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校本課程規劃計劃

校本課程規劃計劃

#規劃#引言為了保證工作或事情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我們需要提前開始制定規劃,規劃壹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事項。以下是校本課程規劃方案,歡迎閱讀!

校本課程規劃計劃

壹、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理念,結合我校實際,開發壹系列符合我校情況的校本課程,以彌補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不足,培養學生的廣泛興趣和發展個性。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個性,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實施目標

1,通過學科素養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國學經典的博大精深,數學思維的靈活創新,英語情境的生動有趣,陶冶情操,發展個性,保持學習狀態,提高人文素養。

2.通過生活技能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和禮儀規範,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熱愛生活中壹切美好的事物。

3.通過藝術和體育技能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發展特長,樹立自信心,豐富精神生活,實現全面和諧發展。

三、基本結構

以校本課程和活動小組為基礎,建立以下三類內容,每學期根據環境和教師的具體情況增減部分內容。

1,學科素養類——經典閱讀、口語、習題、數學思維。

2、生活技能——折紙、生活技能、生活禮儀、法律伴隨我成長。

3.藝體技能-舞蹈、聲樂、器樂、兒童畫、裝飾畫、國畫、剪紙、書法、十字繡、橡皮泥、陶藝、圍棋、武術、乒乓球、田徑等。

四、實施原則

1、現實性原則:充分考慮我校教師的整體水平和學生的發展情況,兼顧學校的其他因素確立校本課程的發展目標。

2.基本原則:全面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科知識的應用和綜合,為學生提供基礎服務。

3.發展性原則:關註學生未來發展,註重開發學生潛能,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目標。

動詞 (verb的縮寫)保障措施

(壹)成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小組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或教材。

不及物動詞實現進程

(壹)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1)采取自學與輔導、分散與集中、討論與測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概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用培訓、課程實施標準等課程改革基本理論,形成正確的教育觀,以大教育觀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2)多方共同努力和* * *合作。指導辦公室負責制定總體方案,審核課程大綱、教材和學科評價體系,負責過程管理、分期、檢查實施、培訓指導等工作。總務部門負責課程開發所需的物資支持,協調物資的收集和維護,場館的建設,場館活動設施的供應等。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得到家長的幫助和支持,挖掘家長資源和社區資源,使校本課程融入生活和社會,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

(二)認真落實課程目標

1.校本教師根據現有的校本課程資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接受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反映,不斷完善內容,豐富課程體系。

2.教師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按時上好校本課程,及時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

3.每學期以年級組為單位,至少開展壹次校本課程研討。活動應是有目的的、有準備的、有記錄的和有效的;每學期末組織壹次面向全體師生的校本課程成果展示與評價,全員參與,形式靈活。

4.學生需要外出考察、參觀時,應由分管領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組織,確保師生安全。

(三)完成課程實施水平的評價

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課程評價由教師進行,指導辦公室負責方案的指導和審核,以及對校本課程教師實施的整體評價。評價註重多樣化和個性化

1,對教師的評價註重過程:

從教學準備、教學方法、教學態度等方面評價教師的課程計劃(附件1)和課堂教學(附件2)。學校采用問卷調查(10%)、講座(20%)、檢查教師教案和教案(20%)、博客(每月)(20%)、教學效果(30%)等方式監督執行。

2、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評價學生上課出勤率,占學業總成績的20%。

(2)學業完成評價占學業總成績的40%。包括上課聽課,學習態度,作業完成情況。

(3)課程完成成績占學業總成績的40%。

校本課程學生學業總成績按A、B、C、d四個等級劃分。

為促進學生特長發展,關註學生對校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態度,采用觀摩、檢查、現場匯報、作品展示等方法,促進課程的有效實施。強調以下兩點:

壹是組織階段性作品展覽。在年級和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生作品展覽,如學習筆記、手抄報、手工作品、照片、隨筆等。,加強宣傳,及時鼓勵學生。

第二,要有學習結果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按年級系統記錄。學期結束時,教師根據校本教材內容和學生實地參與情況,采用開卷考試的方式測試學生的學習成績,讓學生有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取得合理的成績。

以上課程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個人,同時呈現合理的層次和梯度。經典誦讀、走進威海、名曲名畫鑒賞等校本必修課。重視人文熏陶和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田小學充滿了高雅的氣質、自強不息的創新品質和堪稱楷模的大師風範;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年齡特點,按年級選擇橡皮泥、陶藝、折紙、剪紙等課程,遵循由易到難、逐步入內涵的規律,旨在發現和培養壹批有興趣、有悟性的青年藝術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20多個興趣小組,引導孩子發揮特長,在自己的舞臺上飛翔。

