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對壹個人的職業發展路徑的設想和規劃,包括如何獲得壹份工作。
在發展領域,妳打算取得什麽樣的成就。合理設計職業生涯是走向成功的第壹步。
日前,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陸士禎教授的壹項調查顯示,67.29%的大學生這樣做了。
我有自己的職業定位,但49.84%的大學生對自己選擇的職業缺乏了解。從數字上看,近壹半的大學生從未做過職業生涯設計。壹般來說,壹個人的職業生涯設計是在大學期間逐漸形成的,高考填報誌願自然是重要的壹步。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設計需要註意哪些問題?筆者對此做粗淺的探討。
壹、職業生涯設計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1.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明確職業目標。職業思想是指人們對未來職業的強烈追求和向往,是人們對未來職業生活的構想和規劃。任何人的職業理想都必然會受到社會環境和社會現實的制約。社會發展的需要是職業理想的客觀基礎,壹切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職業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確的、現實的。大學生的職業理想應把個人抱負與國家利益和社會需求有機結合起來。
職業理想對人們的職業生涯設計起著調節和導向作用。壹個人選擇什麽樣的職業,為什麽選擇某個職業,通常是基於他的職業理想。大學生職業理想的過程就是他們心中職業生涯設計的過程。壹旦他們心中有了理想的職業,他們就會按照職業理想的目標來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為獲得理想的職業做好各種準備。
職業理想形成後,每個人都會建立明確的職業目標。在職業生涯中,人生的職業目標可以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也可以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在壹定時期內對職業目標進行壹些調整是可能的。職業生涯設計是根據壹定的職業目標進行的,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壹種想法和計劃。所以大學生要盡早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打算成為什麽樣的人才,打算成為什麽領域的人才。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不僅會影響壹個人職業生涯的設計,還會影響壹個人成功的幾率。
2.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自我分析:在職業生涯設計中,要通過科學的認知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氣質、性格、能力有壹個全面的了解,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自我分析要客觀冷靜,不能以點代面。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正視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設計的盲目性,達到高度的設計適宜性。職業分析:現代職業有自己的地域、行業、崗位特點。占領區可能是城市、農村、經濟發達的特區,也可能是經濟壹般或貧窮落後的地區。職業生涯設計應考慮專業所在地區的具體特點,如該地區的特殊政策和環境特點;職業角色的發展與職業所在行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時,不僅要關註單位的規模和聲譽,還要對職業所在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人才的供給、平均薪酬、行業的非正式群體規範等。不同的專業崗位對求職者的素質和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在職業生涯設計中,不僅要知道所需的非專業素質要求,還要知道所需的專業素質要求,除了所需的壹般能力外,還要知道所需的特殊專業能力。
3.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知識的積累是其成功的基礎和必要條件。人們往往以壹個人擁有知識的多少作為衡量水平的標準,但這並不是衡量人才的絕對標準。單純的知識量不足以顯示壹個人的真實知識水平。大學生不僅要有相當的知識量,還要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沒有合理的知識結構,他們就不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功能。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設計中,要能夠根據職業和社會不斷發展的具體要求,科學地重組自己已有的知識,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使知識的整體效率最大化。合理的知識結構壹般指寶塔型和網絡型。
新世紀對未來人才的綜合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大學生很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充分體現個人特色,符合職業要求,具有良好的人文修養,發揮群體優勢,展示個人特長。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沒有捷徑,只有學習和積累,采用適合自己的科學方法,不斷付出努力和艱辛。
4.培養職業所需的實踐能力。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是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生的依據。用人單位不僅考核其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考核其綜合運用知識、適應環境、融合文化和實踐的能力。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設計中,不僅要有自己合理的知識結構,還要有從事本職工作的基本能力和部分專業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大學生只有統壹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適應社會需求的各種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總的來說,大學生要註重培養自己的決策能力、創造能力、社交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自我發展終身學習能力、心理調節能力和適應社會需求的即興能力。
5.參加有益的職業培訓。目前很少有針對大學生的職業培訓,甚至職業評估也是上世紀80年代末才出現的,直到90年代末才開始有少數人將其作為自己專業設計的參考。職業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自謀職業適應性評估、科學確定職業意向等。目前,高校組織大學生參加暑期“三下鄉”活動、大學生“青年誌願者”活動、大學生畢業實習工作、大學生校園創業活動等都是很好的職業培訓形式。筆者認為,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邀請成功的畢業生校友回校與大學生談心,邀請校外名人與大學生交流,鼓勵有條件的大學生利用假期到父母或親戚家實習,鼓勵大學生從事兼職社會工作,組織學生開展模擬職業實踐活動,開展職業意向評估,開展職業興趣分析評價等。大學生應積極參加有益的職業培訓,早壹點了解職業,掌握職業技能,正確引導職業設計。除了以上幾個方面,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設計還應培養良好的道德修養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如正確對待求職挫折的心理素質、勇於和善於競爭的心理素質等。
二、職業生涯設計需要註意哪些問題?
1.根據社會需求設計職業生涯。擇業作為壹種社會活動,必然會受到壹定的社會約束,任何人的擇業自由都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如果選擇工作脫離了社會的需求,他就很難被社會接受。我們強調大學生求職時社會和個人利益的統壹,社會需求和個人意願的有機結合。因此,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時,應積極把握社會人才需求趨勢,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以社會對個人的要求為準繩,既要看到眼前利益,又要考慮長遠發展,既考慮個人因素,又要自覺服從社會需求。
2.根據專業設計職業。大學生經過壹定的專業訓練,具備某壹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每個人的優勢。大學生有自己的專業,每個專業都有壹定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這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基本依據。壹般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需求首先選擇大學生的專業,大學生進入社會後的貢獻主要是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實現的。如果職業設計離開了妳所學的專業,無形中就增加了很多“補課”的負擔,個人價值也難以實現。需要強調的是,大學生的專業知識要淵博。除了寬廣的基礎知識和深厚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拓寬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或了解壹些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術。
3.根據個人興趣和能力設計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設計要結合自身的性格、氣質、興趣、能力、特長,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體現人盡其才的要求。這裏重點討論個人興趣、能力與職業生涯設計的關系。
大學生在設計職業生涯時,應適當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興趣是個體主動探索事物的認知傾向,往往表現為穩定性、主動性和持久性。如果壹個人對某項工作感興趣,他就會對工作有高度的自覺性和熱情,並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另壹方面,如果壹個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感興趣,就不可能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也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成功。但愛好並不總是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有時候也是壹種耗散力。比如有的大學生什麽都感興趣,卻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的學生興趣太窄,形成不了優勢,有的學生興趣與專業不符,給設計職業生涯的大學生帶來困惑。這就要求大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時,要對自己的興趣有壹個客觀的分析,重新培養和調整自己的興趣愛好。
能力特長是人成功完成壹定活動所必須具備的人格心理特征,是人在社會實踐中表現出來的身心力量。根據自身能力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是大學生應該特別註意的問題,因為任何職業都需要壹定的能力,不同的職業對能力的要求也不同。能力和專業在職業選擇中起著篩選作用,是求職和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需要提醒的是,知識多、學歷高並不壹定意味著能力強,大學生切不可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價能力的唯壹衡量標準。大學生要對自己的能力和特長有壹個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評價,根據自己真正的天賦和能力特長進行職業生涯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