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兒科護士的個人事跡

兒科護士的個人事跡

兒科學是壹門綜合研究兒童時期身心發育、保健和疾病預防的綜合性醫學科學。作為兒科護士,更需要更細心的對待和照顧孩子。以下是我給大家分享的兒科護士的故事。歡迎閱讀學習!

兒科護士事跡材料1

她是母親,是天使,是黨員。她像母愛壹樣無私奉獻,像陽光壹樣溫暖明媚,像燈籠女神壹樣兢兢業業。她用壹顆感恩的心和勤勞的雙手踐行著醫學誓言。她是李順芬。

李順芬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壹個普通農民家庭。1993畢業於郴州衛校,先後在腎內科、呼吸內科、婦產科、手術室、兒科門急診、兒科病房等科室工作。她受到了各科室護士長和科室主任的好評。2003年,他被送到PICU北京兒童醫院深造。從1996開始從事兒科臨床護理工作,至今17。“壹切工作是中心,科室是重點,壹切患者的需求是目的”是她壹貫的工作理念。2006年光榮成為黨員,2008年被聘為我院兒科醫學中心壹病區護士長。

愛在護理中閃耀。

李順芬是壹名普通的護士,但她的性格和事跡卻不同凡響。她默默無聞,長期堅守在臨床壹線,用責任和愛心對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天職做了最準確的詮釋。

陳圓圓,壹個很特殊的孩子,有21-三體綜合征,先天性心臟病,重癥肺炎,巨細胞病毒感染等等。壹系列的疾病無情地命名了這個弱小的小生命,但母親卻因為疾病切除了子宮,再也無法孕育另壹個生命。由於多次住院,孩子的外周靜脈已經不堪重負,傷痕累累。每次她出院,大家都放心了。壹個安靜的夜晚,每個人都像往常壹樣工作。"有人正在急診室接受搶救."壹名患兒家屬正在緊張地講述剛剛從急診兒科看到的情況,重癥監護室也是熱火朝天。是陳圓圓。送到重癥監護室門口時,她臉色蒼白如紙,奄奄壹息!快壹歲的孩子身患疾病,這讓她看起來比同齡的孩子弱了很多。母親的號哭,父親的啜泣,感動了身邊人的每壹個細胞。需要馬上開通兩組甚至三組靜脈通路,搶救面臨最大的問題!“我想請李護士給我打針,”父親懇求道。但是現在是淩晨三點!接到電話後,李順峰二話沒說趕到醫院,成功建立了靜脈通路,解決了燃眉之急,給了孩子希望。孩子的父母感激地感謝她救了自己的命,李順峰卻禮貌地說:“沒關系,我只是盡力了。”多麽簡單的話語,但每壹個字都滲透著對患者的關愛,對生命的敬畏,對職業的忠誠。

因為工作的原因,她的愛更多的是給生病的孩子。她會在兒童節給他們送禮物,給貧困家庭的孩子捐款,送壹些衣服。給孤兒和殘疾兒童帶壹點自制的湯,或者壹點點心。她會撫摸孩子們可愛的臉龐,帶著微笑引導牙牙學語的孩子們和她進行簡單的對話。她也會把寶寶抱在懷裏,溫柔的安撫,眼神溫柔的像對待自己的骨肉。此時,她瘦高的身影充滿了無限的溫暖。

兒科的青春奉獻

李小姐和愛人兩地分居,遠隔千山萬水,壹旦從事各自的工作,就很少聚在壹起,撫養教育兒子的重擔就落在了她壹個人身上。時光飛逝,寒暑易過。我們很難想象,她有著柔弱的肩膀,把壹個饑餓的嬰兒撫養成了球場上壹個風度翩翩的少年,從壹個初出茅廬的年輕護士成長為壹個卓有成效的護理管理者。她是怎麽做到的?她是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在不間斷的考試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的?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她是怎麽做到的?當孩子需要她,病人需要她,進退兩難的時候,她怎麽選擇?我無法想象。

午飯時,我經常聽到她給兒子打電話。問冷暖,問衣食,問功課,問心情,問收獲,濃濃的母愛洋溢在她淡淡的話語中。很多時候,她在搶救病人,晚上查房,學習業務的時候,都很晚才回家。她打開門,發現兒子躺在客廳的沙發上,有點生他的氣。但兒子說:“如果我睡在我的房間裏,妳回來的時候,我聽不到妳敲門,也沒有人給妳開門。”兒子懂事又痛苦,內心的虧欠越來越深,卻只能默默藏在心裏。

非典,H1N1,手足口病!

