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劉的職業是什麽?

劉的職業是什麽?

劉·

劉,工程技術專家,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程建設總設計師之壹。本人親自主持沈陽、洛陽、西南、寶雞四個大型有色金屬加工廠的工程設計,並長期擔任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領導,為我國有色金屬加工業的發展和設計人才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文名字:劉。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南昌

出生日期:1925 165438+10月1。

職業:工程師

主要業績:主持沈陽、洛陽、西南、寶雞等地大型有色金屬加工廠的工程設計。

代表作品:有色金屬加工設計

傳記

劉,1925年6月出生於江西南昌縣,11,1950年6月畢業於南昌大學土木工程系(建國後更名為南昌大學,1952年6月全國高校調整,學校撤銷。

劉大學畢業時,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急需各類建築人才。他對新中國充滿了無限熱愛,壹畢業就投身於經濟恢復和建設的大潮中。

從1950到1958,劉先後在東北工業部設計司、土木工程設計公司、重工部設計公司、有色冶金設計院沈陽分院工作,從事有色金屬項目的土木工程設計,擔任設計組長、現場設計代表。1965期間,擔任沈陽有色金屬加工廠(簡稱沈陽廠)改擴建工程副總設計師,負責組織施工圖設計,處理現場技術問題。期間,他經過調研論證,在前日偽時期老廠房的基礎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原有廠房、設備和輔助設施的建設方案,既節約了投資,又縮短了停產時間和建設工期,受到了建設單位的好評。

65438年至0958年,劉擔任洛陽有色金屬加工廠(後為洛陽銅加工廠,現為洛陽銅加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現場設計組組長,不久調入北京有色冶金設計院,所負責的工作不變。羅通是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壹個五年計劃期間建設的156重點項目之壹。主體工程全部由前蘇聯設計並提供成套設備。設計組的任務是設計工廠的附屬工程,協助蘇聯專家進行設計解釋並配合建築安裝,在此基礎上建造工廠,掌握工程設計技術。後來由於中蘇關系惡化,蘇方撤回專家,並於8月1960停止供應所有圖紙和資料,使工程陷入停頓。面對巨大的困難,在國家利益受到嚴重損害的關鍵時刻,劉毅然帶領全體設計人員,不畏艱難困苦,勇挑重擔,承擔了全部設計任務。經過五年多的努力,工廠終於在1965建成投產。

為適應大規模三線建設的需要,1964年,冶金部決定成立洛陽有色冶金設計院(現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簡稱洛陽院),主要承擔有色金屬加工工程設計。劉同時被轉到醫院,直到他退役。

洛陽院自成立以來,先後承擔了西南鋁加工廠(現西南鋁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西南鋁)、西北鋁加工廠、西北銅加工廠、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簡稱寶雞廠)四個大型加工項目的設計任務。為了加快設計進度,成立現場設計小組,在建設指揮部的統壹領導下,完成設計施工的方法。從1964到1966,劉擔任該院總工辦副主任。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協助院長統壹調配院內力量,參與壹些重大設計方案的評審和討論。1967後,先後擔任西南鋁業、寶雞廠兩個野外設計隊隊長,恰逢“文革”。他克服“左”的幹擾,帶領大家圓滿完成了這些重點工程的設計任務。

從1972到1977,劉擔任生產辦公室副主任兼計劃科長。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幹擾,正常的工作秩序難以維持。劉因堅持生產而幾次受到批評和打擊。他不顧個人安危堅守崗位,努力完成國家三線建設和設計任務。

劉於1991年4月退休。因對我國有色金屬加工業發展的突出貢獻,於1993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主要成就

