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喜歡抽煙,所以痰多。“每個人都知道”他的這個問題。他每到壹個國家,人們都專門為他準備壹個痰盂。下關談判的時候,伊藤博文就想到了這個細節。有圖為證。
他已經被“痰多”困住了如果妳仔細看李鴻章的衣服,妳會發現他的腰間有壹個小小的錦袋。那是壹套把戲嗎?美國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自曝秘密:“上衣外面有壹條齊腰高的皮帶,皮帶上有壹個錢包和壹些小袋子,裏面裝著他的扇子、鼻煙等等。”。包裏有壹個口袋大小的痰罐,他時不時伸手去拿,往裏面吐(總督清理喉嚨和鼻竇時發出的汩汩聲讓所有人後背發涼)。“這都是因為那時候科學不發達,我們省長不知道‘吸煙有害健康’”。
當時西方發達國家在正式場合是不抽煙的,尤其是有女嘉賓在場的時候。李鴻章並不在意,這個煙鬼喜歡到處抽煙。精明的比利時國王討厭他抽煙,但為了“賣”比利時的槍,人們靈機壹動,說:“李總督不在其列。”說這話的時候,國王臉不紅,心不跳。俄羅斯人沒有這麽好的素養。俄國財政部長維克托看到李鴻章抽煙吐痰,當時發作不方便,晚上回來就都記下來了。後來,這位俄國“中國通”在回憶錄中嚴厲批評了李鴻章的惡習:“喝完茶,我問李鴻章要不要抽煙。所以他叫了壹聲,很像馬的嘶叫。兩個中國人立刻從隔壁房間跑出來,壹個拿著水煙,壹個拿著煙草,於是開始了吸煙儀式。李鴻章靜靜地坐在那裏抽著煙,他的侍者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為他點燃香煙,從他的嘴裏拿出來又放回去。很明顯,李鴻章想用所有這些宏大的排場來打動我。但就我而言,我也讓他相信,我不在乎所有這些排場。”
李鴻章雖然抽煙,但對鴉片不感興趣。據說我們的譯者嚴復不知道怎麽避開。他在北洋水師學堂教書時,經常抽鴉片,使這個文官精神萎靡,因此經常受到李鴻章的訓斥。
他在私下和公開場合都反對鴉片。《倫敦每日新聞》曾報道,0894年8月27日,李鴻章會見世界禁煙聯盟執行秘書長亞歷山大時,用最強烈的語言聲稱,中國政府壹如既往地強烈反對鴉片貿易。這種貿易是列強通過戰爭強加給中國的,根據條約禁止中國政府允許印度鴉片進入內地。……李總督最後明確宣布:‘妳們可以明白,如果妳們停止毒害我的人民,我們將立即禁止他們獲得鴉片。’當我(約瑟夫)告訴他,英國議會已經投票決定任命壹個特別委員會來中國調查鴉片是否真的像某些人指責的那樣有害時,他憤怒地回答:‘荒謬!’似乎很生氣,很輕蔑,緩和了語氣說:‘大家都知道鴉片有害。’當我起身離開時,他仍然用溫暖的語言稱贊英國公民讓中國擺脫鴉片的善良。"
除了抽幹煙,李鴻章還喜歡喝點紅酒,尤其是吃飯的時候。8月29日,1896,《紐約時報》三次談到他喝酒的事:晚上,李“喝了少量酒後,早早休息了。”然後他在另壹篇報道中寫了壹個記者的問題:“他喝什麽?”(李隨行人員說)“他飯後只喝壹點酒,是法國產的紅酒。”然後在另壹篇報道中提到:李的飲食“有壹杯淡酒。”(妳看,《紐約時報》壹天有那麽多李鴻章的報道,幾乎成了“特刊”。)“李總督,能吃的老壽星”壹下子在美國出名了,於是壹個保健品商家想到把李鴻章包裝成自己商品的代言人。不經意間,李鴻章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第壹個商品代言人。
由於牙齒不好,年邁的李鴻章主要吃“燉肉”。《紐約時報》報道:“李吃了燕窩、魚翅、燒雞和炒飯。”“當他被問到,‘對於壹個清朝的政治家來說,合理的飲食意味著什麽?’發言人說:‘指的是魚翅、燕窩、燒雞、炒飯,也是州長今晚吃的。他幾乎每頓飯都是這樣吃的,生活極其簡單。"
對於“新玩意兒”的愛好除了吃吃喝喝,李鴻章的個人愛好就是對“新玩意兒”極其感興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技術迷”。哈佛大學學術大師費正清主編的《劍橋晚清史》中說:李鴻章和他的淮軍乘坐從英國商號租來的船順長江而下,穿過太平軍控制區時,他在船上待了三天,因此有機會思考西方技術的價值。李鴻章不斷從上海給曾國藩寫信,大贊外軍紀律嚴明,洋槍破壞力極大。他在評論壹場戰役時說:“洋兵千槍並發,所向披靡。它的落地花彈真厲害!”
