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陽懸灸有四大手法,即轉運法、懸聚氣法、啄壓氣法、擺尾行氣法。
旋氣法用於“溫經”,懸閉氣機,溫氣血,啄抑氣機,刺激經氣,引導氣血。每種方法都有其用途。
對於小兒來說,經絡是比較通暢的,最常用的方法是手法運氣法和掛氣法。
因為很多人都知道掛聚氣法,所以我們重點介紹壹下旋轉運氣法,這也是平時掛灸的主要方法。
第二,要有同情心。
《扶陽戒》中有描述:扶陽為門,立慈悲,濟大眾之苦,燃艾條,成灸人,自立規矩。
阜陽人,三印為弟子,壹印為心理以示不變的愛,二印為天,三印為陽光,以示溫暖。
由此可見,扶陽灸最重要的是慈悲心,整個灸的過程都要有心陽的參與,才能灸入道。
沒有心、大愛、願的灸,是不完全的灸。
所以在我們的懸灸手法中,處處都有意念的參與。如果我們抓住了這壹點,我們的技術就成功了壹半。
三、艾灸手法的意圖
具體技法上,有壹句話需要理解:燒艾福陽,運火靈活,化氣,以氣攝神,精魂雙修,守邪消邪。
在這裏,關於扶陽懸灸的本質和精神,提三個方面。第壹步柔形,第二步化氣,第三步吸神。
在掛灸的過程中,需要左右手相互配合,右手持艾,左手護艾,左手隨著右手的移動而移動,或者右手隨著左手的牽引而移動,壹虛壹實。
大的方面是左手護艾,小的方面壹個是聚氣,壹個是感應艾火的溫度,這樣我們就可以調整艾灸的速度。
第四,把心思放在上帝身上:開點,等氣,上火
1,穴位打開:艾灸前要打開穴位,就像接通電源壹樣。有兩種方法可以將它們結合起來。
壹種是按壓揉捏法,用拇指揉揉四肢穴位即可;軀幹的穴位可以用整個手掌或掌根來揉,類似揉腹部的動作。腹部的穴位可以直接揉,但不壹定要這麽全。
另壹種是疏通經絡,成人用的多。我們說艾灸有氣直達病位。
艾灸可以沿著經絡傳導或擴散,要疏通經絡才能讓這條路暢通。
2.等待呼吸:雙方都冷靜下來,完全集中精神。等待氣息是艾灸前的準備工作。
施灸者和受灸者要在輕松的環境中保持精神,施灸者要把心思集中在受灸者和灸穴上;
施灸者收起心神,觀察施灸位置,做好隨時感受艾條傳導的準備。要求艾灸者放松腰肢,沈肩垂肘,平復氣息,想到四大願,升起慈悲心,努力形成氣場,使知行開始合壹。
3、上火:艾灸、艾灸、艾,三者正式連接。艾火由遠及近緩緩而來,停頓了片刻,又緩緩遠去,仿佛人體的冰川突然遇到了火的種子,又仿佛陽光壹次次溫柔而有力地撞擊著冰面。他們之間慢慢誕生了壹種相互欣賞的感應,施灸者會感受到施灸能量的狀態,從而身體和意識會盡力去感受和尋找這種狀態。我們稱這個州為憤怒。
待氣和得氣都是施灸者和受灸者的意識或心靈的融合,敞開心扉,互相接納。這是我們用心化解心結的重要壹步。
動詞 (verb的縮寫)柔性運氣:上升,獲得和運氣。
1,起跑:起跑的關鍵點是發力點。扶陽灸要柔,勁要連續,有彈性。這股力量來自最強壯的腰部。通過腰部發力,將力傳遞到肩部,再傳遞到肘部,最後傳遞到手腕,形成Ai的運行。在傳遞的過程中,力量失去剛毅,變得充滿韌性,整個肢體和艾草也是柔韌的。
2、得勢:正在艾灸的穴位應該算是壹張臉,我們喜歡把它比作壹條靜靜的河。艾灸的目的是把死水變成活水。怎麽才能活下去?那就是激越,以穴位為中心,轉圈。艾條像棍子壹樣,從中間向四面八方擴散,壹圈壹圈,慢慢擴大,再壹圈壹圈,慢慢縮小,這樣就形成了壹個漩渦,像颶風壹樣,中間的穴位形成了壹個負壓的虛空,這樣艾條的能量就會不自覺地滲透進去。
獲得力量的關鍵就在於這個運行軌跡。通過身體的發力和整體的協調,艾條的運行軌跡變成了壹個圓環。在這個運行過程中,艾條開合,勁出去,虛力回來。左手負責聚氣和牽引,右手負責火的運和透,身心合壹,艾灸之功。
3.運氣:運氣的要求在於靈活程度。所以要做到三點:平、圓、滑。平的,就是艾條在壹個平面上回旋,所以要穩,不能上下,上下;圓,即回轉的軌跡是壹個圓,壹環套壹環,圓的軌跡是平滑的,可以平滑。另外,圈的運動是緊灸慢動。在流暢的圓周運動中,流暢滑行,可以有速度和速度的結合,但不生澀。
