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於濉溪縣,是壹種濃香型白酒。口子酒釀造歷史悠久。口子酒的釀造歷史源遠流長。遠在15(公元697年)的春秋時期的魯桓公,宋襄公曾多次向諸侯獻血,並飲用當地的酒。相傳戰國時宋遷都香山,大量釀造。南宋、金、元時期,口子酒大量生產。口子酒歷經千年,入口即甜。喝後恰到好處,被譽為“名聞冀北三千裏,味占江南第壹”的美譽。許多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富豪都會在此聚會,或泛舟,或飲酒賦詩。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中寫道:秋夜寫對聯,春雪晨暖酒。湖邊愛白鷗飛,水清憐紅鯉肥...宋元豐三年,蘇軾,徐州周知,在《南鄉子·蘇州上元》中寫道:“千騎試春遊,小雨收,使江東老客;如果妳呆得晚了,酒就會無聲無息地溜走。”字裏的白酒就是口子酒,當時的濉溪口屬於蘇州。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徐州時,對濉溪地方官呈上的口酒大加贊賞。以香山隱士為最膾炙人口的“隔壁千醉,十香開壇”的詩句。口子酒世代相傳,歷代占據曹芳舊址。它采用千年古泉和百年老窖,精選優質高粱和上等陳曲,采用傳統釀造工藝,使酒醇香四溢。
口子酒的特點是香氣濃郁,香味綿長,香透瓶,留香不斷,稱為“香透瓶”、“香透夜”。它“清如玉露,濃而香,甜而爽口,回味悠長”。南京人誇:“濉溪名酒來浦口,南京全城香。”古往今來,商賈往來,文人墨客“聞香下馬,知味止步”。歷史上有“名聞河北北三千裏,味聞江南第壹”的美譽。口子酒已經成為淮北濉溪的名片之壹。
2.口子糕點
口子糕點品種多,質量好,市場廣,是濉溪的名優土特產之壹。
口子餅分普通餅和細餅(粗、細)。像三刀,羊角,小北京棗,螞蚱腿,豆皮,焦花,燒餅,都是普通的餅。細餅有寸金、麻片、烤餅、蜂餅、雲片、山楂餅、皮糖、餅、雞骨糖、蜂蜜等。此外,還有壹些時令糕點:酥糖、木瓜糕、綠豆糕、月餅等。而且還有專門的祭祀禮物,俗稱“供蜜”。蜂蜜供應是各種人和事用白糖做的。如八仙、雕像、宮殿、牌樓、寶塔、香爐、燭臺、盆、碗、罐、瓶、龍、虎、獅、馬、牛、豬、羊、雞、鴨、鵝、花、鳥、魚。這些“蜂蜜祭”制作精美,完美無缺,形狀逼真,吃起來香甜可口。
3.古鎮麻辣湯
相傳甘龍在下江南時,路過此地,感到饑餓。恰巧路邊有個老太太煮雞湯,甘龍坐在路邊喝了壹碗,很香。湯裏有麥粒,但甘龍不知道這麥粒留在了雞的胃裏,因為它沒有洗。於是,甘龍問老太太:“這是什麽湯?”老太太年紀大了,耳背,重復道:“什麽湯?”乾隆誤以為這個湯的名字叫“什麽湯”。後來,這個名字被稱為“唐哲”,現在濉溪人叫它“唐哲”,因為湯味道鮮辣,壹些人也叫它麻辣湯或胡麻辣湯。
濉溪古鎮的麻辣燙是用母雞和圓骨熬制,加上12種食材。做菜的時候,除了加蔥和麥粒,還加了很多姜,這個湯有壹種麻辣的味道,很鮮。將洗好的面筋在溫水中徹底醒發,使原本海綿狀的面筋表面變得光滑柔軟,然後捏成小塊開鍋,用筷子順時針攪拌。這時候面筋會被甩成碎片,比如蛋絮,但比蛋絮略濃。麻辣燙面筋也有壹定的制作方法:將面粉放入盆中,用約1 kg清水拌成軟面團,用蘸水的手揉成面團;烤幾分鐘,然後用力揉搓,再用清水輕輕揉搓,待面水較厚時再用清水洗凈。如此反復幾次,直到把面團裏的面汁全部洗掉,然後用手把面筋拿出來,泡在清水盆裏。洗面筋後剩下的面粉水摻進湯裏,這樣連麥粒都沈澱不出來。最後加入鱔魚絲、鹽、味精和適量白胡椒粉。在湯裏加點香油就更美味了。
4.王憨子油茶
