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傳授知識:
傳授經驗和知識。
內地的市場經濟是20多年,這20年走過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100多年的路。有人說中國市場三年變化壹點,五年變化很大。中國三年的變化相當於美國二十年的變化。在這樣壹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創造了大量的市場機會和大量的“經驗管理者”。
這些管理者的培養,就是要充分消化吸收西方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先進文化,並結合東方文化的特點傳授給學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臺灣省和香港的講師活躍在大陸的講臺上。其中很多人不了解內地市場,沒有在內地企業擔任過高級職務,有的甚至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普通話不流利,教學能力差。但他們熟悉西方先進文化的沈澱,在海外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又有香港或臺灣省的工作經歷,所以起到了傳授經驗和知識的作用。大部分大陸學術講師都是這種類型。
還有壹些人傳播最新的管理和營銷理念,就像教授“情境領導”、“CRM”等課程壹樣。兩年前有人專門教過第五紀律的內容,也屬於這壹類。
這些講師的價值體現在傳授經驗和知識上。
二是給系統
系統常識
俗話說“太陽底下無新事”。所謂新意,無非是舊元素的新組合,或者舊元素的新包裝。
我作為學生上課的時候,經常聽到學生說:“這個老師講的我都知道,但是好像沒什麽新意,但是他講的內容,他怎麽安排的,能幫我理清思路,還是有用的。”
那麽,講師的價值是什麽?給予系統。
壹般來說,學生是公司的中堅力量,業務繁忙。他們的工作是滅火,所以很少有時間系統整理自己的想法和以往的經驗。好學的同學學了壹些東壹錘子西壹錘子的理論,但經驗也是支離破碎的。這個時候,培訓講師的作用就是用系統的思路,把大家都知道的東西貫穿起來,使之有邏輯有秩序。在這種系統化的思考中,學生零散的經驗可以找到相應的位置,從而提高。
在這裏,培訓講師的價值在於給出體系,幫助學員梳理經驗,將講師的體系與學員的經驗結合起來。
三是出主意。
講師的思想
作為壹個培訓講師,沒有自己的想法是很可怕的。不能用“如果我給出我的想法,可能會成為某些學生攻擊的目標,影響他們的學習效果”或者“我的觀點可能是片面的,所以我教的是大師的觀點”這樣的借口。誰能挑我的毛病?"
老是重復別人的東西,這樣的講師壹文不值!學生並不比講師更笨,反而可能更聰明。學生知道大師的觀點。誰不會說?妳不能看書嗎?為什麽要花錢買?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講師的空間會越來越小,隨時會被換掉。
培訓講師講授“大師”的觀點是必然的,但在講完“大師”的觀點後,要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講授自己的觀點。不管這個觀點在學生眼中是對是錯,至少,講師給了學生壹個不壹樣的觀點,不壹樣的角度,幫助學生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
“出主意”的講師壹般都是有實踐經驗的本地講師。
第四是給經驗。
發起學生之間的交流和經驗。
事實上,學員和講師在培訓中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學生在理論水平和表達能力上可能不如講師,但在實際業務操作上可能比講師更有經驗。如果講師看不起學生,肯定會“死得其所”。所以在培訓的過程中,優秀的講師壹定不是自己說了算,而是充分調動學員參與進來,讓學員互相學習。講師對學生討論的問題給出自己的觀點和評論。這樣既可以充分交流學生的經驗,又可以吸收講師的觀點,也可以提高講師,教與學可以互相借鑒。具體的教學方式可以是小組討論等傳統方式,也可以是遊戲體驗和戶外體驗。
這時候講師扮演的是幫助學生溝通,給學生經驗的角色。
其實每個講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都要涉及到以上四個方面,比例可能會有所不同。“傳授知識”考驗講師的理論水平和知識;“給系統”考驗主講人的邏輯思維和整體思維能力;“給經驗”考驗講師的教學技能;“出主意”考驗講師的實踐經驗和總結能力。
作為講師,要不斷培養這四種能力,尤其是“出主意”。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大量的思考,是無法講出“大師”已經講過的定義、原理和方法的。除了實踐經驗和思考,講師還要不斷學習,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否則很難有“思想”,因為正是他的學習能力限制了專業培訓講師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