分析了不同地質環境現狀的區域分布,將莫斯科劃分為非常不適宜區、不適宜區、適宜區和適宜區。

不及物動詞地質災害方面的國際合作

盡管世界各地的地質學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地質災害仍呈大幅增加的趨勢。氣候變化讓事情變得更糟。2005年6月5438+10月,聯合國在日本神戶發起並提出了《2005-2025年兵庫行動框架》。這壹計劃已由165個成員國討論通過,是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減少災難性自然災害的最重要文件之壹。該計劃規定了所有國家和國際組織應采取哪些積極措施,以取得更好的減災效果。此外,它還明確了世界減災委員會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總之,這壹行動計劃的基本思想是,國際社會應承諾保護公民免受災害的威脅。該行動框架將地質災害按照地震、海嘯、滑坡和火山爆發進行分類,每種類型的地質災害都有災難性事件的實例以及死亡率和經濟損失的統計。在這壹行動的框架內,更詳細地討論了適當的鑒別方法、減少風險措施(包括預警系統)和加強機構管理(包括能力建設)的重要性。

由於國際科學理事會亞太地區辦事處占世界人口的大多數,因地質災害死亡的人數占全球總數的80%,該辦事處決定創建壹個關於地質災害和災害的科學計劃,該計劃初步考慮地震、洪水和滑坡等三大地質災害,目標是減輕自然災害。2002年提出了實施計劃,後來發展成為全球觀測戰略的八大主題之壹,由歐洲航天局發布。2007年,法國地質礦產局對這壹計劃進行了改進。《兵庫行動框架》提出後,意大利、中國、日本等國開展了相關工作。2005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亞洲減災會議上,實施了《兵庫行動框架》,討論了亞洲減災的重點領域和未來十年區域合作的內容。2007年,第六屆亞洲工程地質災害區域會議在韓國首爾召開。中韓簽署合作協議,深入探討亞洲地質災害合作研究。國際滑坡會議將於2008年6月+10月065438日在日本東京召開,以進壹步討論相關問題。

(張永雙、、郭、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