尤其是在圓的兩個角上,很容易停下來。這時候要善於借助體力和手腕的動作來躲避。當妳流暢順滑的時候,手和身體之間更容易形成開合力。妳明顯感覺到壹種柔韌的慣性在互相拉扯,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達到了施灸者舒服,施灸者也舒服的狀態,這就是施灸者能在那裏呆上兩三個小時不累的秘密。
六、透火之力:艾灸結合按壓
針灸在艾灸中占有重要地位,艾灸的能量補充也逐漸滲透。如果不滲透,就會擴散。這時候就需要按壓針灸,讓能量更好的進入體內。
推拿是手法運氣法的主要引導手法,即整個灸面的揉搓,意思是帶動手掌的運動,但感覺不到氣的變化。最後,妳慢慢地擡起手,慢慢地移開,看起來像是分開了。
七、練習機動運氣法。
我練習手法運氣法的壹些感受,是我在練習艾灸的過程中不斷感受和思考的。
首先是有必要打破僵局。
這是樊氏在湯山龍泉寺的公益課上說的話。我記得那是第壹天的作業。老師把這種艾火在專註和平靜的狀態下由遠及近的感覺叫做,仿佛人體的冰川感受到了來自遠方的烈日,叫做上火。
那種來來往往的溫暖,仿佛陽光壹次次溫柔而有力地打在冰面上,慢慢打開了壹扇門,讓天地開始交融。
之前只是覺得這個操作挺有藝術感的,也符合扶陽的主旨,對雙方集中精神,冷靜下來也很有用。
但這壹次,在手術中,施灸者隨著灸火在通暢的部位壹次又壹次地感到溫暖和疼痛。這個艾灸的感覺真的很好。
第二個是旋轉的漩渦。
樊氏說,要以艾灸的穴位為中心,通過旋轉的動作形成漩渦,使氣更好地從中心向外滲透。
小時候在水上也做過這種動作,這也是迂回運氣所要求的平穩流暢的動作要領。
具體操作上,勢頭要慢,這是我的感覺。
剛開始開始旋轉的時候沒什麽感覺。當時只怪自己不熟練,後來慢慢想起來。
除了這個原因,還應該有這個機動的潛力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壹切都感覺不舒服和別扭。
然後這個時候故意減速,就像壹開始在水裏轉棍子壹樣,用壹點力,慢慢攪拌,就可以慢慢帶動整個水體。
然後,在旋灸中,是腰力和意向輸送的強大力量。
慢慢找感覺,慢慢起來,形成整個水體轉折的趨勢。
在這個旋轉的過程中,宜連貫,而不是刻意停頓。
以前在出發的過程中,為了學會使用腰部力量,有意讓腰部停止,讓力量傳遞到手臂,訓練了力量的傳遞。
現在想想,在攪水的過程中,突然的停頓也是運勢的阻礙。
這可能就是我總覺得有些事情不順利,找不到原因的原因吧。
連起來之後,在轉的過程中,妳眼裏看到的是目標穴位,腦子裏閃現的卻是渦流。手隨心動,心隨勢動。轉的越多越輕松,越舒服。不像以前那麽累了,酸酐莫名其妙。
第三點是陰陽輪回。
搖擺不僅僅是攪拌。老師講了萬物負而抱陽,也講了動靜結合形成陰陽。
但畢竟還是很透明的,太難理解了。
當時第壹感覺就是速度和速度的結合,這樣就形成了陰陽。
當初,我是故意這樣做的。後來漸漸明白,慢不是放慢腳步那麽簡單,而是“運氣”。只要發貨了,自然就慢下來了。慢是壹個過程,不是目標。不能為了陰陽而陰陽。其實妳是得不到陰陽的。
後來才慢慢明白,壹個環島其實包括三個過程:開通、運輸、關閉。這三個過程到位且連貫,自然意味著有快有慢,陰陽交替。
第四個是回旋加速器中的四個階段。
扶陽灸的氣動相變理論是核心之壹。每次旋轉,有了陰陽,肯定會有四相提升器。
於是我想到在做動作的過程中,以目標穴位為中心開始左轉。這是上漲嗎?
把Ai運至極陽,右轉墜落,收極陰,是否可以視為四相變化?
但是對於人體來說,春夏秋冬的變化是壹種什麽樣的感覺呢?
結合老師提到的艾火的距離,我們可以想象艾火就是太陽,左升右降,上升的過程其實就是運艾的過程。如果我們將艾條向左輸送,慢慢靠近人體,人體可以接收到更強烈的能量。合上艾條,回上,離人體越來越遠,就像秋天的照片,這樣四相分明,氣也能相應變化。