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數學本身的性質,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形成具體生動的表象和概念。隨著年級的增加,具象的成分逐漸減少,抽象的成分增加。概念、規律、性質、公式等理性材料日益積累,構成思維的素材,成為構建相應數學認知模型的知識庫。比如學生需要豐富的材料來形成數的概念,構造四則運算級數的模式,掌握幾何體知識的結構。總的來說,它遵循具體形象——形象抽象——邏輯抽象的規律,有壹定的創作萌芽。比如在立方體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材料,讓學生練習和掌握概念。為了讓學生理解壹個立方體有12條邊的概念,教師可以分別給學生11、13根木棒和剛好12根木棒,要求學生用手搭建立方體。學生通過實驗發現,搭建壹個立方體只需要12根木棒,讓學生掌握立方體由12條邊組成的概念。如果學生想掌握壹個立方體的12條邊都相等的概念,教師可以故意在分發12條的小組裏放壹些12條,讓學生在“失敗”的體驗中明白壹個立方體的12條邊壹定相等。這樣,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教材,從展開、物質、外部活動,到逐漸壓縮、省略思維活動的具體環節,體驗到立方體這個最簡單的形式的概念。
2.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有方向。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方向的明顯特點是朝壹個方向直走,即對周圍的其他因素“視而不見”。皮亞傑認為思維水平的區分標誌是“守恒”和“可逆性”。這裏所謂的“守恒”,是指當壹個操作發生變化時,某些因素保持不變,這個常數叫做守恒。而“可逆性”是指壹個操作可以通過逆操作來補償。學生應該能夠進行“操作”,這應該是壹個可逆的內化動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定向集中思維,又要重視多向發散思維。前者是利用已有的信息積累和記憶模型,集中精力對壹個目標進行分析和推理,試圖找到唯壹合理的答案。後者是對眼前或記憶系統中的信息進行重組,產生新的信息。答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各種各樣的答案。在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今天,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方向性,利用教材中的壹切有利因素,培養學生壹題多解、多變題、多用題的思維方法。
3.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應該是系統的。
零散無序的思維不能正確反映客觀世界的整體性。“所謂的智力開發,不過是壹個組織良好的知識體系。”考慮到數學知識本身的邏輯體系與學生認知規律的相互作用,數學知識應整合成壹個不斷縱向分化、橫向整合、緊密聯系的知識網絡,使數、形、形的知識縱橫聯系、相互促進、由廣而深。實踐證明,知識面越近,知識面越廣,遷移能力越強,創造性思維的可能性越大。多向多層次的整體結構更有利於知識的理解、掌握、儲存、檢索和應用。但是,由於小學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不可能壹下子就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教學是有壹定的層次和階段的,不同的層次和階段體現了不同的思維水平和不同的思維品質。如小學數學中整數計算四個循環,分數和小數兩個循環。和三角知識的兩種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從整體和系統的角度,明確每個層次、每個階段對學生思維訓練的要求,並進行適當的訓練。
4.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要有規律。
數學思維中的規律包括形式邏輯規律、辯證邏輯規律和數學本身的特殊規律。它們是相互關聯的。形式與內容、具體與抽象、特殊與壹般之間存在著聯系。要使學生有效地學習,就必須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如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比;四種計算中的五種運算法則是數系所依據的通用公式。和、差、乘、除四個基本的數量關系是各種應用題等等的基礎。規律揭示得越基本、越概括,學生理解起來就越容易、越方便,教學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師在傳授新知識時,應充分利用遷移的作用,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思維方法解決新問題。比如,教授完“5乘以幾”的乘法口訣後,學生可以用這種思維方法推導出其他乘法口訣;學完“加法交換律”的推導,同樣可以學習乘法交換律。學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等等。
總之,只有當數學思維的材料豐富、廣泛、多變時;方向明確,清晰,相對穩定;內容系統、有序、開放、全面;結構是有規律的,辯證的。水平,可以發展學生思維的完整性,使思維靈活、深刻、批判、有目的、敏捷甚至富有創造性,有利於培養創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