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小學生的壓力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根源。文化的烙印深深鐫刻在中國人心中,實際國情在中短期內不會改變。
可以預見,中國對教育的投入將長期保持高比例(初步比喻:中國人重視教育就像中國人喜歡房子,再貴也要學),行業發展空間很大。
但現階段,課後教育受到國家壓制,國家希望發展教育產業,但希望以公辦教育為主,民辦教育為輔,健康發展。
因此,預計對校外教育行業的限制會很多、更細致,行業盈利能力會受到很大影響(參考房地產行業)。
但需要註意的是,行業的這壹巨變,對於行業內的大多數公司來說,都是壹次嚴峻的考驗。在這種情況下,頭部的大公司應對能力更強,所以王大爺建議,投資時,重點要放在實力較強的大公司,因為中小機構“逆襲”的概率很小。
另外,針對之前校外教育機構的收費模式,王叔叔提醒,投資者在分析時,要充分評估擬投資公司的資金鏈斷裂風險。
史上最嚴減負通知
這壹次“雙減負”的意見不是教育部發布的,而是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有史以來規格最高、要求最嚴。
《意見》總結了以下幾點:
1,學校的作業應該會減少。
小學壹二年級不布置作業,但可以適當安排校內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2.學校不能把負擔推給家長。
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反饋,加強面授講解,認真分析學習情況,做好答疑輔導工作;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3、嚴格治理,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
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培訓機構統壹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已備案的現有在線學科培訓機構進行徹底排查,重新審批;學科培訓機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
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組織學科培訓;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在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商業廣告活動,媒體不得發布、播放校外培訓廣告。
4.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承擔課外輔導的責任。
課後服務由我們的老師、退休老師、合格的社會專業人士或誌願者提供;教育部門免費為學生提供優質的主題教育資源和覆蓋各年級、各學科的學習資源。
該意見的跨時代意義在於,既重復了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的老調,又對課外輔導雙管齊下做出安排,即打擊商業性課外輔導機構,教育部門和學校接過了大旗。
此舉可謂釜底抽薪,擊中了校外輔導機構的命門。因為如果單純的減負,家長會覺得孩子被放牧了,所以要花錢去校外輔導機構。
現在教育部門和學校提供課外輔導,很多普通家庭不需要把孩子送到課外輔導機構,買賣雙方自然會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