第二部分校本課程規劃計劃

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重要補充,是學校課程開發建設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凸顯學校特色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對於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選擇和發展需求具有重要價值,體現了對人的高標準培養。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山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試行)》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科學評估分析學生發展需求,特制定我校課程開發實施方案。壹,校本課程開發與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課程是為了學生,滿足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興趣和需求是校本課程開發最根本的關註點。“好的學校不應該規定人的發展道路,而應該是學生實現夢想的地方。”從本質上來說,學校是壹個讓學生不斷完善和成長的環境。學校最重要的責任是根據教育規律、人的成長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創造最適合學生的生態環境。智能優勢的差異必然要求課程的多樣性,“和而不同”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建立和諧的課程體系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能賦予課程以活力。

(1)需求

無棣壹中已有六年歷史。隨著社會發展和課程改革,學校的理想是為師生創造幸福的生活。學校高度重視對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追求,同時註重立足於學生今天的發展設計,讓學生明天的發展永遠立足於今天,通過對學生素質的培養,夯實學生發展的基礎,真正奠定學生終身幸福的基礎。

每個學生都是多姿多彩的個體,在成長背景、發展經歷、素質構成上都各有所長。現代社會的學生素質全面,競爭意識強,個性突出。這是校本課程開發和建設的根本點。面對這樣壹個群體,不僅要讓學生通過課程獲得更高的知識和思維能力,更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生存、發展和創新。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所需要的個性品質,還要讓學生學會尊重、繼承傳統、懂得關懷、獲得文明。

學科教研組、備課組和教師要認真分析研究學生群體,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采用問卷調查、訪談、討論等多種調查形式,走進學生,了解他們的需求,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開發相關校本課程。

教師和學生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課程構成中最重要的元素。教師是教育的核心,是課程開發和建設的主體,是保證學校和學生發展的最根本力量。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不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加強教育研究的發展需要。教師可以通過課程把自己的興趣或過人的聰明才智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拓展自己的研究領域,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平臺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人生價值。

(2)可能性

1,無棣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名勝古跡很多,鄉村風光很美。(“八大勝景”遠近聞名。、碣石山、大口河旅遊風景區、海風塔、琴臺、、光武城、清代高等小學堂、魏墓、阿清墓主故居等古韻猶存,新面貌剛剛綻放。爬碣石山,可以觀滄海;沿著黃金海岸漫步,在水中沖浪。

無棣流傳已久的民間藝術具有獨特的地方特色。清末民國時期,河北省的竹書、西河鼓、摔角曲等民間藝術形式相繼傳入無棣縣。無棣被譽為魯北“鼓書之鄉”。

武帝人文始於夏商,盛於唐,繼之以宋元,盛於明清,人才輩出,如柯家壹林,智者名曰方清伯廉。後唐時,李玉明為宰相,說韓健是經書傳世的。北宋李之儀,勝蘇秦,書如黃米,漢源巨子,壹代宗師;明太祖太宰治使他的政績蜚聲海內外。文章驚艷今朝,與同為武帝的王佐、顧忠並稱為同朝三大臣(戶部、吏部、兵部),以國史聞名。清代以為代表的海豐吳氏,被稱為“進士世家”和“尚書世家”。清代十朝為官,有“七督八輔九勛,三翰林五高官十朝禁”之譽。吳著述甚豐,在魏縣與齊名。《中國現代名人辭典》中記載了十位武帝時期的歷史名人,如北洋大臣、兩廣總督張、抗戰將領、鋤地大臣許、模範專員石、三邊黨政委丁洪澤、同盟會成員等。京昆退役老兵、鼓樂大師、武術名人蔣守清、計算機博士王、建築設計大師、中國國畫大師李杉等都是當代名人。

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日新月異的經濟建設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建設提供了可能性。

2.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學校逐步形成了以課堂教學為基礎,以課程建設為重點,以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為重點,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發展思路,也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課程開發體系和模式。學校鼓勵全體教師積極開設校本課程,從教師專業發展、教研團隊建設、班級津貼、制度管理、評價推薦、後勤保障等方面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設提供更加積極民主的環境。

3.借助社會資源拓展課程領域。學生家長、周邊資源、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民間藝人、社會名人、社會團體等。可以作為課程資源,建立“社會資源課程資源庫”。

4.重視課堂生成資源的收集、利用和再開發。以文化的方式保存教學過程,註意收集整理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和探究過程,及時反思教學。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源都可以成為後續課程開發建設的寶貴資源。