為新形勢下洛陽院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從1978到1985,劉負責技術管理,主持洛陽醫院工作。這期間,正值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他和同事們壹起抓住這壹有利時機,大膽改革,銳意進取,使洛陽醫院的設計水平和業務範圍迅速提高和擴大。在有色金屬深加工設計中,采用了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完成了東北輕合金加工廠(現東北輕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董卿)、西南鋁板帶、羅通銅板帶三個重點技改項目的工程設計。承接了鋁帶、鋁箔、建築鋁型材、鋁罐和鋁箔軟包裝、印刷用鋁板、銅帶和銅絲坯料等多個項目的技術引進和設計工作,使我國銅鋁加工材的生產在品種和質量上了壹個新臺階。在民用建築和市政工程方面,突破了只服務於有色金屬加工企業的局限,先後承接了大型百貨商場、高層酒店、寫字樓、醫院、園林建築、黃河水源地的設計。在此期間完成設計並獲獎的項目有:天津鋁合金廠鋁型材工程1984獲國家優秀設計金獎,董卿熱軋技術改造1987獲國家優秀設計金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鄭州黃河水源工程分別1990和1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組織領導這些項目的過程中,劉不僅參與制定重大計劃、審查設計文件和到現場解決技術難題,而且十分重視通過引進項目設計和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設計水平,組織出國考察和參加外商技術交流的人員介紹國外先進技術或撰寫本專業的技術資料;在工作安排上註意保持各項目主設計師的穩定性;設計完成後,安排設計師參與施工、安裝、調試的全過程,讓他們積累更完整的技術經驗。

1982年在劉的支持和配合下,承擔了鋁帶項目1400 mm四輥不可逆鋁帶軋機的設計任務。該軋機是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壹臺現代化鋁帶軋機,達到了國外70年代末的技術水平。該軋機壹次試生產成功,產品精度超過原設計軋材最小厚度0.2 mm時公差0.005 mm的技術指標。該軋機的成功設計不僅填補了我國現代鋁帶軋機的空白,而且大大提高了設計人員和領導的信心。在此基礎上,他於1985年初成立了洛陽院設備管理部,開始經營承包有色金屬加工成套專用設備的進口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技術服務和技術咨詢代理,將洛陽院的專業設計技術和開發能力直接轉化為生產所需的各種加工設備,這在當時國內大型設計院中並不多見。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壹站式設備承包已從最初的單壹鋁帶軋機擴展到包括各種高精度鋁帶箔軋機、銅帶軋機、銅鋁熱軋機、銅鋁半連續鑄造機、水平連鑄機、連鑄連軋機、管棒材拉伸設備及其他輔機、鎢鉬軋機及各種專用設備如熔煉爐、加熱爐、熱處理爐等在內的多功能服務體系。曾經只有幾個人的設備管理部,發展成為由設備、電氣、液壓、總裝廠等多個實體組成的設備設計研究院,年總承包收入超過洛陽院的三分之壹,成為壹大經濟支柱。設備研究所今天的成就與劉的成功決策是分不開的。

人才是行業的基礎。劉在主管全院技術工作時,十分重視提高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並作為壹項重要工作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為了解決設計師外語荒廢的問題,從1978到1985舉辦了15全日制英語日語班,提高了近壹半的技術人員的外語水平。鑒於科學管理、技術經濟、計算機在設計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分別舉辦了企業管理、技術經濟、概算等專業學習班,培訓了急需的技術經濟、概算人員。成立了計算機中心,舉辦了幾期CAD培訓班,促進了計算機在設計中的廣泛應用。采取派出和邀請的方式,建立專業的應用軟件開發團隊。由於領導的重視,洛陽院的計算機應用技術走在了有色金屬系統各設計院的前列。

