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使用的報告數量越來越多,寫報告時要避免過長。我相信很多人會覺得寫報告很難。以下是我整理的新農合調查報告(精選3篇),僅供參考。讓我們來看看。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調查報告1寒假期間,我在網上看了很多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資料。了解到近年來我國農民保障制度取得的壹些成績,我決定利用寒假對我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做壹個簡單的調查。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做了簡單的問卷調查,查閱了有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知識,分析了農民對醫療保障的主要看法。壹般理解如下:
第壹,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和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共同籌資的農民醫療互助和經濟救助制度。采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中國農民自己創造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為全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問題提供了壹個模式,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的歡迎,在國際上也得到了好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XX年開始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預計到XX年逐步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根據中央、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精神,農民大病統籌工作更名為新農合,新農合實行個人繳費、集體供養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籌資標準不低於30元/人,其中縣財政補助10元,鄉財政補助5元,農民籌資15元。綜上,籌資完善,政府補貼多,農民受益大,為患大病的農民建立了保障,最高賠付達到了200元。
二,構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
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經濟發展並沒有在看病問題上給農民帶來太多好處。中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醫療衛生資源只占世界的2%。僅有的2%醫療資源中,80%集中在城市。從1998到XX,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48%,但醫療衛生支出年均增長11.48%,是前者的近5倍。據相關媒體報道,到目前為止,中國農村有壹半的農民因為經濟原因看不起病。像廣東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有40.08%的人生病了沒有看病,有23.35%的人應該住院而不是住院。此外,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還很窄,不足以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在廣大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處於“空白地帶”。疾病,像壹把懸在農民兄弟頭上的利劍,“看病難、看病貴”是中國農村的普遍現象。“xx”期間,中國的經濟和社會轉型將進壹步加劇。為了順利實現這壹轉變,整個社會需要建立壹個嚴密可靠的安全網。因此,農民的醫療衛生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問題本身。這不僅是尊重農民最低生存權利的問題,也是建設公平正義的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何解決農民看病難?回顧歷史,我們解決過這個問題,而且是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1993世界銀行年度發展報告《投資與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國)壹直是低收入國家的壹個重要例外...到20世紀70年代末,醫療保險覆蓋了幾乎所有的城市人口和85%的農村人口,這對於低收入發展中國家來說是無與倫比的成就。”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人口仍占全國人口的80%,但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6歲提高到68歲。專家坦言,這種健康表現是以“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心放在農村”這“三大法寶”為基礎,輔以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網絡、每壹個農村社區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隊伍和合作醫療制度。因此,必須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發展農村合作醫療。
第三,歷史劣勢
由於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普遍存在“小病、大病、大病才去醫院”。目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要住院治療的人數達到41%;西部有300-500萬因病致貧人口。農村70%的貧困戶都是因病致貧。1985以來,雖然農村居民收入壹直在增加,但增幅明顯小於城鎮居民。剔除價格因素,農村居民收入從1985到1993,每年實際增長3.1%,城鎮居民收入實際增長4.5%,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1988之後,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基本停滯,從1990到1993農村居民年均實際收入增長僅為1.4%。但與此同時,農民的醫療費用大幅上漲。以安徽省為例,XX年前三季度,農村人均醫療支出42.82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6%。其中,人均醫療衛生支出19元,接近去年人均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壓力療法年支出14.41元,歷史最高為52.11元,1999年為51.65元,XX年增長了2.52倍。而在國家保障體系中,農民被排除在保障體系之外。農村社會保障壹直處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相當壹部分社會保障內容將整個農村人口排除在保障體系之外。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很低,大多數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承受能力弱。與城鎮社會保險改革的進展相比,農村社會保險僅局限於部分富裕地區的試點階段,家庭保障仍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以醫療保險為例,中國目前的醫療保險改革與發達國家不同。最大的原因是不是全民醫保,只是城鎮職工醫保改革。目前是解決公費醫療負擔過重的問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雖然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在農村廣泛實行,但卻幾經波折,最終因為種種原因而解體。