王憨子原名王,他精心經營的油茶是老城區的小吃龍頭。油茶是濉溪小吃中的滋補精品,人們常說“老城油茶香”。在街邊的大排檔裏,放壹口大鍋,用棉布包著保溫,鍋裏有做好的油茶。吃的時候加醋、醬油、香油,酸辣可口。其口感滑潤油潤,略帶生活氣息,酥油香氣濃郁,營養豐富,深受老人和孩子的喜愛。油茶除了清香,還有提神、消食、健胃、祛濕止痢、散寒、治感冒的功效。
5、留香閣畫筆
淮北留香閣制刷廠生產的刷子,用料上乘,產量適中,有200多個品種,屬徐安畢。留香閣在探索傳統制筆工藝的基礎上,既保持了徐安畢的特色,又吸收了湖筆的優點,創造了自己的風格。它保持了毛筆特有的尖、圓、齊、健,剛柔並濟,清純耐用的優點,且鋒長、鋒清、體薄、墨量大,便於使用和潑墨,可使其成為“鐵絲中心”的趣味所在。其中,著名畫家如劉海粟、舒潼、李苦禪、賴少其、費新我等。,都曾試著寫過,都稱贊過用心的應用,都被隨口稱贊過。日本著名畫家加藤東翠和柴田木石也給予了高度評價。柳香閣毛筆遠銷香港、澳大利亞、日本、泰國等地,在國內外書畫界享有盛譽。
6.臨渙棒棒茶
雖然臨渙本地不產茶,但安徽盛產茶葉。濉溪臨渙往南不到200裏,有個地方叫六安,以產茶聞名。臨渙通過六安當地壹家名為紅茶吧的茶,創造了自己的品牌茶“棒棒茶”。據說常喝這種茶,有春生津、夏解暑、秋提神、冬暖身的獨特功效,還能解酒,喝多了不養胃,暫時解饑解渴。臨渙鎮現在人口不到2000,但這裏有10多家有名字的古茶館。相傳這是因為臨渙古鎮有好泉水。古鎮南邊有個泉,叫回龍泉。相傳此泉清涼甘甜,大部分茶館都設在附近。
7.濉溪醬菜
濉溪醬菜,包括濉溪古鎮的醬菜和臨渙鎮的醬菜,已有100多年的生產歷史,深受當地人民的喜愛。
(壹)老鹹菜
老城區的腌菜以腌瓜最為著名,最早創制於清朝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20多年的生產歷史。甜、鹹、酸、辣、香的菜品,裝在香噴噴的醬包瓜芯裏。吃起來醬香濃郁,酥脆爽口,風味獨特。濉溪醬包瓜選料考究,制作精細,風味獨特。源昌齋醬廠采用當地優質袋裝瓜為原料。這種瓜呈鼓形,色澤黃綠,濕潤豐滿,要求每個瓜重500克至750克。要采摘加工,不允許過夜,保證新鮮。制作時,首先將包好的瓜柄切成圓蓋狀,去掉瓜瓤,然後經過初腌、暴曬、制醬等工序,使瓜皮呈琥珀色;然後,優質的杏仁、花生、黃瓜、瓜類、豆類、苔蘚、大頭菜、生姜、鹿角、陳皮等。選料,醬制後剁碎成餡,裝入腌制好的瓜殼中。最後再蓋上之前切好的圓形瓜皮蓋,成品紮成原來剛包好的瓜的形狀。
(2)臨渙醬菜
臨渙醬菜色香味俱全,脆爽有彈性,色澤透亮,散發著醬菜的清香。味道不鹹不苦也不生菜。臨渙的醬菜有40多種,其中以培養瓜和腐乳最為著名。
(1)臨渙八卦
臨渙釀瓜,又名中華美食,殼圓嫩鮮脆,醬菜味濃,有十種棉餡,五六種顏色。臨渙素有“八卦城”之稱。久負盛名的臨渙醬養瓜是臨渙醬中的傳統名菜,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以其香、脆、嫩、醬香濃郁等獨特風味而聞名。清朝末年,壹位詩人寫了壹首贊美太陽的詩:“瓜風送香,蜂蝶飛雲,吃瓜之後忘了故鄉人。”1981年,在杭州召開的華東調味品合作大會上,羅城牌栽培瓜被選為最佳產品。1985被國家評為最佳調味食品。
八卦掌原名女兒瓜,其品種流傳於2000多年前。寶瓜的栽培很有講究。選擇其特定土壤,只施農家肥和草木灰,裝瓜清種,秋初采摘。新鮮的瓜飽滿,呈青黃色。
釀造袋裝瓜的選料是有講究的。每袋瓜重500克,鼓狀,青黃色,光滑飽滿。采摘加工,不過夜,保持瓜的新鮮和脆度。制作時,將鮮瓜蓋好,去皮,第壹次入缸腌制,暴曬30天以上,再蓋壹層甜醬,培養40天,制成琥珀色瓜殼備用。然後將杏仁糊、花生糊、黃瓜糊、蘭花糊、苔糊、姜糊、酸菜豆、菜花、陳皮等10多種優質醬菜食材切碎勾兌,放入醬培成熟的瓜殼中,蓋上瓜蓋。束仍為原鮮瓜之形,故名寶瓜。