為四個有色金屬加工廠的設計和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劉自參加工作以來,就與有色金屬加工項目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親自參與並主持了沈陽廠、羅通、西南鋁業(壹步到位工程)、寶雞廠的設計,為工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羅通是前蘇聯的大型加工廠,提供設計和成套設備。設計年生產能力為53000噸銅和1200噸鎂。1958開始施工,1960年8月蘇方撕毀協議。作為項目設計組組長,劉在國家確定自力更生繼續建設的方針後,立即帶領設計組成員回到現場。在廠房建設領導小組的統壹指揮下,他與建設施工單位通力合作,在沒有技術和圖紙的情況下,克服了許多困難,最終沒有降低原有的技術和設備水平。在此期間,作為現場設計組組長,他在以下四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①組織設計人員消化蘇聯圖紙和設備資料,發現並修改原設計中的大量錯誤。項目復工後,與設計師壹起參與質檢、安裝、調試,處理各種技術問題,特別是處理與設計有關的重大技術問題時。他是主要決策者。(2)廠房建設時增加了銅電解和鎂板軋制兩個生產系統,使得蘇聯的原設計除了三個主車間外,還需要重做;他主持設計了蘇聯專家撤走時未交付的8臺大型特種設備和其他設施。③蘇聯設計中使用的壹些大規格、高強度鋼材、特種建築材料和國產配套設備及零部件,當時難以解決,設計組根據中國標準、規範和供貨條件進行了修改和更換。(4)由於施工周期長,中間變化大,工程技術資料相當混亂。為了便於以後的管理和組織設計人員,用了1.5年的時間,分專業、分階段收集整理了設計技術資料,為工廠建立了壹套完整的工程檔案。在近7年的現場設計工作中,他參與了羅通項目的設計、施工和試生產全過程,積累了組織和領導大型工程設計的經驗,還領導和培養了壹批設計技術骨幹。

西南鋁業是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重點三線建設項目,也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綜合性鋁加工廠。該廠壹期工程初步設計已於1965完成。1966年4月,由於場地變更,所有設計需要重新開始。1966年7月至次年8月,劉擔任現場設計組支部書記,主要參與擠出成型生產區設計方案的制定和施工圖設計的組織工作。由於該區域地處三面環山的窪地,廠區面積較小,無法實現原初步設計配置。他帶領大家采取了合並生產車間、分步布置輔助設施、整合各專業地下管網、設置防滑柱處理不穩定邊坡、廠房的柱基礎和重型設備基礎采用樁基礎避免填土地基不均勻沈降等技術措施,很好地解決了在山區建廠帶來的壹系列技術難題。

寶雞工廠是壹家以生產鈦、鋯、鎢、鉬等加工材為主的綜合性稀有金屬加工廠。工廠的大型設備是從國外引進的,工廠位於深山峽谷,後山臨江。這些特點決定了設計必須與生產建設緊密結合,各專業的總平面布置和設計方案必須因地制宜。劉於7月1969到現場擔任設計組副組長(組長為工業宣傳組)。雖然項目建設已進入中期,但由於方案多變,項目設計處於滯後於建設進度的被動局面。期間,他組織設計師配合施工、安裝、調試。因為外商不能去現場,所以進口設備安裝調試的所有問題都由設計方結合施工生產來解決。他組織了3150噸擠壓機、20輥軋機等主要生產車間的施工圖設計,其中擠壓機車間的生產區域與狹長的廠區非常矛盾。為了減少開山填河的工程量,設計采用了增加垂直運輸設備。按工序將車間建在相鄰兩個臺階上的配置方案很好地解決了這壹問題。他還對已完成的所有施工圖進行了審核、修改和補充,並在此基礎上編制了壹套全廠設計方案,其深度相當於工廠初步設計的擴展。

商業經驗

1950 ~ 1951年東北工業部設計司見習技術員。

1951 ~ 1958歷任東北工業部土木工程設計公司、重工業部設計公司技術員、有色冶金設計院沈陽分院技術員、工程師。

1958 ~ 1964就職於北京有色冶金設計院。

1964 ~ 1991年在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院工作,歷任總工辦副主任、生產辦副主任兼計劃科長,院副院長、總工程師、院長、技術顧問。

1991四月退休。

主要論文

劉主編。中國冶金百科冶金建築卷工程設計有色金屬加工設計。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