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培訓招生 - 產教結合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產教結合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產教結合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摘要: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構建新型實訓教學體系,實施"工學結合"、"教學做合壹"的教學模式,是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高職院校應緊密結合地方行業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改革實訓教學模式,使人才培養更加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產教結合實訓基地,工學結合

高職院校要及時跟蹤市場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按照建設產教結合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思路,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人才培養更加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經過三年的改革,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初步建立了與當地汽車產業接軌的實訓基地,為半島藍色經濟區和半島制造業培養了大批應用型技術人才。本文主要探討了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在實訓基地建設和實施"工學交替"、"教學做"壹體化教學模式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希望能在新形勢下推動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實訓基地的建設。

壹、汽車專業實訓基地教學體系建設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它的構建取決於“崗位”和“技能”的要求。實踐教學體系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特別強調實踐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有機結合,實現系統功能。同時要註意實踐教學體系的連續性、層次性和應用性,實踐技能訓練需要持續訓練。

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以我校牽頭的山東汽車工程職業教育集團為抓手,根據半島藍色經濟區和半島制造業建設對人才規格的新要求,結合學院自身條件和辦學特色,深入各大企業進行調研,與企業專家廣泛探討課程設置、實踐環節安排、職業能力要求, 各專業素質拓展等問題,改革課程體系,加強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企業調研情況,在不同學期安排不同類型的實訓。

如汽車電子技術專業實訓的安排,根據學生的知識和實際情況,依次安排汽車結構實訓、發動機電控技術實訓、底盤電控技術實訓、汽車檢測技術實訓、汽車電器設備與維修實訓、崗位實習、畢業設計,使學生逐步掌握汽車各系電控發動機的結構、組成和檢測方法,以及零件拆卸後的正確擺放、分類和保養方法。汽車電控發動機故障診斷與檢測、汽車四輪定位檢測的原理與方法,可以對典型汽車的各系統線路和整車進行分析,培養學生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學會溝通和團隊合作,提高實際工作能力並達到企業要求的熟練程度,逐步適應職業生活,增強就業能力,從而完成學生從學習崗位到工作崗位的初步過渡,保證人才培養規格與地方經濟建設相適應。

二、汽車專業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

1.培訓中心是多功能的。

在企業需求調研的基礎上,針對煙臺以制造業為主,各行業共同發展的情況,實訓基地在為學生提供實訓平臺的同時,建立了相關的職業資格培訓和技能鑒定中心,為社會和企業提供轉崗培訓、再就業培訓、職業資格培訓和技能鑒定等服務,為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提供科研場所,為社會提供技術服務。比如舉辦“企業崗前培訓班”、“領班班”、“操作能力培訓班”、“高級理論提升班”等短期班,進行職業技能鑒定。基地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產品設計、試制、小批量生產的壹站式服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全程參與不同環節的實習,實現不同層次的產教融合。在提高學院知名度的同時,也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2.成立專業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

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成立了由企業專家、高校教授和科研機構專家組成的專業課程建設指導委員會,讓企業專家參與辦學目標的確定和技能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的論證,對學院的教學改革、專業和課程建設給予必要的指導,參與教材和學生實訓課程的教學, 從而保證基地建設適應當地經濟建設的特點,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相結合,特別是職業培訓教材、生產技術和管理教材的編寫。 將實踐教學內容直接融入生產過程,讓學生在實踐指導老師或企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實踐操作,學習和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使學生了解了企業的生產管理流程。

3.校內基地和校外基地有機結合,構建完整的實訓體系。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能否實現,取決於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本著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與工業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不斷改善實訓基地條件,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新模式。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學校組織培訓為主。同時,加強和推進校外實習。校外實訓基地企業不僅為專業教師參加生產實習和學生實習提供設備、材料和專業技術服務,還為畢業生就業創造機會。這樣就把企業和學校有機地結合起來了,學校的教學場所延伸到了企業,企業既是學生工作的場所,也是學習的場所。學生不僅是技術的學習者,也是技術和技能的使用者,學生和企業的員工,從而拓展了學校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空間,在實習過程中獲得專業的提升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4.實訓基地實行開放式管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為適應畢業生崗位的變化,培養企業所需的高級技能人才,汽車檢測維修技術中心對在校學生實行開放式管理模式,實現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充分利用教學儀器設備,創造性地開展內容先進的業余訓練項目,並允許學生在課余時間到實訓基地鍛煉,有專業技術人員指導。這壹措施不僅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技能,還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生參與開放式教學的積極性很高。同時,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專業特點,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不僅強化了技能,還提高了創新能力。