他對“高科技”的癡迷不是心血來潮,而是壹生的愛好。有心人稍微整理壹下他的紀念,那就是科學論文了。李鴻章曾寫過中國最早的科普文章――蒸汽動力操作的回憶:“將旋木、鉆孔、撚轉、鑄殼等壹切機器浸入蒸汽爐中,盛水,點燃木炭。水中充滿氣體,悟道從銅喉到達氣筒,筒內纏繞壹根鐵柱,鐵柱隨氣體升降,拉動鐵輪和輪子。在那個“科學盲”的時代,這樣的“科普”紀念館是很少見的。
李鴻章的這個愛好,壹定為他贏得了不少“實實在在的好處”。當時因為朝廷知道他“博學多聞”,“見多識廣”,很多官方的大宗采購訂單都是他經手的。據說他在天津的住處就像壹個喧鬧的國際商會,各種各樣的人來賣:比利時的槍,德國的槍,英國的船,美國的西洋參,意大利的洋布,法國的聖經,荷蘭的海運等等。如果像有些人說的,他的財產相當於現在的6543.8+0億元人民幣,那麽其中的壹大部分應該來自於這些“交易中介費”。他不拿,就會有人拿。這是壹個古老的問題。
關於李鴻章對“科技產品”的熱愛,有很多故事。比如李某月去英國,被英國的壹臺縫紉機驚呆了。李老不惜重金給老太太買了壹個!李老坐在新發明的x光機上拍了照,成為中國使用x光設備第壹人。
1887年,香港西醫書院成立,李鴻章受邀為“名譽贊助人”。李鴻章欣然接受邀請,並親自回信(信的內容刊登在香港《陳德西報》1887)。清朝第壹篇關於“在職幹部”的博士論文誕生了:“我認為醫學和化學是姊妹科學,應該並重,不僅要懂。時刻關註科學原理進行診斷,可以彌補解剖學和化學理論上的不足,最終的結果是讓知識從黑暗走向光明。天津醫學博物館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因為他們把西方先進的科學應用於中國醫學的實踐。”
這段話來自壹個封閉的時代,來自壹個民智不可分的社會,真的很不可思議。西太平洋之後,他應該已經分管中科院或者社科院了。不幸的是,它當時不在那裏。
“科技迷”李鴻章也是“克虜伯炮迷”。7月27日,1866,中國代表團訪問克虜伯。李鴻章接到報告:“他(克虜伯的創始人阿爾菲·裏德?克虜伯)熱情好客。他不像英國人和法國人那樣鄙視我們的長袍、夾克和辮子。他用盛宴禮貌地對待我們中國人!”