成品呈鼓形,色澤鮮艷,酥香可口,口感清爽,鹹甜適中,醬香濃郁,南北皆宜。生產的臨渙醬瓜富含維生素、氨基酸、糖類和礦物質,是純天然食品。
(2)林煥培腐乳
臨渙的醬料很多,獨具特色的腐乳和瓜壹樣有名。腐乳有100多年的歷史,和袋裝瓜壹起遠銷四面八方。工藝精細,工藝復雜,選料精良,配比恰當,發酵釀造周期長,制成後產品風味獨特。吃了腐乳,感覺食量增加了。尤其是用腐乳的汁液作為燒肥肉的輔料,更是別具壹格。根據氣候、溫差、土質、無汙染等。,全部精選優質大豆,並添加多種珍貴中藥材和特殊香料。牛奶栽培所需原料選定後,要嚴格按照生產工藝進行控制,尤其是衛生標準更高。首先用清水清洗幹凈,然後用清水浸泡。成功後可以磨成漿,然後用蘆葦去粗渣。剩余的細漿用蒸汽加熱,然後加入壹定量的石膏,再壓制成規定厚度和標準含水量的塊體。壓制後用刀切成2厘米厚、4厘米見方的胚塊,每隔壹段時間放入溫室籠中發酵,要求在常溫下恒溫45至48小時。發酵到壹定程度時,用黃培特制的幹蜜汁,加入海鹽和天然三伏醬油,裝入大桶或壇子的內底,加入適量的蜂蜜甜醬,密封簽字,按規定放入專用發酵間存放。浸泡大豆後,研磨、打漿、燒漿、糊化、初壓、展平、復壓、切塊、研磨、培養、裝缸、封缸、儲存、成品。自然發酵陳釀,從胚到成品大約需要10個月,秋涼後出售。在出售之前,再次檢查成品。如果發現顏色和質量不符合標準,不準出廠銷售。優品色澤棕黃,肉質鮮嫩,質地細膩,醬香濃郁,鹹酸適中,晶瑩綿軟,柔而不膩,具有養殖奶特有的口感。
豆腐味牛奶的特點是黃色和晶瑩剔透的顏色。開壇後鹵汁味特別濃,軟而不膩,很好吃。其特點是肉質鮮嫩,質地細膩,味道鮮美,回味無窮。
8.臨渙種植奶肉
臨渙養殖奶肉與養殖瓜、腐乳齊名,也以色澤鮮艷、形狀飽滿、口肥而不膩、乳香濃郁、有壹種不舍之感而聞名。
培養奶肉的工藝精湛,必須用當地泡菜培養腐乳的湯作為輔料。制作時要挑選上等的五花肉,加工成大方塊,然後放入鍋中用水煮去油膩。取出,放涼,切成均勻的塊,倒入培養奶中(培養奶的質量決定了培養肉的色澤和風味),加入調料拌勻,放入碗或盤中,再放入鍋中蒸壹段時間,進壹步去除油膩的味道,將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後,出鍋冷藏。吃的時候在鍋裏蒸15分鐘再吃。
9.大莊葡萄
杜集區端元鎮位於黃淮平原,屬於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勢平坦,自然條件優越,特別適合水果種植。大莊葡萄在我國已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被譽為“大莊葡萄的碭山梨”。為了保護自己的品牌,大莊葡萄已經註冊,每年的“大莊葡萄采摘月”讓大莊葡萄聲名遠揚。
10,湟裏石榴
湟裏石榴是著名特產,產於濉溪西北的湟裏村,多種植在海拔50米至150米的山坡上。明代嘉靖年間,吳博士所著《歲念》壹書中記載,湟裏石榴“色鮮、香、籽軟、汁甜濃”。民國時期,遠銷南京、上海等地。湟裏的石榴品種很多,有馬堯籽、軟籽、粗青皮、滿園香、笨石榴。其中,品質最好的壹種是軟籽石榴,又名冰糖石榴,果實圓潤,皮薄極了。單果重150g,最大300g,350 ~ 400粒。它是冰糖色的,顆粒大而多汁,種子柔軟,味道極其香甜。
11,黃鬥杏
黃梨品種有水白杏、綿杏、關公臉等。其中最好的是八鬥杏,因形似八鬥而得名。這個品種是民國初年技術員丁陽齋嫁接培育的。它的特點是個頭大,產量高,果皮光滑,顏色紅黃,肉厚,酸甜可口。
12,濉溪西瓜
(1)本地西瓜