5.創造壹個培養質量的環境。

為了讓學生按照未來職業崗位對基本技能和技能的要求,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得到實踐鍛煉和綜合素質訓練,實訓基地的環境布局和崗位設置應盡可能接近先進企業的布局模式。比如在學生隨處可見的地方張貼壹些企業文化標語,在生產線崗位上張貼崗位職責、要求、操作規範,通過這些環境的布置來營造專業的氛圍。為了貼近專業崗位的實際流程和要求,提高實訓基地的管理和文化建設水平,使學生的學習和實訓與真實的工作場景相壹致,實訓基地將“5S”管理體系引入實訓室的日常管理,有效加強了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5S”管理體系由以“S”開頭的日語羅馬化五個字組成,分別是識字(Shitsuke)、整風(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etsu)、整理(Seiri),所以簡稱為“5S”。要提高學生的整體職業素養,讓學生從思想到內心感受到感動,進而轉化為行動,改變思維方式和行動質量,最終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三、實訓基地體系建設和運行機制

制度建設是基地內涵建設的主要任務之壹。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實訓基地要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實訓基地內部管理制度,普遍建立包括技術管理、設備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其他管理在內的各項制度,使實訓基地人員結構合理、崗位職責明確、運行規範有序、考核辦法完備。

1.校企雙贏的微利運營模式

示範基地的定位是“產教結合,以教為主”。要圍繞生產進行教學,搞好教學促進生產,做到“生產產品和培養人才”的高度統壹,在經濟效益上追求微利,保證基地自身的正常運轉。在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過程中,企業作為合作企業的科研或生產部門,提供原材料和少量技術、質量管理人員參與校內生產管理,企業只需支付必要的生產。通過校內產學合作,企業可以吸納壹批優秀的學生作為自己的員工,解決企業技能型人才的短缺,最終實現雙贏。

2.圍繞教學組織生產,保證教學生產質量。

以基地專職教師為主體,企業兼職教師參與,* * *配合負責基地的生產和校內培訓的組織管理。當有企業生產任務時,企業和基地應共同制定生產計劃,保證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要把崗位安排、教學內容和培訓內容融入生產計劃,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

3.從單純的消費性培訓轉向生產性培訓,降低基地的培訓成本。

合作企業有很多典型的成熟產品,可以提供原材料,在學校組織加工生產,讓學生在生產實踐中得到鍛煉。同時,在實訓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成本控制意識,規範學生的操作,以降低設備的損壞率。在實訓考核中,也將產品合格率作為技能考核的主要指標之壹,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成本和質量控制素質。在生產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次品。這些產品雖然達不到產品質量要求,但學生在日常實踐中可以使用。

第四,關於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

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充分發揮職教集團的合作優勢,在師資培養、學生實習等重點領域尋求大企業的大力支持。經過幾年的集團化辦學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課程改革提供了理想平臺,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創造了條件。但由於體制的制約,校企之間還有很多領域沒有觸及,合作深度有待進壹步拓展,合作機制有待進壹步完善。特別是在專業發展和課程開發方面的合作還有很大的潛力,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首先,雙師型教師是基地發展的壹個瓶頸。實訓基地既要滿足教學需要,又要進行生產。要求教師既熟悉教學,又懂企業管理和生產,否則基地效率會降低。然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需要壹個長期的過程。從企業聘請有經驗的工程師,由於企業工作需要,往往需要調整教學計劃,對教學秩序影響很大。

二是專業發展、課程開發和產學研結合需要進壹步深化。目前,基地的教師大多是兼職,他們通常有繁重的教學任務,這極大地制約了專業發展和課程開發。企業委托訂單和橫向合作項目延期,影響企業合作積極性。

第三,要努力改變教師的觀念,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大部分老師習慣課堂教學,缺乏組織管理真實生產線的經驗,學生生產實訓問題多,管理難度大,工作強度大。這些因素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需要制定相關的激勵措施來引導教師。

第四,不斷提高現有裝備的時間利用率和能力利用率,不斷增強訓練裝備的通用化程度,避免因專業調整造成訓練裝備的閑置和浪費。

參考

[1]張曉兵劉傑生產實訓基地建設與研究[J].學歷與職業,2011(06):160-162。

[2]胡邦耀對建立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 (21): 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