5.註重網絡資源的獲取,充分發揮教育博客、教育網站等網絡媒體技術的資源優勢。學校網站和教育系統資源網站都可以成為課程開發的資源。

6.目前,我校教學區、辦公區、藝術樓、操場、圖書館、學術報告廳、實驗樓、宿舍、食堂等區域設施齊全,都可以作為校本課程開發建設的資源保障。當然,我們也積極倡導教師創造性地開發或利用相關場地,開設有特色的校本課程。

二,校本課程開發與建設的總體目標

2xx年,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局面,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23年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也提出“賦予學校合理、充分的課程自主權,為學校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學校課程,為學生有效地選擇課程提供保障。目前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範圍主要是《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的選修二部分。校本課程是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並列的壹種課程。它有獨立的價值和明確的比例。誰也不能剝奪學生學習校本課程的權利。

在素質教育的探索中,突出“以人為本”的核心教育價值理念。學校以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支撐,根據教育全球化和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價值取向,根據基礎教育的定位、人類生長發展的規律和我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身心健康素養、自我意識和生存能力等基本素質。

第三,校本課程的開發

(1)開發主體:

教師個人(含後勤人員)、備課組、全體教師、校內外合作、學生與師生合作等。倡導“1+1”模式,即教師承擔壹門學科的教學,有能力開發校本課程。原則上誰開發誰承擔實施。

(2)課程主題:

(1)反映學生興趣、特長、綜合素質和身心健康的主題。

(2)反映時代發展需要人的新素質的主題,如理財、表達、合作、包容、創新等。

(3)反映學校特色發展的主題。

(4)反映民族、民俗、社區、環境等當地文化和自然的主題。

校本課程開發的類型:

目前我校的校本課程主要規劃為八大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類別選擇開發相應的校本課程或進行改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智力興趣開設跨學科、跨領域的校本課程。

主要類別如下:

科學興趣、藝術技巧、人文素養、語言工具、技術、學科發展、經驗感悟、文化交流課程等。

(四)開發的課程,必須填寫《無棣壹中校本課程申請表》,由校本課程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確定是否納入實施程序。

學校原有的校本課程,經加工修改後,原可繼續申報。

第四,校本課程的實施和日常管理

每壹個校本課程都必須包括課程規劃、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與評價、課程資源分析與利用等相關課程要素。

(壹)校本課程的實施

基於課程目標,校本課程采用多樣化的實施方式。由課程教學辦公室和年級組組織實施。

1.課程教學部和年級組要精心組織面向家長和學生的課程推介會,詳細介紹學校課程的特點及其在培養學生素質中的作用。註意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地域優勢和智力,幫助建立發展欲望。

2.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發展需求選擇課程。

(二)校本課程安排和學分要求

1,各校本課程的課時安排壹般為每周1課時,總課時為18課時。

2.根據普通高中(實驗)課程方案,每屆畢業生最低學分為144,其中必修學分為116,選修I學分至少為22,選修II學分至少為6。學校課程(選修學分II)要模塊化設置,每個模塊設計為18學時,1學分,或者36學時,2學分。學校實際應提供至少18學分的學校課程。

3、每個學生每學年必須完成至少2個學分並選修至少兩門校本課程,並記入學生檔案。

(三)校本課程的日常管理

1,年級組

(1)各年級組有責任分階段規劃、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其校本課程的數量和質量是年級組千分考核的重要指標之壹。

(2)各年級組開設的校本課程必須按規範做到“六有”:有課程目標、有課程計劃、有課前教案、有科學可行的教學設計、有實施辦法、有評價辦法。

(3)各年級必須開設足夠的學校選修課,滿足本年級學生的需求。鼓勵以合作形式開設相關課程。

2.教師水平

(1)校本課程應在學生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興趣和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課程,提高教學服務質量。

(2)教師不得自行調課、代課或停課;未經允許,妳不得改變上課的時間和地點。

(3)教師必須自覺遵守批準的課時,不得違規增減課時,以免造成學生課時負擔或管理松散。

(4)教師向課程教務處提供學生百分制原始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占4%,學生缺課三次以上,這門選修課不記學分。

(5)各選修課要註意課程過程資源的收集、分類和整理,建立完整的電子檔案。經過壹段時間後,要形成完善的課程大綱,逐步發展為優質課程。

3.在學生層面

(1)學生根據學校課程清單選課,填寫選課申請。學生壹旦決定選修課程,就不允許改變或退出。學生如要改學校本課程,必須向年級組提出書面申請,經批準後方可上課並獲得學分。

(2)校本課程原則上需要註冊人數達到3人才允許開課;75人以上要分班。如果中途因生源流失導致人數低於底線,課程將被終止。

(3)遵循學校課程的常規管理,加強課堂管理,註重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結合。

(4)學生在選修校本課程過程中如有不滿,有權向年級組投訴或通過選修課反饋單向年級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