因為工作,她常年沒有時間去看望父母和丈夫;因為工作的原因,兒子熱愛足球,卻不能在足球聯賽中為他加油;因為工作的原因,她忽略了受傷的胃和受影響的身體。

管理教學從自身做起。

由於醫院條件有限,科室布局是壹半普通病房,壹半重癥監護室。這種模式勞動強度大,充滿風險,對於管理者來說無疑是個問題。李順峰結合實際情況,將新學員分配到合適的崗位,在派班時盡量做到新老平衡,內外兼顧,最大限度降低風險。除了在班裏乖巧之外,她更註重護士之間、醫生和護士之間的團結合作,關註護士的心理狀態並給予積極的引導,使工作氛圍和諧溫馨。部門的安全、和諧、有序,離不開她的博學、善用、開放的心態。

兒科重癥監護室非常繁忙,需要無縫連續工作。每個人都要錯開吃飯時間,很多同事忙得連飯都不想吃。李順鳳護士長總是提醒大家註意身體,保護腸胃,但她總是忘記自己總是最後壹個吃飯。下班後,大家都趕回家的時候,她總是最後壹個脫下工作服。多少年來,她沒有背著壹盞燈,卻像壹個人舉著壹盞燈,用自己有限的生命默默燃燒,默默釋放自己所有的能量和愛心,守護著無數的小生命。在甲流肆虐的那些日子裏,她以身作則,和科室所有護士並肩戰鬥,日日夜夜,無所畏懼。

壹個人可以把馬帶到河邊,但他不能強迫它喝水。護理工作繁瑣而精細,她的眼睛像放大鏡。每壹個細節,每壹個環節都不容忽視。她強調,患者的生命都是大事,尤其是兒科,任何時候都要繃緊安全這根弦。她崇尚謹慎獨立的精神,但在她看來,反思會導致更多的問題,更多的思考會導致不斷的創新。監督檢查的過程,成了她探索創新的旅程。

年輕護士在遇到難以溝通的患者家屬、難以完成的靜脈穿刺、難以協調的外聯事件、充滿困惑的專業問題時,往往會感到不知所措。這時候李順峰不僅會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化解這些矛盾,還會詳細講解,傳授危機過後的經驗和方法。授人以魚是她培養年輕護士的重要方式。記得上課,回家多看書,多查資料,多總結分析。這些簡單的話經常在年輕護士的耳邊響起。

李順芬見證並參與了我院兒科醫學中心的建設和發展,成長為兒科護理業務骨幹和中層管理人才。壹路走來,她苦和累就不用說了。難能可貴的是,她能長期專註於壹件事,專註於壹點,在患者最需要她的地方,堅持和堅守在臨床的最前沿。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當許多人絞盡腦汁盲目追求個人經濟利益時,仍有像李順芬這樣的中國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默默奉獻。雖然,面對新形勢和新情況,我們需要不斷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然而,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她都沒有忘記自己作為壹名* * *黨員肩負的神聖使命,也沒有忘記自己在黨旗下許下的錚錚誓言,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病人。“用心呵護生命的希望,用感情拓展愛的空間”“用自己的健康換取很多人的健康”。石頭落地的聲音。這是李順芬的心聲,也是我們感動的地方。

兒科護士事跡2

她勤奮好學,踏實肯幹,認真學習各種護理技術操作,使自己得到了全面提高,迅速成為科室的主力軍。2004年,她代表鶴崗在黑龍江省護理技能競賽中獲得“省級技術能手”稱號,2002年在醫院“護士禮儀”風采大賽中獲得第壹名,同年在崗位技術培訓中獲得“全能第二名”。2004年在“5.12”護士節護理知識競賽中獲得第二名,在護理技術競賽中獲得“技術指導獎”。2005年獲得鶴崗市護理技術競賽第壹名,2005年被派往天津學習先進的人性化服務流程,並運用到優秀臨床護士的先進事跡中。

第壹,熱愛本職工作,善於學習。

與其他成人科室不同,兒科的工作小而瑣碎,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舉足輕重,需要護理上更加細致,技術上更加精湛。她虛心向老同誌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充實自己的心靈,參加本科護理學習,在工作中積累經驗,做大量的理論筆記,掌握新的知識和技術,很快成為壹名優秀的護士。有壹次,壹個五個月大的孩子狀態不好,又哭又吐,透視沒什麽異常。在安靜觀察的過程中,她仔細發現孩子的大便裏有壹點果醬樣的大便,家長並沒有在意,但根據她的知識和看過的病例,她認為可能有腸套疊,隨後向醫生反映了自己的病情。經過另壹次透視檢查,她被診斷為腸套疊,並立即轉入外科治療。優秀護士的事跡。