第四,實施中的壹些問題
1,社會滿意度低
社會保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壹點是,它強調的不是個人成本和收益的均等,而是保險收益的社會滿意度。作為壹種社會保險,受益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農民和接受政府補貼的納稅人的滿意度對其成功起著重要作用。調查發現,部分農民不參加新農合主要是因為新農合保障水平低,農民不了解,害怕政策變化,認為是拿自己的保險金去補償別人。然而,農民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不滿主要是因為保障水平低,參合和理賠程序復雜。此外,不公平的政策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社會滿意度低。
2.安全級別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以大病統籌、小病理賠為重點的農民互助醫療經濟制度。這個定義說明,新農合是幫助農民的疾病醫療費用,但是門診、跌倒、傷害不在這個保險範圍內。這壹規定使得農民的實際收益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
3.新農合宣傳不到位。
現有的宣傳多以介紹新農合給農民帶來的表面好處為主,沒有樹立農民的風險意識和展示重點,沒有對那些不參與的農民進行調查,使得宣傳多停留在形式上。許多農民並不真正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他們只考慮自己的短期得失。因為他們身體好,住院概率低,沒必要花那個錢。還有壹些農民認為和之前的義務教育保證金壹樣,最後被政府騙了,以為自己的保險金用來補償別人了。宣傳沒有給農民發具體的補償標準,讓他們看到那麽多藥都付不出,感覺被騙了。
4.新農合的登記和理賠手續太復雜。
首先,參加新農合登記手續繁瑣。其次,農村合作醫療的理賠程序也很復雜。城鎮居民醫保可以抵押壹部分醫療費用,直接卡上支付,事後結算。國外的醫保是讓醫院、醫生、保險公司而不是患者有直接的利益關系。但是有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求農民先墊付,這樣如果有的農民還貸不起款,就去合作醫療報銷中心申報,最後去信用社取錢。有些村離報賬中心和信用社比較遠,來回車費比較貴。繁瑣的註冊和理賠程序,給沒有畢業的農民增加了很多麻煩,降低了他們的滿意度。
以上都是我在閱讀了大量相關資料後,在工作和調查中了解到的壹些實際問題。對全民醫療保障體系的幾點看法?在這次暑期實踐工作中,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們國家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近年來,國家逐步免除農業稅、學費,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壹系列惠民政策。聽診所的護士說現在很多種類的疫苗也免費給孩子打。順便說壹句,我在工作中發現了壹個缺點:醫生帶我輸入電腦的紙張都很復雜。我覺得既然已經輸入電腦保存了,開壹式四份的賬單就沒必要浪費很多紙了。存款單就可以了。醫生對此也很煩惱。畢竟在造福於民的同時,也要註重環保。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調研報告2。調查時間:20xx年7月20日-20xx年8月25日。
二。調查人員:xxx,xx
三、涼城村基本信息:
1.村莊現狀:涼城村有9個隊,總面積3200畝,耕地總面積2200畝,人均耕地2畝,其中水稻面積1100畝,旱地面積1100畝。
2.人口:本村人口2040余人,農業人口1.5萬余人。
3.經濟情況:該村經濟發展水平在其辦事處處於中上水平,均為農業區。
4.村裏***幹部4人,個人年薪8000到1萬元。村裏有診所,有圖書館,有固定的辦公室。
四、研究背景和研究內容
我也來自農村的貧困家庭,所以對農民“看病難”的問題深有體會。所以,當我成為壹名大學生後,我更關註這個問題,並將其納入我的研究課題。
目前,看病貴被列為我國三大民生問題之壹。由於大部分農民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他們往往因病留級,小病延誤,大病等死。同時,由於他們缺乏保健知識和自我保健意識,更容易被疾病困擾,導致貧困和因病返貧,陷入惡性循環。缺乏醫療保障已成為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在此背景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於2002年6月誕生。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和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基礎的農民醫療救助制度。自2003年啟動以來,中國已經進行了多次試點,合作醫療制度正在逐步發展和完善。我的研究內容是圍繞合作醫療展開的。通過了解農合醫療的實施情況和村民對合作醫療的滿意度,希望進壹步發現問題,提出建議。
作為國家提出的壹項惠民措施,新農合的實施確實給農民帶來了壹些實惠,但中間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因此,我利用業余時間對我村的合作醫療進行了調查。通過這次調研活動,我對本村的合作醫療有了壹定的了解,並初步總結了實施中的利弊,從而對整體情況做壹個大致的統計!
動詞 (verb的縮寫)具體工作
在調查過程中,我通過訪談的形式了解了合作醫療的情況,然後通過入戶訪談的形式做了具體的了解,總結了我們村關於合作醫療的詳細信息。我們村有壹個定點合作醫療診所。在村莊的中部,大多數村民在村衛生室看病。村衛生室的醫生有行醫執照,農民在村衛生室看病有保障。我們和醫生交談時了解到:“農民交的保險金全部歸農民,交的保險金用完以後,其他人都可以享受200報銷。”鎮醫院住院病人可享受80%報銷,市屬醫院住院病人可享受50%報銷。在省級醫院住院的人,可以享受40%的報銷。"
在與農民交談時,我們了解到他們對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非常滿意。他們說:“現在看病方便便宜,鄉村醫生服務態度好。村民看病放心了,現在也不擔心生大病了,國家還能報銷。”以上是我們談話做問卷時他們提到的,原因是讓大家思考的!