產於濉溪縣,栽培多年,在淮海地區頗有名氣。在淮北、徐州、蘇州、蚌埠、合肥等地有售。這種瓜質量好,皮薄肉厚,脆而多汁。清香爽口,甜甜的。成熟的瓜,用刀劃開它的皮,自動裂開,果肉凸出,無法復合。主栽品種為青核桃粒,為中熟品種,果形大橢圓形;皮呈青綠色,有細網狀,厚約1cm;強烈的紅色、沙色和黑色。單瓜重20斤左右,大小30多斤,畝產4000斤左右,最高7000斤。年種植面積約300畝。
(2)鐵佛無籽西瓜
2000年,濉溪縣鐵佛鎮引進無籽西瓜栽培技術,全鎮種植面積達1.5萬畝,形成了無籽西瓜產業基地,並註冊了“福蜜”商標,稱為“鐵佛無籽西瓜”。2006年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質量認證,2010年“鐵佛無籽西瓜”將進入上海世博會,供貨時間為壹個月(7月20日-8月20日),面積1000畝。
13,全美德硬面杜萬
濉溪萬德硬面卷因為外形美觀,看著很舒服,麥香面筋的味道壹落千丈,讓方圓百裏聞名。在過去,商人和路人經常品嘗硬面條來滿足他們的食欲。
硬面輥的所有優點都不同於普通輥。首先是它的“硬”;用手壓不出坑,用拳頭也壓不變形,像磚頭壹樣。而且是“大”:正宗的大軸壹般長7厘米,寬3厘米,高15厘米,壹張不止四兩。其次,它的形狀:橋拱上部為圓形,下部為方形。只有這三個特點才能和其他大卷相提並論。
《所有美德》這本精裝書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如今,在白山鎮,只有謝佳獨家經營。所有美德的硬面卷軸都瀕臨失傳。
14,雙堆面魚
濉溪雙堆面魚是民間非常簡單的傳統主食之壹。近年來,它已成為許多食客必點的主食之壹。
濉溪雙堆面魚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將面粉放入碗中,加入壹定量的水,加入適量的鹽,搗成糊狀。水燒開後,用筷子將搗碎的面糊逐個撥入開水中。面糊進入沸水後凝固,形狀像大大小小的河魚,變成了雞蛋。面魚下鍋煮熟後,加入適量的鹽、油和調料即可食用。如果妳在面糊中加入壹兩個雞蛋,面條魚的味道會更軟。
“雙絨面魚”可以吃素,但面魚的素食壹般是由食材和調料來調節的。對於素食者來說,食材是青菜、菠菜等蔬菜,油主要是磨好的香油。對於肉食者來說,各種肉丁都可以作為食材,以動物油為主,配以少量香油。還有煮面魚的精美湯品。現在大多是豬骨牛骨羊架子之類的燉湯。
15,南屏肚皮
濉溪南屏肚用新鮮五花肉烹制,是南屏鎮的名菜。在濉溪南屏鎮,無論是婚喪嫁娶、喜怒哀樂,還是朋友聚會,都必然會有“響肚”,它具有味道鮮美、香氣宜人、口感酥脆爽口的特點。在口中咀嚼時會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故稱“響肚”。
據介紹,響肚的制作方法也很簡單,但烹飪溫度要根據食材精心掌握。妳需要買新鮮的豬肚,用鹽和醋反復洗幹凈,切成條,放在開水鍋裏煮並加調料,然後把湯和牛肚壹起放在小菜盆或大瓷碗裏,用小勺吃。
南屏肚老少皆宜,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深受城鄉人民的喜愛。現在蘇州、淮北、蚌埠等城市都有“南平肚皮”。
16,留半夏
半夏是濉溪縣著名的中藥材。半夏不僅是藥用湯劑的原料,也是壹些中成藥、丸劑、洗劑的主要成分之壹。
17,其他名優土特產
淮北名菜<魚咬羊>、淮北狗肉、濉溪羊肉湯、素餡扁食(大年三十包好,初壹早上在餃子裏吃)、幹菜餃子(壹般正月十五做)、炸小磨綠豆丸(壹般春節做)、煎餃、燒餅、包子(芝麻)、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