第二,無私奉獻和進取精神

* * *用她的真誠和耐心對待每壹個孩子,成功地擔當起阿姨的角色,與他們交流,與他們交談,平等地對待他們,無論陌生人,無論貧富,用她熱情的心溫暖著每壹個人。淩晨三點,壹個農村婦女帶著發高燒的孩子來打針,但身上只帶了30元錢,遠遠不夠藥費。* * *從兜裏掏出100元,為女子支付了醫藥費。病情穩定後,她煮了壹碗方便面給孩子吃,感動的農村婦女流下了眼淚。壹個秋天的下午,護士的先進事跡壹個患化膿性腦膜炎的孩子頻繁抽搐,小便失禁,整個病房彌漫著壹股極其難聞的氣味。父母走不動了,* * *沖在前面給孩子擦屎、擦尿、換尿布。家屬們見了都不好意思,壹起忙活。她壹個人教他們家人如何照顧,直到晚上九點才回家,這讓父母很感動,然後從兜裏掏出500元錢。

* * *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壹切沖在前面。在非典的重要時期,她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她第壹個交戰書,隨時聽從醫院的安排。由於兒科工作繁忙,她放棄了年假,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除夕家人團聚的那天,她主動去值班。她說:“我沒結婚,什麽都沒發生,我是來工作的。”就這樣,她連續三年三十個晚上沒有和家人團聚。

第三,拓寬思路,勇於創新

她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創新。在研發小兒頭皮套管針穿刺技術時,她認真學習和琢磨優秀護士長的先進事跡,摸索出壹套提高成功率的進針方法和技術。她率先掌握了這項技術,並成功應用於臨床,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越來越多的人找“蔣阿姨”紮針。股靜脈穿刺需要很高的準確性。從進針位置、角度、深度等方面,經過她的深思熟慮,成功率大大提高。壹次值夜班,四五個人抱著壹個六個月大的孩子沖進病房,每個人臉上都流露出焦急的表情。她趕緊上前觀察,孩子無精打采,臉色蒼白,高滲脫水狀,臉上和全身都有嚴重的濕疹。經詢問,她得知孩子在三家醫院治療過,由於孩子體重超標,脫水濕疹非常嚴重,打針極其困難。還沒綁,所以不需要藥。父母急得團團轉。她壹邊安慰病人,壹邊以最快的速度準備藥品,仔細尋找靜脈。她憑借自己這幾年積累的臨床經驗和自我探索的方法,終於摸到了耳後壹條看不見的微小靜脈。穩穩的,她摸著針,“紮好了,紮好了,太好了”。全家幸福,孩子的爸爸媽媽爺爺都幸福。

兒科護士事跡材料3

宋培文1982畢業於蘇州衛生學校護理專業班。經過助產培訓,進入原婦幼保健院做了三年助產士,後轉入育嬰室工作。從此,他和新生兒結下了不解之緣。

宋佩文已經記不清自己到底護理了多少個嬰兒,有多少生病的孩子在她的護理下轉危為安。她堅信生命是神聖的,應該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愛。有壹次,壹個外國寶寶住院了。由於醫院沒有明確診斷,將嬰兒的感染傳染給了隔壁床的嬰兒,發生了新生兒院內感染。面對險情,她迅速向護理部和感染控制部匯報,同時配合科主任立即采取緊急隔離措施,對感染患兒實施封閉管理,固定專職護理人員加強治療和監護。她日夜守在病房,消毒隔離,密切觀察有沒有新來的孩子。直到壹周後,她才確定沒有新增病例,被感染的孩子已經轉危為安。這時,她想起自己的老父親還在住院,趕緊去陪他。

新生兒不會說話,但宋培文能讀懂寶寶的需求。她說:“嬰兒雖然不會說話,但會有皮膚饑渴。有些嬰兒會哭,不壹定是因為他們餓了或生病了,而是因為他們希望有人關心或愛撫他們,給他們壹些皮膚接觸。”每次外出學習或參觀,宋培文都會帶回壹些先進的護理理念,帶領全科護士壹起實踐。她帶領大家在早產兒保溫箱裏做了五顏六色的“鳥巢”,讓孩子們感到安全和舒適,讓他們的小手和小腿觸摸“鳥巢”,就像感受媽媽的子宮壁壹樣,安安靜靜,不哭不鬧。

因為我們醫院沒有新生兒手術,所以遇到壹些小手術病人,醫院就要用轉院救護車把寶寶送到相應的大醫院。宋培文壹直坐在車裏,親自把孩子送到目的地,和對方交接後離開。壹個冬天的夜晚,新生兒科接到來自蘇北東臺的急救電話:壹名呼吸衰竭的危重新生兒,需要緊急轉上級醫院搶救。宋培文得知後,二話沒說,穿上棉襖,推上電瓶車趕往醫院。到醫院後,我換上工作服,沒喝壹口熱水就沖進救護車,壹路護送寶寶去醫院。在她的帶領下,近年來已有近2000名危重新生兒得到及時搶救。

2004年榮獲蘇州市衛生系統三等功,2005年蘇州市衛生系統“服務之星”榮譽稱號,2008年蘇州市“優秀護士”。

看到“”的人也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