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藝術學院&;設計)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簡稱“山工藝或山工藝美”。是國家“十三五”產教融合規劃建設單位,山東省首批培養應用型人才名校,2065 438+07-2023山東省授予博士學位項目建設單位,加入了國際設計藝術院校聯盟和國際設計理事會。學校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職教育、繼續教育、社區藝術教育、高中藝術教育等多層次辦學格局。
長期以來,學校秉承“匠心獨運”的理念,表達了壹種具有普適性的工藝思想,是我國工藝創作思想的集中體現,具有豐富的設計文化內涵,努力將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建設成為具有新時代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院。
學校創辦於1973,前身是1973年6月成立的濟南工藝美術技工學校。1977年9月,經山東省計委批準,濟南工藝美術技工學校轉制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校。1982 9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校更名為山東輕工業學院工藝美術分院。1992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成立。
歷史演變:
2005年,學校加入了國際設計和藝術學院聯盟。
5438年6月+2006年10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9年,我校數字藝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被評為山東省省屬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創新型應用設計藝術人才培養實驗區被評為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012,11年10月,學校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的名義進入山東省第壹批名校名單。
2018-12加入山東省高校“常青樹聯盟”。
?
長清校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大學路1255號;千佛山校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千佛山東路23號。設有視覺傳達設計學院、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服裝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藝術學院、應用設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藝術設計實踐教學中心、創新創業學院(淄博陶瓷學院)及附屬中等藝術學校等15個教學單位。
能力
截至2018,12,學校共有專任教師465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有209人。中級職稱1931人;初級職稱63個。專任教師中,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371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教育部設計司副司長1人,享受國務院津貼10人,中央聯系的高級專家1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全國優秀教師6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泰山學者2人。省級重點學科首席專家2人,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組1人才,山東省高層次人才庫10專家,齊魯文化1人才。
部門專業
截至2018、12,學校設有視覺傳達設計學院、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服裝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現代手工藝藝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應用設計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課教學部、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藝術設計實踐教學中心等。
教學建設
國家專業: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數字藝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工業設計、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工藝美術、藝術與技術。
山東省壹流本科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包裝工程、文化產業管理、表演、動畫、影視攝影與制作、美術、繪畫、雕塑、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數字媒體藝術。
山東省高層次應用型項目建設專業群:數字媒體藝術、工藝美術、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山東本科院校特色專業建設點:藝術設計、動畫、藝術設計、美術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工藝美術。
學科建設
山東省特色重點學科:設計藝術。
山東省“十二五”重點學科:藝術、戲劇、影視。
山東省壹級學科培育建設學科:設計。
“泰山學者”崗位:設計藝術與藝術。
專業學位授權的學科領域:藝術設計和美術。
壹級學科碩士授權點:藝術理論、美術學、設計學。
學術研究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擁有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校級研究機構6個。
2015年,省級立項5個,其中重點項目2個。2009年至2015年,學校教師承擔並完成企事業單位委托的項目100余項。其中包括北京奧運會官方海報設計;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壹批”人才資助項目“工藝下鄉——山東農村文化產業研究”大型展覽;上海世博會山東館總體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2010;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壹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的視覺形象及配套設計;中組部、山東省委相關活動標識設計;山東省人民政府委托麗水世博會中國館山東周項目設計;中國婦女兒童十年發展成就展山東展區設計;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工藝山東”展;為第十屆藝術節設計吉祥物和海報;第六、七、八、九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山東展區設計;第六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會山東展區的設計、建設和運營;山東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整體展示及配套設計等重大社會項目。
合作與交流
學校與十六屆壹市人民政府、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浪潮集團、海爾集團等知名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就工業設計、城市規劃、文化創意產業等重點項目開展合作和智庫服務;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機構)建立了教育合作和國際學術交流關系,與多所大學簽訂了交流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