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包子鋪老板”叫童啟華,他的包子鋪叫“甘七食品”。這個演講是2014,165438的10月份。當時他在杭州有10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3億元。
演講中有很多感人的“點”,比如他如何善待員工——租公寓,離店步行距離不得超過10分鐘,所有床都加固,翻身時不發出聲音,保證員工睡眠質量,每餐四菜壹湯,主菜壹周不重復;比如因為廠家供應的豆瓣醬質量不好,他們就決定自己做豆瓣醬,從二三十種豆子中選壹種口感好的,最後選了壹種溫嶺的豆子。因為產量有限,他們只能賣半年豆沙包;比如,烤菜是從20多種蔬菜中挑選出來做壹個綠色的袋子。為了保持“綠色”,專門開發了壹套冰水去活系統。而且豬前腿的夾心肉用來做它們的肉餡,比壹般的肉貴很多。而且,甜包子的重量只有兩克,等等。從這些細節中,我們大致可以看出壹個賣包子的能賣到幾個億。
但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講的重點。我想說的是下面。
看完這篇演講,我在百度裏看了“甘七食品”,了解到這樣壹個信息:2009年3月,甘七食品公司成立,2009年6月,開了6家店。2010 10甘奇食品技術職工培訓中心正式成立。到2010年2月,有26家店,也就是說壹年開了20家店,到2014年6月,店數為140家。
看完這個數據的演變,我在思考壹個問題:甘七食品技術人員培訓中心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什麽角色?
童啟華在發言中說,剛開始做包子的時候,看到壹些工人時不時地動動鼻子,卷卷頭發。他當時真的很迷茫,趕緊去外面吹了壹會兒風冷靜壹下。他意識到工人必須有良好的衛生工作習慣,掌握壹套科學嚴格的操作規程,這就需要對新員工進行培訓。
在員工管理方面,童啟華認為,1,000多名員工分散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壹個小組有七八個人。如果光靠管理肯定是不夠的,不如想盡壹切辦法讓這些員工有價值,有尊嚴的生活在這個城市。要貫徹這些以人為本的理念,就要對每個門店的經理進行培訓。
在《甘其仕》的發展中,童啟華總結道,商業的本質其實是向所有人、所有相關方傳遞善意,與他們的壹切交易都是互利的。要真正落實這種經營精神,就要培訓好每壹個願意吃飯的員工。
這就是訓練的作用。
什麽是培訓?簡單來說,就是教別人——不是說,而是做。這個過程,聽起來很簡單,其實很難。它需要教別人通俗易懂,要“照顧”,要反復強調這些都是培訓的本質特征。
說到重復,我想起了樊登在《可復制的領導》中講的壹個笑話。中國的領導,安排事情的時候,喜歡對下屬說:別讓我再說壹遍。結果下屬不理解也不敢多問,就開始忽悠。為什麽中國領導人喜歡再說壹遍?這是漫長的封建社會形成的“官本位”思想造成的:我是說話算數的人,妳要我花多少丁?領導有這個毛病,下屬也不客氣:妳喜歡官僚主義,我就盡量搞形式主義。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人把工作安排了五次:壹是安排工作,二是下屬重復,三是詢問做這件事的目的,四是詢問會不會有意外,什麽情況需要上報,什麽情況可以自己決定,五是詢問是否允許自己做,有沒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議?五遍之後,下屬基本都會做了。
從這個笑話中我也得出結論,培訓不全是坐在教室裏,壹個人講,壹群人聽。任何教別人做事的過程都可以稱為“訓練”。
樊登說,所謂下屬的“執行力”是壹個偽命題,所有的“執行力”都來自於領導者的“領導力”(除了那些有智力缺陷的下屬)。培訓的能力在領導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屬不行,要麽領導沒貨不知道怎麽教,要麽領導有官僚主義問題,重要的事情不想說兩遍。所以,所有的領導(包括家長)都要多學習訓練技巧。
訓練到此為止。
最後,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不說說教育振興,我是完不成這篇文章的。
說出壹組數字和句子。
2019年,洪洞縣教育系統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山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合作,培訓校長和教師14238人次,基本相當於全縣每位教師培訓3次。
這樣的培訓對於振興教育有什麽意義?我引用毛主席在1930革命低潮時寫的壹段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來回答:
“但是我所說的中國革命的高潮正在到來,它決不是某些人所說的‘到來的可能性’那樣完全沒有意義和難以捉摸的空洞的東西。它是壹艘站在海岸上眺望大海時已經能看到桅桿頂端的船。這是壹個明媚的早晨,太陽站在山頂上,看著東方。它是壹個即將成熟的嬰兒,在母親的子宮裏躁動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