1871年,李鴻章壹口氣從克虜伯手中購買了328門各種口徑的大炮,部署在大沽口、北塘、山海關等要塞,首先是為了穩固北京的防務安全。
看他1874的奏折,這位“克虜伯炮迷”對克虜伯後膛炮的描述相當精準:“後膛裝炮是最接近的武器。查格林炮不可能走遠,只能用來守衛營墻,保護大炮。但是德國克虜伯的四磅鋼炮能打很遠的距離,身強體輕。它可以被馬拖著,像蒼蠅壹樣走路。現在是俄、德、英、法平戰中最有利的武器。陸軍炮兵隊專用,所需子彈價格等於槍價。”對克虜伯炮的偏愛使得李鴻章在1877年淮軍之前裝備了19炮營,有114門克虜伯炮。每個營有65,438+044名士兵,6門克虜伯四磅炮,65,438+050匹馬和65,438+09輛車。不經意間,李鴻章成了中國大炮的鼻祖。
1877的春天,阿爾弗雷德?克虜伯答應了李鴻章的請求,卞長生、查連彪等首批7名中國留學生赴埃森接受免費培訓。
在克虜伯的建議下,中國的軍事代表團與德國軍艦制造商福澤德簽訂了北洋水師的定遠艦、鎮遠艦和濟遠艦的建造合同。選擇這家軍艦廠的主要原因是,李鴻章認為這家工廠生產的軍艦在艦體上配備了克虜伯的龍骨、裝甲板厚度和30.5毫米克虜伯雙筒炮。
1886年8月,“定遠”、“鎮遠”、“濟遠”從德國壹路航行回到阿哈瓦。
1888 12 17,北洋水師正式成立。開國大典上,李鴻章和前來祝賀的特使克虜伯走到軍艦前,指著丁儀、丁二等魚雷艇說:“能認識克虜伯先生,是我這輩子莫大的榮幸。十二年前,他給了我壹些火車模型。今天他又幫助我們的駐德大使(李)和留學生得到了魚雷的秘密冶煉方法,大大增加了我在北洋的軍事實力!”克虜伯在1877-1896之間獲得了清政府約2000門大炮的訂單。
1896年,李鴻章到達德國克虜伯火炮廠。克虜伯熱情接待了公司幾十年的大客戶,還為他出版了壹套紀念冊。第二天,克虜伯親自陪同李鴻章去梅盆射擊場看望中國留學生。李鴻章對留學生說:“克虜伯的新式火炮是最精良的。只要妳好好學習,什麽都練,什麽都玩,什麽都修,壹定要好好學習,壹定要保密。中國,南起瓊州,北至營口,有碉堡禦敵。我太老了,不能為國效力了。今後,伐敵制勝、保家衛國的重任就落在妳們肩上了!”
李鴻章的“科技迷”特質導致了他的另壹個特點:愛洋。
清末皇室貴族愛成仙,大臣們也愛成仙。李鴻章沒有!這個人眼睛往外看,做事喜歡帶點洋氣:人家讓孩子學八股文,家裏卻請美國駐津領事館的畢德格來輔導兒子學外語:“公子拳(李)學英語從中得到啟示,”高技(李景邁)日夜奔波,也從中得到啟示。”這個孩子不僅學習,而且他也學習。《李鴻章家世》說:(畢德格)“用中文為他(李鴻章)讀了英、法、德三種文字的800多本書,使李鴻章對這個世界上發生的壹切不再陌生。很難想象中國還有壹個高官像李鴻章這樣用這種方式閱讀如此豐富的外文書籍!”這是壹件大事。在壹件小事上,哪怕是女兒孩子的母乳餵養,李鴻章也在信中下令:“奶媽可啜奶壹年,按西方方法餵奶。”
最有意思的是李鴻章經營的西院:1878年冬天,妻子突發疾病,醫生說是中風,外邪入侵導致半身不遂。不知道吃了多少藥,就是好不了。無奈之下,李鴻章請英國傳教士馬根吉博士試壹試。在6天的時間裏,馬根吉醫生采用了“手搖馬達診療法”,最終挽救了李夫人的生命。從此,李鴻章開始相信西醫,興趣引發了壹個想法——天津能不能建壹所西醫醫院?他開始在天津做官僚、士紳的工作,甚至安排了馬醫生操作的“手術秀”。當壹個比拳頭還大的頸部腫瘤被馬醫生成功切除後,官員們和先生們都驚嘆不已。在李的積極倡導下,社會各界共籌得白銀6000兩,加上他個人捐贈的4200兩,共計12000兩。光緒六年十壹月壹日,新建的醫院正式落成,後成為馬紀念醫院。《天津通誌》記載,這是近代中國第壹所規模完整的私立西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