這壹比例從2007年的90%上升到2008年的95%。我們村合作醫療的宣傳逐年增多,宣傳手段也多了起來!同時,由於2007年的壹些受益家庭,他們不自覺地起到了宣傳的作用,國家的支持是這項制度不斷擴大的堅實後盾。
報銷是合作醫療的壹大難題。起初大多數村民表示怕麻煩,浪費更多的人力物力。有村民說報銷會走“後門”,但沒錢沒權,還不如不吃虧。有村民認為家裏人身體都很好,沒有報銷,所以對這件事漠不關心。還有壹些村民解釋說不了解報銷比例和報銷流程,也不好意思問那些辦過報銷的家屬,認為這是侵犯隱私。有報銷過的村民說齊醫生服務態度很好,每天的單子都會給妳填好。如果妳不清楚,他們會給妳建議。後來通過政府部門加大宣傳密度,村委會班子成員和商人講解讓老百姓知道合作醫療的好處,村幹部幫農民報銷到鎮合作醫療服務站。群眾逐漸認識到合作醫療的好處,從不願意參加合作醫療轉變為自願參加。
我們從壹個報銷較多的住戶那裏了解到,夫妻兩人同時患病,治療讓他們欠下了債務,讓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雖然補償不足以填補家庭空缺,但壹方面可以讓留守人員得到壹點安慰,也是國家給的壹個交代。由此可見,因病致貧在農村還是比較普遍的,要完全實現合作醫療的最終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其他村民口中得知,大家對國家賠償都挺滿意的。
不及物動詞調查和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涼城村開了個好頭,98%的參合率更能說明這壹政策的可行性。同時,也要從現實中找出潛在的問題。
1,還有壹部分農民沒有參加合作醫療,對合作醫療還有疑慮。有兩個特殊的家庭:壹個是退休教師,國家補貼比較好,女兒嫁走了,老人身體很好,不太在乎合作醫療。另壹家認為自己沒有什麽大病,不需要看病,所以沒有辦理合作醫療證。這說明,第壹,宣傳到位,但解釋不到位。雖然這個政策大家都知道,但是具體的實施過程和內容農民並不清楚。大多數人還是隨大流,不在乎細節,容易吃啞巴虧。第二:“不需要”我家有錢,家裏人身體都很好,不需要補充。第三:政府給我補貼,妳卻讓我出錢參賽。我不會做這種虧本的生意!另外,誰知道錢掉哪了。
2.村民們不清楚自己的權利和利益,他們不能及時了解政策的變化。如前所述,有壹戶人家兩年沒有使用合作醫療本,卻沒有請村幹部開具證明,導致看病和沒有合作醫療是壹回事,導致政策執行受阻,自身權益無法實現。但是有的村民看病從來不帶合作醫療的書,問為什麽,要麽是忘了帶,要麽是不知道怎麽用。
3.醫生素質有待提高,藥品要明碼標價。壹方面,上面提到的合作醫療要明碼標價,防止不法人員在藥價上打民心。另壹方面,要加強醫生素質的培養,嚴把人才關。
4.報銷比例小,範圍窄。因病致貧經常發生,這是目前農村不可避免的。報銷只能是“後知後覺”,很多高科技治療費用不在報銷範圍內,這讓很多村民感到不解。很多農民希望有壹個更完善的補償制度,能夠真正滿足現實需求。
5.農民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處於被動地位,“參合率”高,“參合率”低。涼城村總人口2040人,其中農業居民1.500人。據統計,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村居民有1980人,參合率達95%以上。但是,我感覺很多農民對實際的合作醫療制度持懷疑和觀望態度。
作為壹項“政策”,新農合的實施是自上而下的。這裏當然是政府和衛生院管理部門是運營主體,旗鄉兩級的公立醫療機構也是主動的,而農民完全是被動的,被宣傳,被動員,被要求...總是被動的農民似乎不知道他們應該是合作醫療的所有者和受益者。雖然有關部門通過動員和鼓勵獲得了很高的“參與率”,但實際上農民的“參與率”並不高,即心裏的認同度、信任度、信心度不足,積極性不高。
七、我的建議
經過調查,我總結了我發現的問題:
第壹,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可以更深入、更詳細地向村民解釋合作醫療的規章制度,讓農民心中有數。必要時可定期舉辦培訓班,邀請有經驗的人員講解相關信息,也可邀請受益者獻身宣講。
其次,農民是合作醫療的主力軍,只有真正把他們調動起來,合作醫療才能算是最後的成功。
三是基層幹部和醫務人員素質有待提高。俗話說,壹只死老鼠糟蹋壹鍋粥。如果壹個人的失誤或疏忽影響了整個政策的執行,那就不值得了。人才是關鍵,所以要有效控制人才,政府在選拔人才時要極其嚴格,從源頭上杜絕類似事件的發生。
第四,標上中獎號碼的價格,每天公布部分藥品價格,讓農民看到、知道藥品價格的具體情況,真正做到心中有數。並加強監管,如有可能,讓農民參與監管,以防為民,用為民。
八、結束
通過這次調查,我以合作醫療為主要切入點,對當前農村的壹些基本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涼城村或許稱不上是典型的農村,但通過這些年來在村支部幹部的工作,我個人感覺涼城村幹部和群眾都在努力尋找出路,努力趕上時代,努力成為新農村的示範點。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符合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有利於我國城鄉協調發展,有利於不斷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在實施初期並不順利,壹定存在很多實際問題,需要在推廣過程中積累經驗。我相信,在黨和人民的不斷努力下,它將成為我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的成功典範,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調研報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上,為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而實施的壹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為確保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xx在旗委、旗政府的統壹領導和部署下,精心組織,大力實施,在廣大農村群眾的積極參與下,初步建立了包括大病統籌、醫療救助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在內的我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了有效鞏固這壹制度,進壹步探索建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xx CPPCC課題組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與運行的研究活動。現將調查情況通報如下:
壹,xx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和成效
Xx是20xx年鄉鎮機構改革後由原xx三鎮合並而成的大鎮,有* * *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xx人。其中,農業戶數xx,人口xx,農民人均純收入xx元,有鄉鎮衛生院3個,村衛生室xx個,鄉村醫生74人。到今年4月底,全鎮* * *已完成xx人參與,參與率達到82.1%。
主要成就:
(1)加強領導。鎮黨委政府從踐行三個代表、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出發,根據旗政府的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新農合實施方案及相關制度,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分管鎮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各村(居)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為確保工作順利開展,鎮政府將實施進度和成效納入各村(居)目標管理責任制,年底兌現獎懲。
(2)精心實施。20xx年2月23日,鎮政府召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動員大會,廣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優勢,積極引導和動員廣大農村群眾參與。該鎮抽調58名幹部分赴29個村,與村幹部壹起進行挨家挨戶的宣傳動員。通過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冊等宣傳形式,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參與項目的積極性,確保了籌資工作的順利完成和制度的順利實施。
(3)規範管理。為了協調好成本效益工作,鎮政府還成立了新農合辦公室,村(居)委會成員設立聯絡員,為農村合作醫療的規範化管理提供了組織保障。不斷完善新農合各項規章制度,規範定點醫院管理,簡化結報審核程序,實行服務承諾制,努力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加強資金管理,在財政所設立收支專賬,嚴格審核,杜絕不合理、不合法的補償支出,定期報告,接受上級財政、審計部門和群眾的監督。
(四)、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主要變化。據調查,壹是減輕了農民的就醫負擔,壹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民因病返貧問題。至20xx年6月底,xx***補償患病農民醫療費人民幣,其中門診費用人民幣;住院補充,支付元;有人獲得四千多元賠償,最高的是xX村xxX,醫藥費人民幣,賠償人民幣。二是提高了農村產婦住院分娩率。據調查,目前,超過所有產婦前往醫療分娩,以確保母嬰安全。三是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增強。以前很多農民,因為家庭困難,往往“大病拖壹拖,小病拖壹拖,壹直到死才去醫院”,看病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四是促進了農村醫療機構服務水平的提高。目前xx三家定點醫院可以積極改善軟硬件環境,加強制度建設,公示藥品價格,加強醫療管理,千方百計提高醫院接待水平和能力。通過改善服務,降低成本,門診和住院人數大幅增加,提高了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面臨的新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壹項長期而艱巨的社會保障工程。在其實施之初,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壹)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農民參保積極性有待提高。在實施過程中,壹方面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另壹方面農民對以大病為主的新農合制度缺乏經驗,對舊制度認識模糊,對長期實施信心不足,導致部分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自願參加的少。
(2)審核結算流程依然復雜,便民服務有待進壹步優化。因為有些農民離定點醫療點比較遠,少的醫藥費和來回的車費得不償失。
(3)政策和制度還存在壹些不夠科學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報銷門檻高,報銷比例低,報銷藥品範圍窄,限制太多。缺乏對指定醫院的監督。鄉鎮政府很難管理好醫院,只能依靠藥監部門的監管,所以政府處於尷尬的境地。壹方面,政府積極做群眾工作,提高參與率;另壹方面,醫院藥品價格高,農民和藥店差價大,影響農民參保積極性。
(5)鄉鎮醫療機構設施陳舊。由於近幾年鄉鎮衛生院不景氣,國家對醫院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設備陳舊,醫務人員嚴重不足,很多疾病沒有技術手段可以治療。農民反映,看病要找縣級以上醫院。
(6)農民的期望值過高。農民認為只有有了合作醫療證,去哪壹級醫院應該是自己的決定,不想被束縛,尤其是看到住院後花錢多,報銷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